工程类
公务员类
工程类
语言类
金融会计类
计算机类
医学类
研究生类
专业技术资格
职业技能资格
学历类
党建思政类
注册土木工程师
建造师
注册建筑师
造价工程师
工程咨询(投资)专业职业资格
监理工程师
注册安全工程师
注册电气工程师
注册测绘师
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
注册结构工程师
注册城乡规划师
注册计量师
注册土木工程师
注册环保工程师
注册化工工程师
注册设备监理师
安全评价师
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
注册机械工程师
通信工程师
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职业资格
建筑工程测量员
建筑工程监理员
建筑工程安全员
建筑工程资料员
建筑工程实验员
建筑工程施工员
建筑工程质量员
建筑工程机械员
建筑工程劳务员
建筑工程材料员
建筑工程标准员
岩土工程工程师
岩土工程工程师
水利水电工程师
港口与航道工程师
专业知识
基础考试
专业知识
专业案例
单选题某水工建筑物为2级非壅水建筑物,场地基本烈度为7度,其工程抗震设防类别宜为( )类。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进入题库练习
单选题一矩形基础,其底面尺寸为4
进入题库练习
单选题验算天然地基地震作用下的竖向承载力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进入题库练习
单选题塑性指数大于17的土应定名为 ____ 。
进入题库练习
单选题关于土钉墙的质量检测,以下叙述中正确的是( )。
进入题库练习
单选题采用柱锤冲扩法处理地基时,处理深度及处理后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分别不宜大于{{U}} {{/U}}和{{U}} {{/U}}。 A. 5m,150kPa B. 6m,160kPa C. 5m,160kPa D. 6m,150kPa
进入题库练习
单选题下列( )措施对治理泥石流形成区较为有效。
进入题库练习
单选题进行开口钢环式十字板剪切试验时,测试读数顺序对的是( )。
进入题库练习
单选题在城市轨道交通详细勘察阶段,下列有关地下区间勘察工作布置的说法,哪一选项不符合规范要求?______ A.对复杂场地,地下区间勘探点间距宜为10~30m B.区间勘探点宜在隧道结构中心线上布设 C.控制性勘探孔的数量不应少于勘探点总数的1/3 D.对非岩石地区,控制性勘探孔进入结构底板以下不应小于3倍的隧道直径(宽度)
进入题库练习
单选题地震地区工程地质选线时,线路宜选择在( )部位通过。
进入题库练习
单选题根据《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J 25—1990)判定建筑场地的湿陷类型时,下列( )条是定为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的充分且必要条件。
进入题库练习
单选题在采用水泥土搅拌法加固地基时,下列符合《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CJ 79— 2002)的规定的是( )。
进入题库练习
单选题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版),地下洞室详细勘察应采用钻探、物探和测试为主的勘查方法,这时{{U}} {{/U}}是不合适的。 A. 详细查明洞址、洞口、洞室穿越线路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 B. 初步确定岩体质量等级(围岩类别) C. 评价洞体和围岩的稳定性 D. 为设计支护结构和确定施工方案提供资料
进入题库练习
单选题土质边坡按水土合算原则计算时,地下水位以下的土宜采用( )指标。 (A) 有效抗剪强度指标 (B) 自重固结不排水抗剪强度指标 (C) 自重固结排水抗剪强度指标 (D) 自重压力下不固结不排水抗剪强度指标
进入题库练习
单选题进行岩石锚杆抗拔试验时,试验数量的要求是{{U}} {{/U}}。 A. 不少于总锚杆数1%且不少于6根 B. 不少于总锚杆数1%且不少于3根 C. 不少于总锚杆数5%且不少于6根 D. 不少于总锚杆数5%且不少于3根
进入题库练习
单选题下列对桥涵墩台沉降的规定中正确的是{{U}} {{/U}}。(注:L为相邻墩台最小跨径) A. 墩台间的不均匀沉降差值不应使桥面形成大于0.4%的附加纵坡 B. 静定结构桥梁墩台间不均匀沉降差值还应满足结构的受力要求 C. 相邻墩台间不均匀沉降差值应包括施工中的沉降 D. 相邻墩台间不均匀沉降差值不应包括施工中的沉降
进入题库练习
单选题进行筋材强度验算时,对于柔性筋材,第i层的土压力系数宜取为( )。 (A) Ki=Ka (B) Ki=K0 (C) 当Z>6m时Ki=Ka (D) 当0≤Z≤6m时;Ki=K0-[(K0-Ka)Zi/6]
进入题库练习
单选题下列不属于编制标书方法步骤的是( )。
进入题库练习
单选题下列( )说法不符合桩基抗震设计要求。 (A) 液化土层中的桩基承台周围,宜用非液化土填筑夯实 (B) 液化土层中桩的纵向配筋应适当加密,箍筋可与非液化土层中相同 (C) 有液化侧向扩展的地段,应考虑土流动时的侧向作用力 (D) 存在液化土层的低承台桩基抗震验算时,不宜计入承台周围土的抗力
进入题库练习
单选题下列有关确定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的阐述,不正确的是( )。
进入题库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