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建筑柱下桩基承台,采用6根沉管灌注桩,桩身直径d=426mm,桩端进入持力层的深度为2500mm。作用于桩基承台顶面的外力有竖向力设计值F、力矩设计值M和水平剪力设计值V,承台和承台土的平均重度γG=20k/m3。承台平面尺寸和桩位布置、桩基础剖面和地基土层分布情况如图6.4.4所示。试问:
某建筑采用浅基础,基础埋深2.0m,地下水位埋深3.0m,地震7度设防,设计地震分组第一组,土层分布和标贯击数如图,计算液化指数接近。
在某中压缩性土地基上,某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某榀框架由三跨组成,两边跨6m,中跨9m,其横断面的各柱沉降量如表5.4.1所示。试问:下列()项是正确的。
某支挡结构高5m,二层土,计算坑底以上主动土压力接近。
已知基础底面尺寸为4m×2m,在基础顶面受偏心荷载500kN,偏心距1.0m,基础容重为20kN/m3,基础埋深2m,如下图,则基底边缘最大压力为kPa。
某桥墩承受两片梁自重P1=120kN,P2=100kN,桥墩自重P3=90kN,不考虑车辆荷载,春季受浮冰水平冲力可达65kN,地基土为软塑黏土(μ=0.25)。为提高抗滑稳定性,在基底做了防滑锚栓,可产生20kN的阻力,则此桥墩在春融季节时的抗滑稳定性系数为 。
纵向很长的土坡剖面上取一条块如图所示,土坡坡角为30°。砂土与黏土的重度都是18kN/m3,砂土c1=0,φ1=35°,黏土c2=30kPa,φ2=20°,黏土与岩石界面的c3=25kPa,φ3=15°,假设滑动面都平行于坡面,请计算论证最小安全系数的滑动面位置将相应于下列哪一个选项?
已知某工程场地地基土抗震计算参数见表12.2.1所示。试问:该场地应判别为下列()项场地。
混凝土钻孔灌注桩桩径为0.8m,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为50mm,桩的水平变形系数为0.25m-1,桩长20m,桩顶入土深度为1.0m,桩身配筋率为0.60%,钢筋弹性模量与混凝土弹性模量的比值为10,桩顶轴向压力为3000kN,混凝土抗拉强度为1.1MPa。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94),单桩水平承载力设计值为( )kN。(注:桩顶按自由端考虑)
某铁路路基位于盐渍土场地,场地中土层毛细水强烈上升高度为1.5m,蒸发强烈影响深度为1.0m,地下水最小埋深为2.0m,该铁路路堤满足不发生次生盐渍化要求的最小高度为( )m。
某基坑平面尺寸20m×50m,深7.0m,降水井深度15m,地下水位埋深1.5m,要求水位降至坑底面以下0.5m,土层为粉砂,厚15m,渗透系数K=2m/d,下伏地层为泥岩,采用完整井群降水;基坑远离边界,计算基坑涌水量接近 。
某建筑柱下桩基采用等边三桩承台。如图6.8.2所示,承台等厚三向均匀配筋。在荷载的基本组合下,作用在承台顶面的轴心竖向压力为7500kN,承台及其上土的自重标准值为280kN。基本组合由永久荷载控制。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作答。试问:该承台正截面最大弯矩设计值(kN.m)最接近下列()项。
某场地自0~4.0m为黏性土,4.0~10.0m为饱和砂土,10.0m以下为岩石,在5m、7m、和9m处分别进行标准贯入试验,测得实测击数分别为8、11、18击,计算得到临界击数分别为12、14、16击,地下水位为2.0m,拟建建筑物采用条形基础,埋深为2.0m。则场地的液化等级为 。
某建筑物柱下基础为正方形基础,在作用效应的标准组合值下,基底平均压力值为pk=180kPa,其偏心距e=(b为基底宽度)。试问:在偏心荷载作用下,其基底最大、最小压力值pkmax(kPa)、pkmin(kPa)最接近下列()项。
某钻孔灌注桩单桩基础,桩径1.2m,桩长16m,土层条件如图4.3—11所示,地下水位在桩顶平面处。若桩顶平面处作用大面积堆载p=50kPa,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桩侧负摩阻力引起的下拉荷载Qgn(kN)最接近下列何项数值?(忽略密实粉砂层的压缩量)
某箱形基础,平面尺寸8m×20m,埋深7.0m,地下水位在地面下1.0m,土的γ=18kN/m3,γsat=18.7kN/m3,采用补偿式基础,计算上部结构及基础自重接近 。
某条形基础,宽2.5m,埋深2.0m,作用在基础顶竖向力FK=220kN/m,采用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桩径0.5m,桩长8.0m,水泥土试块fcu=1800kPa,单桩承载力特征值为145kN,桩间土fak=70kPa,γ=18kN/m3,计算复合地基面积置换率接近 (β=0.9)。
某重力式挡土墙如图所示,墙面直立,墙背与水平面夹角为70°,墙背与墙后土体摩擦角为15°,墙后填土表面倾角为20°,填土重度为18kN/m3,内摩擦角为20°,黏聚力为10kPa,填土与岩石间摩擦角为18°,岩石坡面倾角为75°,墙高为6m,按《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计算,该重力式挡墙单位墙段的主动土压力为kN。
如图4.3—21所示路堑岩石边坡坡顶BC水平,已测得滑面AC的倾角β=30°,滑面内摩擦角φ=18°,黏聚力c=10kPa,滑体岩石重度γ=22kN/m3。原设计开挖坡面BE的坡率为1:1,滑面出露点A距坡顶H=10m。为了增加公路路面宽度,将坡率改为1:0.5。试问,坡率改变后边坡沿滑面DC的抗滑安全系数K2与原设计沿滑面AC的抗滑安全系数K1之间的正确关系是下列哪个选项?
有一岩石边坡,坡率1:1,坡高12m,存在一条夹泥的结构面,如图所示,已知单位长度滑动土体重量为740kN/m,结构面倾角35°。结构面内夹层c=25kPa,φ=18°,在夹层中存在静水头为8m的地下水。则该岩石边坡的抗滑稳定系数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