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钻孔灌注桩,桩径d=0.8m,长l0=10m。穿过软土层,桩端持力层为砾石。如下图所示,地下水位在地面下1.5m,地下水位以上软黏土的天然重度γ=17.1kN/m3,地下水位以下它的浮重度γ'=9.5kN/m3。现在桩顶四周地面大面积填土,填土荷重p=10kN/m2,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计算因填土对该单桩造成的负摩擦下拉荷载标准值(计算中负摩阻力系数取0.2),计算结果最接近。
某PC600(110)A型预应力管桩,桩长58m,C60混凝土,进行单桩静载荷试验,其Q—S曲线如图,确定该桩的极限承载力标准值接近。
某建筑基坑为粉细砂地层,在基坑施工中采取降水措施,土的不均匀系数Cu=12,土粒相对密度(比重)ds=2.70,孔隙率n=42%,如防止潜蚀作用产生,渗透水流的水力坡度不应大于 。
某灌注桩直径1.2m,桩长20m,桩身配筋率0.6%,桩顶铰接,桩顶竖向力N=5000kN,桩水平变形系数α=0.301m-1,桩身换算截面积An=1.2m2,换算截面受拉边缘的截面模量W0=0.2m2,桩身混凝土抗拉强度设计值ft=1.5MPa,计算单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接近 。
混凝土钻孔灌注桩桩径为0.8m,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为50mm,桩的水平变形系数为0.25m-1,桩长20m,桩顶入土深度为1.0m,桩身配筋率为0.60%,钢筋弹性模量与混凝土弹性模量的比值为10,桩顶轴向压力为3000kN,混凝土抗拉强度为1.1MPa。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94),单桩水平承载力设计值为 kN。(注:桩顶按自由端考虑)
某基坑开挖深度为10m,坡顶均布荷载q0=20kPa,坑外地下水位于地表下6m,采用桩撑支护结构、侧壁落底式止水帷幕和坑内深井降水。支护桩为φ800钻孔灌注桩,其长度为15m。场地地层结构和土性指标如图5.3—23所示。假设坑内降水前后,坑外地下水位和土层的c、φ值均没有变化。根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计算降水后作用在支护桩上的主动侧总侧压力,该值最接近下列哪个选项(kN/m)?
某砂土试样进行室内三轴剪试验,围压为150kPa,破坏时的垂直压力为350kPa,同时测得孔隙水压力为50kPa,该砂土的有效内摩擦角为 。
某建筑基坑采用复合土钉墙支护结构,垂直开挖,某单根预应力锚索的水平拉力标准值为185kN,其水平倾角为20°,锚孔直径为150mm,其自由段长度为6m。已知土层与土钉的极限粘结强度标准值qsk,i=50kPa。基坑安全等级为三级。试问:该预应力锚索的设计长度(mm)至少应取下列( )项。
某港口工程中进行荷载试验,圆形载荷板面积为2500cm2,场地为粉质黏土,荷载曲线上查得比例极限为200kPa,相应的沉降量为12mm,极限荷载为320kPa,相应的沉降量为49mm,如安全系数取2,该粉质黏土的变形模量及承载力分别为( )。
某钻孔灌注桩基础,桩径0.6m,桩长15m,基础顶面作用竖向力F=3840kN,弯距M=160kN·m,承台及上覆土重G=447kN,计算基桩最小竖向力为 。
已知某土样高压固结试验成果如下表,且前期固结压力约为300kPa,该土样的压缩系数与压缩指数分别为 压力/kpa 25 50 100 200 400 800 1600 3200 孔隙比e 0.927 0.919 0.908 0.890 0.838 0.757 0.677 0.599
某岩体的岩石单轴饱和抗压强度为10MPa,在现场做岩体的波速试验vpm= 4.0km/s,在室内对岩块进行波速试验vPr=5.2km/s,如不考虑地下水、软弱结构面及初始应力的影响,按《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 50218—94)计算岩体基本质量指标BQ值和确定基本质量级别。则下列计算结果正确的是 。
某灌注桩,桩径0.8m,桩顶位于地面下2m,桩长8m,土层参数如图所示,当水位从-2m降至-7m后,单桩负摩阻力引起的下拉荷载为kPa。
基础的长边l=3m,短边b=2m,偏心荷载作用在长边方向。则最大边缘压力时所用的基础底面截面抵抗矩W应为( )。
某墙下条形扩展基础埋深1.5m,室内外高差0.45m,基础重度γG=20kN/m3,中心荷载组合值为700kP4/m,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220kN/m2,则基础底面宽度应为( )m。
某饱和软土,厚20m,采用袋装砂井排水固结,砂井直径dw=0.07m,间距1.4m,三角形布置,砂井穿透软土层,往下为不透水层,固结系数ch=cv=1.8×10-3cm2/s,预压荷载p=100kPa,分两级加载,第一级60kPa,10天内加上,预压20天,而后10天内加至100kPa,计算120天时的固结度接近 。
某饱和软黏土场地采用石灰桩法处理,桩成孔直径为300mm,桩面积可按1.2倍孔径计算,桩间距为900mm,三角形布桩,桩体承载力特征值为400kPa,桩间土承载力特征值为100kPa,处理后桩间土承载力提高20%,按《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 2002)计算,复合地基承载力最接近( )kFa。
某砂岩地区自然斜坡调查结果表明,当自然边坡的高度在10m左右时,其坡面投影长度平均约为20m,现在同一地段拟进行挖方施工,如挖方边坡高度为20m,按自然边坡类比法,其坡度角宜为 。
某条形基础受荷载标准组合值F=250kN,弯矩12.0kN.m,基础埋深1.5m,地基为均质粉土,重度γ=18.0kN/m3,黏粒含量ρc≥10%,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190 kPa,则基础宽度应为( )m。
某饱和软土,厚度为5m,用十字板剪切试验测得软土平均抗剪强度为20kPa,然后进行预压固结,做法是软土顶面铺设厚2.0m的砂垫层,γ=19kN/m3,采用80kPa大面积真空预压6个月,固结度达80%,此时取土进行三轴固结不排水压缩试验,得到平均内摩擦角ψcu=5°,计算经预压固结处理后,软土强度平均值接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