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某一滑动面为折线形的均质滑坡,其主轴断面及作用力参数如表所示,则该滑坡的稳定性系数Fs最接近( )。滑块编号下滑力Ti/(kN/m)抗滑力Ri/(kN/m)传递系数Ψj①3.5×1040.9×1040.756②9.3×1048.0×1040.947③1.0×1042.8×104
某场地自0~8m为黏性土,8.0m以下为基岩,场地中有条形基础,埋深为2.0m,底面宽度为3.0m,基底附加压力为250kPa。则基础中心线下的黏性土层的平均附加应力为( )kPa。
某场地为冻胀黏性土,位于城市市区,标准冻深为1.6m,方形基础基底附加压力为150kPa,建筑物为非采暖库房,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考虑冻胀情况下基础最小埋深不宜小于( )m。
一锚杆挡墙肋柱的某支点处垂直于挡墙面的反力Rn为250kN,锚杆对水平方向的倾角β=25°,肋柱的竖直倾角a为15°,锚孔直径D为108mm,砂浆与岩层面的极限剪应力r=0.4MPa,计算安全系数K=2.5,当该锚杆非锚固段长度为2.0m时,问锚杆设计长度最接近下列选项中的哪一个值?
某桥基位于硬塑一般黏性黏土层上,黏土处于饱和状态,天然重度为19 kN/ m3,地基土的容许承载力[σ0]=250kPa,桥基埋深为3.0m,基底尺寸为3m×9m,作用在基底的合力的竖向分力为5500kN,作用于基底重心的总弯矩为480kN.m,该桥基承载力验算结果为( )。
某场地中有独立基础,底面尺寸为4m×2m,有效高度为1.0m,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面的相应于荷载效应基本组合时的荷载为2500kN,柱截面尺寸为0.5m×0.5m,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对基础进行抗冲切验算,其络果为( )。 (注:ft=1.1MPa)
图为一穿过自重湿陷性黄土端承于含卵石的极密砂层的高承台基桩,有关土性系数及深度值如下表所示。当地基严重浸水时,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计算下拉荷载,其值最接近。(计算时取ξn=0.3,ηn=1.0,饱和度为80%时的平均重度为18kN/m3,桩周长u=1.884m,下拉荷载累计至砂层顶面)
某拟建房屋的邻边有已建高层建筑物。该高层建筑物室内±0.000至屋顶的高度为82m,平面长度为255m,箱形基础底面标高为一4.50m。预计拟建房屋平均沉降量为200mm。
试问:拟建房屋与已建高层建筑物的基础间的最小净距应为下列( )项。
如图2.5.3所示挡土墙墙高5m,已知填土为无黏性土,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见图。试问:确定墙背上的总侧压力值(kN/m)最接近下列()项。
原状取土器外径Dw=75mm,内径Ds=71.3mm,刃口内径De=70.6mm,取土器具有延伸至地面的活塞杆,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的规定,该取土器为 。
某路堤的地基土为薄均匀冻土层,稳定冻土层深度3.0m,融沉系数为0.1,融沉后体积压缩系数为0.3MPa-1,Es=3.33kPa,基底平均总压力为180kPa,求该层的融沉压缩总量接近 。
某建筑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3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场地类别为Ⅲ类,建筑物结构自震周期T=1.65s,结构阻尼比ζ取0.05,当进行多遇地震作用下的截面抗震验算时,相应于结构自震周期的水平地震影响系数值最接近下列 值。
某独立基础底面尺寸为2.0m×4.0m,埋深2.0m,相应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基础底面处平均压力Pk=150kPa;软土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70kPa,天然重度γ=18.0kN/m3,地下水位埋深1.0m;采用水泥土搅拌桩处理,桩径500mm,桩长10.0m;桩间土承载力折减系数β=0.5;经试桩,单桩承载力特征值Ra=110kN。则基础下布桩数量为多少根?
某土石坝为斜墙式土质防渗体分区坝,斜墙采用黏性土防渗料填筑,最大粒径小于2mm,颗分曲线上小于某粒径的累积含量等于15%和85%时的相应粒径分别为 0.025mm和0.25mm,粒径小于0.075mm的颗粒百分含量为32%,按《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SL 274—2001)确定反滤层的级配,其结果为 。
在饱和软黏土地基中开挖条形基坑,采用8m长的板桩支护。地下水位已降至板桩底部。坑边地面无荷载。地基土重度为γ=19kN/m3,通过十字板现场测试得到地基土的抗剪强度为30kPa。按照《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为满足基坑抗隆起稳定性要求,此基坑最大开挖深度不能超过。
某条形基础,基础宽度4.0m,埋深1.5m,作用于基础底面附加压力P0=80kPa,土层分布0~5.5m为软质黏土,Es=4.1MPa;5.5~15m为黏土,Es=3.7MPa。计算基础沉降量接近 (ψs=1.0)。
一截面0.2m×0.2m、长20m均匀混凝土杆件,杆下端固定,上端受到一半正弦脉冲力F(t)=F0sinπt0/τ(0<t0<τ))激励,F0=100N,汁算t=5.5ms时杆中最大应力接近(E=3.2×107kPa,ρ=2400kg/m3)。
某建筑场地在稍密砂层中进行浅层平板荷载试验,方形承压板底面积为0.5m2,压力与累积沉降量关系如下表: 压力p/kPa 25 50 75 100 125 150 175 200 225 250 275 累积沉降量s/mm 0.88 1.76 2.65 3.53 4.41 5.30 6.13 7.25 8.00 10.54 15.80 则变形模量正。为 。(土的泊松比μ=0.33,形状系数为0.89)
如图所示五桩正方形承台,承台容重为20kN/m3,作用于桩基承台顶面的竖向力设计值为8000kN,平行于x轴及y轴的力矩分别为600kN.m和100kN.m,承台埋深为2.5m,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桩顶竖向力的最大值为( )。
某场地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建筑物采用筏形基础,埋深为3m,场地为砂土场地,地下水位为4.0m,在5.0m、10.0m、16.0m处的标准贯入锤击数的实测值分别为7、12、18,在三个深度中有 处存在液化可能性。(注: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