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按水工建筑物围岩工程地质分类法,已知岩石强度评分25,岩体完整程度评分30,结构面状态评分15,地下水评分-2,主要结构面评分-5,围岩应力比s<2,试求其总评分多少和围岩类别。
问答题某滞洪区滞洪后沉积泥沙层厚3.0m,地下水位由原地面下1.0m升至现地面下1.0m,原地面下有厚5.0m可压缩层,平均压缩模量为0.5MPa,滞洪之前沉降已经完成,为简化计算,所有土层的天然重度都以18kN/m3计,试计算由滞洪引起的原地面下沉值。现有土自重应力-原有土自重应力=新增附加压力
问答题已知墙下条形基础的底面宽度为2.5m,墙宽0.5m,基底压力在全断面分布为三角形,基底最大边缘压力为200kPa,求作用于每延米基底上的轴向力和弯矩。
问答题已知饱和黏性土,ds=2.74,w=36%,求孔隙比。
问答题某工程采用箱形基础,基础平面尺寸为64.8m×12.8m,基础埋深5.7m,土层分布为:0~5.7m,粉质黏土,γ=18.9kN/m3;5.7~7.5m,粉土,γ=18.9kN/m3;7.5~12.6m,粉质黏土,γ=18.9kN/m3;12.6~19.3m,卵石,基础底面以下各土层按《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 50123—1999)进行回弹试验,测得回弹模量见下表。试计算基础中点最大回弹变形量。 土的回弹模量 土层 深度(m) 厚度(m) Eci(MPa) E0~0.25 E0.25~0.5 E0.5~1.0 E1.0~2.0 粉质黏土 5.7 5.7 — — — — 粉土 7.5 1.8 28.7 30.2 49.1 57.0 粉质黏土 12.6 5.1 12.8 14.1 22.3 28.0 卵石 19.3 6.7 100(估算值)
问答题某办公楼基础尺寸42m×30m,采用箱形基础,基础埋深在室外地面以下8m,基底平均压力425kN/m2,场区土层的重度为20kN/m3,地下水水位埋深在室外地面以下5.0m,地下水的重度为10kN/m3,试计算基础底面中心点以下深度18m处的附加应力与土的有效自重应力的比值。
问答题某一高层建筑物箱形基础建于天然地基上,基底标高-6.0m,地下水埋深-8.0m,地震设防烈度为8.0度,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2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为判定液化等级进行标准贯入试验结果如图所示,试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计算液化指数并划分液化等级。
问答题某办公楼基础尺寸42m×30m,采用箱形基础,基础埋深在室外地面以下8m,基底平均压力425kN/m2,场区土层的重度为20kN/m3,地下水水位埋深在室外地面以下5.0m,地下水的重度为10kN/m3,试计算基础底面中心点以下深度18m处的附加应力与土的有效自重应力的比值。
问答题某场地的粉土层取6个土样进行直剪试验,得c(kPa)=15、13、16、18、23、21,φ(°)=25、23、21、20、23、22,试计算c和φ的标准值ck、φk。
问答题饱和软黏土坡度1:2,坡高10m,不排水抗剪强度cu=30kPa,土的天然重度为18kN/m3,水位在坡脚以上6m,已知单位土坡长度滑坡体水位以下土体体积VB=144.11m3/m,与滑动圆弧的圆心距离为dB=4.44m,在滑坡体上部有3.33m的拉裂缝,缝中充满水,水压力为pw,滑坡体水位以上的体积为VA=41.92m3/m,圆心距为dA=13m,用整体圆弧法计算土坡沿着该滑裂面滑动的安全系数。
问答题某20m厚淤泥质黏土,Cv=Ch=1.8×10-3cm2/s,采用砂井和堆载预压加固,砂井直径dw=70mm,等边三角形布置,间距1.4m,深20m,砂井底部为不透水层,预压荷载分2级施加,第一级60kPa,10d内加完,预压20d,第二级40kPa,10d内加完,预加80d,试求土层平均固结度。
问答题某岩块测得点载荷强度指数Ιs(50)=2.8MN/m2,试按《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50218—94)推荐的公式计算岩石的单轴饱和抗压强度。
问答题某滞洪区滞洪后沉积泥砂层厚3.0m,地下水位由原地面下1.0m升至现地面下1.0m,原地面下有厚5.0m可压缩层,平均压缩模量为0.5MPa,滞洪之前沉降已经完成,为简化计算,所有土层的天然重度都以18kN/m3计,试计算由滞洪引起的原地面下沉值。现有自重应力—原有土自重应力=新增的压力
问答题某水闸上游水深15m,下游水深5m,流网如图所示,土的渗透系数k=1.0×10-2cm/s,试求:(1)a、b、c三点孔隙水压力;(2)ab段平均流速;(3)单位宽度流量。
问答题根据预制桩在打入不同深度时的高应变实测波形,试定性分析打入过程承载力的变化情况。
问答题某挡土墙高4m,墙背倾角20°,填土面倾角β=10°,填土为中砂γ=20kN/m3,ψ=30°,c=0,填土与墙背摩擦角δ=15°,试求主动土压力。
问答题在关中地区某空旷地带,拟建一多层住宅楼,基础埋深为现地面下1.50m。勘察后某代表性探井的试验数据如表所示。经计算黄土地基的湿陷量△s=369.5mm。为消除地基湿陷性,下列哪个选项的地基处理方案最合理?
题6-36表
土样编号
取样深度(m)
饱和度(%)
自重湿陷系数
湿陷系数
湿陷起始压力(kPa)
3-1
1.0
42
0.007
0.068
54
3-2
2.0
71
0.011
0.064
62
3-3
3.0
68
0.012
0.049
70
3-4
4.0
70
0.014
0.037
77
3-5
5.0
69
0.013
0.048
101
3-6
6.0
67
0.015
0.025
104
3-7
7.0
74
0.017
0.018
112
3-8
8.0
80
0.013
0.014
—
3-9
9.0
81
0.010
0.017
183
3-10
10.0
95
0.002
0.005
— (1)强夯法,地基处理厚度为2.0m; (2)强夯法,地基处理厚度为3.0m; (3)土或灰土垫层法,地基处理厚度为2.0m; (4)土或灰土垫层法,地基处理厚度为3.0m。
问答题某建筑场地土层为稍密砂层,用方形板面积0.5m2进行载荷板试验,压力和相应沉降见表,试求变形模量(土泊松比μ=0.33)。 题1-7表压力p(kPa)2550100125150175200225250275沉降s(mm)0.881.763.354.415.306.137.258.0010.5415.80
问答题某柱下桩基础为9根截面尺寸0.4m×0.4m预制桩,桩长22m,间距2m,承台底面尺寸4.8m×4.8m,承台埋深2.0m,传至承台底面附加压力p0=400kPa,桩端下4.8m土层 Es=15MPa,4.8~9.6m土层Es=6MPa,计算沉降压缩层厚度为桩端下9.6m,试计算桩基的最终沉降(ψ=1.5)。
问答题某边坡,假定为平面型破坏,其坡角α=55°,坡高H=10m,破裂面倾角β=35°,土体γ=19kN/m3,黏聚力c=5kPa,内摩擦角φ=30°,试求边坡稳定系数、临界坡高和当α=90°时的临界坡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