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某矩形基础底面尺寸为2m×2m,基底附加压力p0=185kPa,基础埋深3.0m,土层分布:0~4.0m粉质黏土,γ=18kN/m3,Es=3.3MPa,fak=185kPa;4.0~7.0m粉土,Es=5.5MPa,7m以下中砂,Es=7.8MPa,有关数据见表,按照《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当地基变形计算深度时试计算地基最终变形量。
问答题已知土的天然重度γ=17kN/m
3
,土粒相对密度d
s
(比重G
s
)
①
=2.72,含水率w=10%,试求土的孔隙比e、饱和度S
r
、干密度ρ
d
和质量密度ρ。
问答题基坑剖面如图所示,已知土层天然重度为20kN/m3,有效内摩擦角ψ'=30°,有效黏聚力c'=0,若不计墙两侧水压力,试按郎肯土压力理论分别计算支护结构底部正点内外两侧的被动土压力强度ep及主动土压力强度ea(水的重度为γw=10kN/m3)。
问答题某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如图所示,混凝土墙厚0.24m,作用基础顶部的轴心荷载Fk=220kN/m,弯矩Mk=20kN·m,基础为C20混凝土,HPB235钢筋,试计算基础底板配筋。
问答题某土样高10cm,底面积50cm2,在侧压条件下,σ1=100kPa,σ3=50kPa,若土样变形模量E0=15MPa,试求当σ1由100kPa增至200kPa时,土样竖向变形。
问答题某边坡,假定为平面型破坏,其坡角α=55°,坡高H=10m,破裂面倾角β=35°,土体γ=19kN/m3,黏聚力c=5kPa,内摩擦角ψ=30°,试求边坡稳定系数、临界坡高和当α=90°时的临界坡高。
问答题某灌注桩进行高应变动力试桩,其力和速度波形如图所示,试定性分析该桩承载力大小。
问答题某桩基的多跨条形连续承台梁净跨距均为7.0m,承台梁受均布荷载q=100kN/m作用,试求承台梁中跨支座处弯距M。
问答题某边坡,坡角β=60°,坡面倾角θ=30°,土的γ=20kN/m3,ψ=25°,c=10kPa,假设滑动面倾角α=45°,滑动面长度L=60m,滑动块楔体垂直高度h=20m,试计算边坡的稳定安全系数。
问答题某独立基础尺寸2.0m×1.5m,埋深1.5m,基础底面作用竖向力Fk=1000kN,弯矩Mk=100kN·m,作用地震竖向拉力F1=60kN,水平力Hk=190kN,地基为密实中砂,承载力特征值fak=220kPa,内摩擦角ψk=30°,重度γ=18kN/m3,基底与土之间的摩擦系数μ=0.18,试验算地基抗震承载力和抗水平滑移承载力。
问答题某建筑物主体结构施工期为2年,第5年时其平均沉降量为4cm,预估该建筑物最终沉降量为12cm,试估算第10年时的沉降量(设固结度<53%)。
问答题大面积填海造地工程平均海水深约2.0m,淤泥层平均厚度为10.0m,重度为15kN/m
3
,采用e-1gp曲线计算该淤泥层固结沉降,已知该淤泥层属正常固结土,压缩指数C
c
=0.8,天然孔隙比e
0
=2.33,上覆填土在淤泥层中产生的附加应力按120kPa计算,试求该淤泥层固结沉降量。
问答题6层普通住宅砌体结构无地下室,平面尺寸为9m×24m,季节冻土设计冻深0.5m,地下水埋深7.0m,布孔均匀,孔距10.0m,相邻钻孔间基岩面起伏可达7.0m,基岩浅的代表性钻孔资料是:0~3.0m中密中砂,3.0~5.5m为硬塑黏土,以下为薄层泥质灰岩;基岩深的代表性钻孔资料为0~3.0m为中密中砂,3.0~5.5m为硬塑黏土5.5~14m为可塑黏土,以下为薄层泥质灰岩。根据以上资料,下列哪项是正确的和合理的?并说明理由。
(1)先做物探查明地基内的溶洞分布情况;
(2)优先考虑地基处理,加固浅部土层;
(3)优先考虑浅埋天然地基,验算软弱下卧层承载力和沉降计算;
(4)优先考虑桩基,以基岩为持力层。
问答题某工程桩基的基底压力p=120kPa,地基土为淤泥质粉质黏土,天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75kPa,用振冲桩处理后形成复合地基,按等边三角形布桩,碎石桩桩径d=0.8m,桩距s=1.5m,天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与桩体承载力特征值之比为1:4,试求振冲碎石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问答题某场地有-10m厚黏土层,黏土层以下为中砂,砂层含有承压水,水头高6m,现要在黏土层开挖基坑,试求基坑开挖深度H多深,坑底不会隆起破坏。
问答题已知某土样液限wL=41%,塑限wp=22%,饱和度Sr=0.98,孔隙比e=1.55,ds=2.7,试计算塑性指数Ip、液性指数IL,并判断土性和状态。
问答题条形基础宽度为3.6m,合力偏心距为0.8m,基础自重和基础上的土重为100kN/m,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面的竖向力值为260kN/m,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至少要达到多少才能满足承载力要求。
问答题某砂土试样,经筛析后各颗粒粒组含量见表,试确定该砂土的名称。
题1-84表
粒组(mm)
<0.075
0.075~0.1
0.1~0.25
0.25~0.5
0.5~1.0
>1.0
含量(%)
8
15
42
24
9
2
问答题已知某建筑场地土层分布如表所示,为了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 2001)划分抗震类别,测量土层剪切波速的钻孔应达到何种深度即可?并说明理由。
题7-39表
层 序
岩土名称和性状
层 厚(m)
层底深度m)
1
填土fak=150kPa
5
5
2
粉质黏土fak=200kPa
10
15
3
稍密粉细砂
15
30
4
稍密~中密圆砾
30
60
5
坚硬稳定基岩
问答题某桩基工程,基桩形平面布置、剖面和地层分布如题3-23图所示,土层物理力学指标见表,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计算复合基桩的竖向承载力特征值。
题3-26表
土层名称
fak(kPa)
qsik(kPa)
qpik(kPa)
土层名称
fak(kPa)
qsik(kPa)
qpik(kPa)
①填土
④黏土
150
50
②粉质黏土
180
40
⑤细砂
350
90
4000
③粉砂
220
80
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