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工程场地为饱和软土地基,采用堆载预压法处理,以砂井作为竖向排水体,砂井直径dw=0.3m,砂井长h=15m,井距s=3.0m,按等边三角形布置,该地基土水平向固结系数Ch=2.6×10-2m2/d。则在瞬时加荷下,径向固结度达到85%所需的时间为 。(由题意给出的条件得到有效排水直径为de=3.15m,n=10.5,Fn=1.6248)
某工程场地进行多孔抽水试验,地层情况、滤水管位置和孔位如图所示,主要测试数据见下表。试用潜水完整井公式计算含水层的平均渗透系数,其值最接近。降深/m流量Q/(m3/d)抽水孔与观测孔距离/m含水层厚度H/m次数ss1s2r1r2第一次3.180.730.48132.194.309.9512.34第二次2.330.600.4392.45第三次1.450.430.3157.89
如图所示,柱截面为500mm×500mm,传至承台顶面的荷载F=2500kN,试确定柱边截面弯矩并进行配筋fy=300MPa)计算,其结果为( )。
某Ⅱ级铁路位于季节性冻土场地,场地土为细粒土,毛细水强烈上升高度Hc=3.0m,标准冻深为2.0m,当最大冻结深度达到70%时,铁轨面冻胀高度为4mm,冻结期间地下水位为1.0m,该段路堤的最小高度为( )
某矩形基础,底面尺寸4m×2m,土层重度λ=18kN/m3,基础作用偏心荷载FK=720kN,弯矩MK=20kN·m,计算基底最大压力接近。
按《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J024—85)确定如图所示桩基的单桩受压容许承载力,其结果为。(条件:预制混凝土方桩,边长400mm×400mm,用振动沉桩工艺,其他条件如图所示)
某5桩承台基础,桩径0.5m,桩长15m,承台埋深2.0m,2~3m粉质黏土,fak=120kPa,3~7m粉土,fak=150kPa,经单桩静荷载试验,单桩承载力特征值Ra=800kN,计算复合基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接近。
某砂土场地上进行螺旋板荷载试验,试验深度为10m,螺旋板直径为0.5m。p-s曲线初始段为直线,直线段与s轴截距为4mm,直线段终点压力值为180kPa,实测沉降值为9.5mm,该砂土层变形模量为 。
某场地由碳酸盐残积土组成,土层厚度25m,在场地中发育有单个土洞,土洞底板标高与基岩一致,洞体最大高度为0.8m,土体松散系数K=1.05,土洞有坍塌可能性,试按顶板坍塌自行填塞法计算,当基础埋深为1.2m时,荷载的影响深度不宜超过 。
某松散砂地基,e0=0.85,emax=0.90,emin=0.55。采用挤密砂桩加固,正三角形布置,间距s=1.6m,孔径d=0.6m,桩孔内填料就地取材,填料相对密实度和挤密后场地砂土的相对密实度相同,不考虑振动下沉密实作用和填料充盈系数,则每米桩孔内需填入松散砂(e0=0.85)的体积为 。
在某建筑场地的岩石地基上进行了3组岩基载荷试验,试验结果见表2.3—1。根据试验结果确定的岩石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最接近下列哪一选项?并说明确定过程。
如图,一铁路路堤挡土墙墙背仰斜角a为9°,墙后填土内摩擦角φ=40°,墙背与填料间摩擦角δ=20°,当墙后填土表面为水平连续均布荷载时,按库仑理论其破裂角θ应等于。
某软塑黏性土场地采用高压喷射注浆法处理,正方形布桩,桩径为0.6m,桩长为 12m,桩间距为2.0m,由桩周土的强度确定单桩承载力为800kN,桩间土承载力特征值为 110kPa,桩间土承载力折减系数为0.5,要求复合地基承载力不小于240kPa,桩身强度 fcu不宜小于 MPa。(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CJ 792002)计算,桩身强度折减系数取0.33)
某工程岩体中风化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为16.6MPa,纵波速度为3.5km/s;新鲜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为19.8MPa,纵波速度为4.0km/s;该岩石风化程度类别为 。
已知基础宽度10m,长度20m,埋置深度4m,基础底面以上土的平均重度为 12kN/m3,持力层的厚度2.0m;土的重度18kN/m3;软弱下卧层经深度修正的地基承载力是130kPa,则基底总压力必须小于 才能满足软弱下卧层强度要求。
某两个场地,建筑设防烈度8度,设计地震分组第一组,A场地:0~9m粉质黏土,υs=180m/s;9~12m粉砂,υs=300m/s;12m以下为基岩。B场地:0~3m黏土,υs=150m/s;3~12m粉质黏土,υs=225m/s;12~15m粉砂,υs=300m/s。判别A、B场地特征周期大小。
同一场地上甲、乙两座建筑的结构自振周期分别为T甲=0.25s,T乙=0.60s,已知建筑场地类别为Ⅱ类,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若两座建筑结构的阻尼比都取0.05,则在抗震验算时,甲、乙两座建筑的地震影响系数之比(a甲/a乙)最接近( )。
某公路工程,承载比(CBR)三次平行试验成果如下: 贯入量( 0.01mm) 100 150 200 250 300 400 500 750 荷载强度(kPa) 试件1 164 224 273 308 338 393 442 496 试件2 136 182 236 280 307 362 410 460 试件3 183 245 313 357 384 449 493 532 上述三次平行试验上的干密度满足规范要求,则据上述资料确定的CBR值应为下列何项数值?
某砂土试样进行室内三轴剪试验,围压为150kPa,破坏时的垂直压力为350kPa,同时测得孔隙水压力为50kPa,该砂土的有效内摩擦角为( )。
某饱和软土,厚度为5m,用十字板剪切试验测得软土平均抗剪强度为20kPa,然后进行预压固结,做法是软土顶面铺设厚2.0m的砂垫层,γ=19kN/m3,采用80kPa大面积真空预压6个月,固结度达80%,此时取土进行三轴固结不排水压缩试验,得到平均内摩擦角ψcu=5°,计算经预压固结处理后,软土强度平均值接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