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边坡走向为东西向,倾向南,倾角为45°,边坡岩体中发育有一组结构面,产状为N135°E,40°SW,如假设边坡破坏时滑动动方向与边坡走向垂直,且结构面黏聚力可忽略不计,当结构面内摩擦角小于 时,边坡不稳定。
某墙下条形扩展基础底面宽2.0m,埋深2.0m,基础厚0.5m,墙宽0.5m,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面相应于荷载效应基本组合时的轴心荷载为400kN/m,无其他荷载,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基础底板的弯矩为 kN·m/m。
某土样高10cm,底面积50cm2,在侧阻条件下,σ1=100kPa,σ3=50kPa,若土样变形模量E0=15MPa,当σ1由100kPa增至200kPa时,土样竖向变形为 mm。
某山区水库为碾压式土石坝,坝的级别为Ⅱ级,最大波浪在坝坡上的爬高为 1.8m,最大风壅水面高度为0.5m,该坝顶应高于水库静水位( )。
某土样固结试验结果如下表:试样天然孔隙比e0=0.656,则该试样在压力100~200kPa的压缩系数及压缩模量分别为( )。
某厂房采用C20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锥形基础基底面为正方形,边长B= 2.5m,基础有效高度h0=0.46m;作用在基础上的荷载效应标准组合为轴心荷载Nk= 556kN,弯矩Mk=80kN·m;正方形柱截面边长b=0.4m。若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设计此基础,为验算基础受冲切承载力,取用的最大冲切荷载F1为 。
某高层建筑采用箱形基础,如图5.3.3所示基底尺寸b×l=15m×40m,承受总荷载(含地下室)作用效应的标准组合的压力值Nk=90×103kN。工程地质分布情况为:第一层为人工填土,厚度h1=0.5m,γ1=17kN/m3;第二层为黏性土,γ2=18.0kN/m3,γsat=18.5kN/m3。地下水位距地表2.0m。试问:
某地下变电站,±0.000相当于绝对标高11.2m,天然地坪绝对标高10.2m,基础为桩筏基础,筏板厚2.5m,垫层0.2m,地下分4层,第一层顶板厚0.15m,其余楼板厚0.11m,每层净空2.8m,桩长55.2m,计算桩底的绝对高程接近 。
某软土厚8m,堆载压力P0=120kPa,在t时刻测得孔隙水压力沿深度的曲线方程u1=10z,计算土层平均固结度接近 。
某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进行3台单桩复合地基平板载荷试验,最大加载Pmax=280kPa,其P-S曲线皆为缓变型,按相对变形s/b=0.006所对应的荷载分别为160kPa、150kPa和120kPa,求复合地基承载力接近 。
某地基软黏土层厚18m,其下为砂层,土的水平向固结系数为Ch=3.0×10-3 cm2/s。现采用预压法加固,砂井作为竖向排水通道,打穿至砂层。砂井直径为dw= 0.30m,井距2.8m,等边三角形布置。预压荷载为120kPa,在大面积预压荷载作用下,按《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02)计算,预压150天时地基达到的固结度(为简化计算,不计竖向固结度)最接近 。
某建筑场地中进行抽水试验,含水层为承压含水层,隔水顶板厚8.0m,承压含水层厚12m,抽水井深11.0m,过滤器安置在井底,长3.0m,过滤器顶部紧接含水层顶板,抽水井直径为60cm,第一次降深为2.0m,稳定抽水量为422m3/d;第二次降深为4.0m;稳定抽水量为871m3/d;第三次降深为6.0m,稳定抽水量为1140m3/d;地下水水头位于地表下1.0m处,如果用吉林斯基系数a=1.6计算,渗透系数为。
某深层载荷试验,承压板直径0.79m,承压桩底埋深15.8m,持力层为砾砂层,泊松比为0.3,试验p-s曲线如图4.4.1所示。试问:该持力层的变形模量(MPa)最接近下列()项。
对某高层建筑工程进行深层载荷试验,承压板直径0.79m,承压板底埋深15.8m,持力层为砾砂层,泊松比0.3,试验结果见右图。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计算该持力层的变形模量最接近下列哪一个选项?
某单层建筑位于平坦场地上,基础埋深d=1.0m,按该场地的大气影响深度取胀缩变形的计算深度zn=3.6m,计算所需的数据列于下表,按《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 (GBJ 112—87)计算胀缩变形量,其值最接近 。 层号 会层深度 zi/m 分层厚度 hi/mm 膨胀率 σepi 第三层发生的 含水量变化均值 △wi 收缩系数 λsi 1 1.64 640 0.00075 0.0273 0.28 2 2.28 640 0.0245 0.0223 0.48 3 2.92 640 0.0195 0.0177 0.40 4 3.60 680 0.0215 0.0128 0.37
某工程采用PHC600(110)预应力管桩,桩长60m,抽取1%工程桩(共3根)进行单桩静载试验,其Qu分别为1500kN,1800kN,2000kN,确定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Quk为 。
某矿区的采空区巷道宽度月为5m,巷道顶板厚度为68m,巷道顶板平均重度为 22.58kN/m3,巷道单位长度侧壁摩阻力f=3600kPa,在其拟建之建筑物所产生的基底压力po=180kPa。则地基稳定类型为 。
某受压灌注桩桩径为1.2m,桩端入土深度20m,桩身配筋率0.6%,桩顶铰接,桩顶竖向压力设计值N=5000kN,桩的水平变形系数α=0.301m-1,桩身换算截面积An=1.2m2时,换算截面受拉边缘的截面模量Wo=0.2m2,桩身混凝土抗拉强度设计值fc=1.5N/mm2,试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94)计算单桩水平承载力设计值,其值最接近 。
拟在8度烈度场地建一桥墩,基础埋深2.0m,场地覆盖土层厚20m,地质年代均为Q4,地表下为5.0m的新近沉积非液化黏性土层,其下为15m的松散粉砂,地下水埋深dw=5.0m,按《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 004—89)说明本场地地表下20m范围土体各点σ0/σe的变化情况,下述说法正确的是 。
采用水泥土搅拌桩加固地基,桩径取d=0.50m,等边三角形布置,复合地基置换率m=0.18,桩间土承载力特征值fsk=70kPa,桩间土承载力折减系数β=0.50,现要求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达到160kPa,则水泥土抗压强度平均值fcu。(90天龄期的,折减系数η=0.3)达到 时,才能满足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