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利用上题条件,计算抽水井的影响半径接近于( )。 (A) 400m (B) 350m (C) 390m (D) 420m
单选题在软土地基上(地下水位在地面下0.5 m)快速填筑土堤,验算土堤的极限高度时应采用下列( )种抗剪强度试验指标。
单选题承台连系梁跨为8m,下列承台连系梁截面尺寸设计合理的是( )。
单选题《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规定,对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的建筑物,计算滑坡推力时,安全系数应取
____
。
单选题在工程实践中,常用的喷射井点可分为喷水井点与喷气井点两种,其中喷水井点的工作源为( )。
单选题对建筑场地复杂程度的划分除考虑对建筑抗震的影响、不良地质作用的发育程度、地质环境的破坏程度及地形地貌的复杂程度外,还应考虑{{U}}
{{/U}}因素。
A. 场地地层的物理力学指标
B. 场地岩土层的厚度
C. 水文地质条件
D. 岩土层中地应力的分布及应力场特征
单选题关于勘探点的深度,下列( )说法不正确。
单选题砂土的液化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列说法中( )包含有不正确的成分。 (A) 一般情况下,在地震作用下发生液化的饱和土的平均粒径多在2mm以下;黏粒含量一般低于10%~15%;塑性指数IP常在8以下 (B) 松砂振动时体积易于缩小,孔隙水压力上升快,故容易液化,而密实砂振动时体积减小的少,甚至会出现剪胀现象,产生负孔隙水压力,因此不易液化 (C) 土体的固结压力(或称有效覆盖压力)随深度的增加速度一般小于地震剪应力随深度的增加速度 (D) 当埋藏深度较大时,有效覆盖压力较大,甚至松砂也很少发生液化
单选题关于填石路堤,下述{{U}} {{/U}}不正确。
A. 填筑硬质石料时,石料最大粒径不宜大于摊铺层厚度的2/3
B. 对填石路堤的压实质量可以采用压实沉降差或孔隙率进行检测
C. 填石路堤的压实质量宜采用施工参数与压实质量检测联合控制
D. 施工参数指填筑材料的压实度
单选题在均质厚层黏土地基中,有两个方形基础,其底面积和基底压力均相同,甲基础埋深大于乙基础,如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则下述对两个基础沉降的说法中( )是正确的。 (A) 甲乙两基础沉降量相等 (B) 甲基础沉降量大于乙基础沉降量 (C) 甲基础沉降小于乙基础沉降 (D) 条件不充分,无法判断
单选题铁路路堑段的路肩宽度不应小于( )。 (A) 0.2m (B) 0.4m (C) 0.6m (D) 0.8m
单选题对一个粉土土样进行慢剪试验,剪切过程历时接近下列哪个选项?______
A.0.5h
B.1h
C.2h
D.4h
单选题当基坑施工时底部不允许有地下水,而周边环境又不允许水位下降时,可采用( )排水措施。 (A) 基桩内集水明排 (B) 采用井点降水措施 (C) 采用(A)、(B)综合排水 (D) 采用截水或回灌措施
单选题下列现象中,不是滑坡造成的是( )
单选题某河流下游区拟修建土石坝,场区设计烈度为7度,建基面以下的第四系覆盖层厚度为30 m,地层岩性为黏性土和砂土的交互沉积层,νsm=230
m/s,该土石坝的附属水工结构物基本自振周期为1.1 s,该水工结构物抗震设计时的场地特征周期宜取( )。
单选题某建筑场地中A为边长1.5m的正方形基础;B为边长4.0m的正方形基础,场地红黏土最小厚度为6m,基础埋深为1.0m。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版),下列组合中下伏碳酸盐岩系( )。 Ⅰ.建筑物A为均匀地基 Ⅱ.建筑物A为非均匀地基 Ⅲ.建筑物B为均匀地基 Ⅳ.建筑物B为非均匀地基 (A) Ⅰ、Ⅲ (B) Ⅱ、Ⅳ (C) Ⅰ、Ⅳ、 (D) Ⅱ、Ⅲ
单选题《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99)中关于重力式支护结构嵌固深度的确定,不考虑的荷载是( )。
单选题关于浅基础临塑荷载pcr的论述,下列哪个选项是错误的?
单选题按“土工试验标准”,黄土湿陷试验时,下述
____
不正确。
单选题有一独立柱基础,其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面的竖向力设计值F=1340kN,基础及其工程地质剖面图如图5-4所示。由于建筑场地的限制,基底指定设计成正方形,基底边长为3.5m,天然地基承载力不能满足设计要求,需对地基进行处理。采用水泥土搅拌桩法处理柱基下淤泥质土,形成复合地基,使其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已知:(1)桩直径D=0.5m,桩长L=8m;(2)桩身试块无侧限抗压强度平均值fcu·k=1800kPa;(3)桩身强度折减系数η=0.4;(4)桩周土的平均摩擦力=10kPa;(5)桩端天然地基土的承载力折减系数α=0.5;(6)桩间土承载力折减系数β=0.3;(7)基础及其承台上回填土的平均重度γG=20kN/m3。计算面积置换率m及搅拌桩的桩数n,其值与()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