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砂土地基进行地下连续墙施工,泥浆护壁,槽壁形成一不透水层泥皮,砂土γsat=20.2kN/m3,ψ=38°,c=0,地下水位和泥浆面与地面平,为了使泥浆压力平衡砂土主动土压力,槽壁不坍塌,泥浆重度为 。
图示为陇东陕北地区的一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上一口代表性探井土样的湿陷性试验数据,对拟建于此的乙类建筑来说,应消除土层的部分湿陷量,并应控制剩余湿陷量不大于200mm。从基底算起的下列地基处理厚度中能满足上述要求的是。
某黏性土样做不同围压的常规三轴压缩试验,试验结果莫尔包线前段弯曲、后段基本水平,则该试验应是( )。
已知基坑开挖深度10m,未见地下水,坑侧无地面超载,坑壁黏性土土性参数如下:重度γ=18kN/m3,黏聚力c=10kPa,内摩擦角。则作用于每延米支护结构上的主动土压力(算至基坑底面)最接近()。
如图,某桥梁桩基,桩顶嵌固于承台,承台底离地面10m,桩径d=1m,桩长L=50m。桩的水平变形系数a=0.25m-1。按照《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CJ94—94)计算该桩基的压曲稳定系数,其值最接近()。
某独立基础4m×6m,埋深2.0m,地下水位埋深1.0m,持力层粉质黏土,γ=18kN/m3,e=0.8,IL=0.75,该土层进行三台平板载荷试验,fak=130kPa、110kPa和135kPa,计算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接近 。
浅埋洞室半垮b=3.0m,高h=8m,上覆松散体厚度H=20m,γ=18kN/m3、c=0,ψ=20°,用太沙基理论计算AB面上的均布压力接近 。
某饱和砂土,用砂石桩处理液化地基,桩径0.5m,桩长10m,正方形布桩,桩间距1.5m,处理前砂土标贯击数N=12,计算处理后桩间土的标贯击数接近 。
某建筑柱下独立基础建在复合地基上,基础下单桩根数为4根,进行单桩静载荷试验,实测单桩极限承载力分别为:500kN、540kN、560kN、570kN。按《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作答。试问:该基础下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Ra(kN),最接近于下列( )项。
某灌注桩,桩积0.8m,桩长20m,对该桩进行水平承载力试验,采用单向多循环加载法,其H-△Y0/△H曲线如图,判定单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接近。
砌体结构纵墙各个沉降观测点的沉降量见下表。根据沉降量的分布规律,砌体结构纵墙最可能出现的裂缝形态及原因为。观测点12345678沉降量/mm102.23125.46144.82165.39177.45180.63195.88210.56
某土样进行室内三轴试验,采用固结不排水测孔隙水压力试验,在σ3=50kPa的围压下固结,然后使垂直应力σ1与围压σ3同步增加至100kPa,测得孔隙水压力为 50kPa;然后待孔隙水压力消散至零后,增加垂直应力至150kPa,且保持围压不变,这时测得孔隙水压力为30kPa,则孔隙水压力系数A、B分别为 。
某墙下条形基础,埋置深度1.5m,上部结构传来的荷载值83kN,弯矩值8.0kN.m。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90kN/m2,其他条件见下图,试按台阶的宽高比为1/2确定混凝土基础上的砖放脚台阶数,其结果为( )。
已知基础底面尺寸为4m×2m,在基础顶面受偏心荷载500kN,偏心距1.0m,基础容重为20kN/m3,基础埋深2m,如下图,则基底边缘最大压力为()kPa。
某带卸荷台的挡土墙,如图3.3—18所示,H1=2.5m,H2=3m,L=0.8m,墙后填土的重度γ=18kN/m3,c=0,φ=20°。按朗肯土压力理论计算,挡土墙墙后BC段上作用的主动土压力合力最接近下列哪个选项?
某建筑桩基承台如图6.8.1所示,相应于作用的基本组合时的柱轴压力F=12000kN,力矩M=1500kN.m,水平力H=600kN。承台及其上填土的平均重度为20kN/m3。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作答。试问:计算图示虚线截面处的弯矩设计值(kN.m)最接近下列()项。
某均匀黏性土填筑的路堤存在如图2.5.6所示圆弧形滑面,滑动半径R=12m,滑面长L=30m,滑带土不排水抗剪强度cu=20kPa,φ=0°,下滑土体重W1=1200kN,抗滑土体重W2=320kN,下滑土体重心至滑动圆弧圆心O的距离d1=5.2m,抗滑土体重心至滑动圆弧圆心O的距离d2=2.8m。试问:其抗滑稳定安全系数K最接近下列()项。
某边坡参数为G1=982kN,β1=42°,c1=22kPa,ψ1=12°,l1=8m;G2=3697kN,β2=21。,c2=27kPa,ψ2=18°,l2=9.2m,传递系数ψ=0.82,滑坡推力安全系数γ1=1.05,计算第2块滑体剩余推力接近。
土工试验颗粒分析的留筛质量见表2.1.1,底盘内试样质量30g。试问:确定该试样的不均匀系数Cu和曲率系数Cc最接近于下列()项。
某矩形基础底面尺寸b×l=3m×3m,自重应力和附加应力分布图见图2.3.3(a),第②层土的室内压缩曲线见图2.3.3(b)。试问:第②层土的压缩量(mm)最接近下列()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