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5.3.6所示,某建筑物条形基础原设计基础宽度为2m,上部结构作用效应在基础顶面处的竖向压力标准组合值Fk=300kN/m,后发现在持力层以下有厚2m的淤泥质土层,地下水位埋深在室外地面下2m。淤泥土层顶面的压力扩散角为23°。 试问:按照软弱下卧层承载力验算,基础宽度6(m)至少应为下列( )项。
竖向受压高承台桩基础,采用钻孔灌注桩,设计桩径1.2m,桩身露出地面的自南长度l0为3.2m,入土长度h为15.4m,桩的换算埋深ah<4.0,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桩顶6m范围内的箍筋间距为150mm,桩与承台连接按铰接考虑,土层条件及桩基计算参数如图所示。按照《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计算基桩的桩身正截面受压承载力设计值最接近下列哪个选项?(成桩工艺系数ψc=0.75,C30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fc=14.3N/mm2,纵向主筋截面积As'=5024mm2,抗压强度设计值fy'=210N/mm2)()
松砂填土土堤边坡高H=4.0m,填料重度γ=20kN/m
3
,内摩擦角φ=35°,内黏聚力c≈0,边坡坡角接近( )时边坡稳定性系数最接近于1.25。
某场地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其地层如下:①层黏土,可塑,层厚8m,②层粉砂,层厚4m,稍密状。在其埋深9.0m处标贯击数为7击,场地地下水位埋深2.0m。拟采用正方形布置,截面为300mm×300mm预制桩进行液化处理,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其桩距至少不大于下列哪一选项时才能达到不液化?
某建筑工程基础采用灌注桩,桩径φ600mm,桩长25m,低应变检测结果表明这6根基桩均为工类桩。对6根基桩进行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的成果见表2.4—30所示,该工程的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最接近下列哪一选项?
某膨胀土地基分为两层,已知第一层:h
1
=5m,δ
ep1
=25%,λ
s1
=10%,△w
1
=0.06;
第二层:h
2
=10m,δ
ep2
=30%,λ
s2
=15%,△w
2
=0.08;根据《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GBJ 112一1987)中规定的计算公式:
某永久性建筑岩质边坡采用锚杆,已知作用于岩石锚杆的水平拉力Htk=1200kN,锚杆倾角α=15°,锚固体直径D=0.15m,地层与锚固体极限粘结强度标准值frbk=1200kPa。锚杆钢筋与砂浆间的锚固长度为4.2m。边坡工程安全等级为二级。 试问:该锚杆的锚固段长度la(m)最接近下列( )项。
某淤泥地基采用强夯置换法处理,淤泥地基的天然含水量为55%,液限为50%,采用等边三角形布置,间距为2.1m,成墩直径为1.0m。根据现场载荷检验,单墩承载力特征值为680kN。按《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作答。试问:处理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最接近于下列( )项。
某路堤的地基土为薄层均匀冻土层,稳定融土层深度为3.0m,融沉系数为10%,融沉后体积压缩系数为0.3 kPa
—1
,即E
s
=3.33kPa,基底平均总压力为180kPa,该层的融沉及压缩总量接近下列( )cm。
某建筑场地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2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土层柱状分布及实测剪切波速如表3.4—29所示。问该场地的特征周期最接近于下列哪个选项的数值?
某建筑场地如表12.2.2所示,拟建7层丙类建筑,高度为22m。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作答。 试问:确定该建筑场地类别为下列( )项。
已知某建筑地基土中的淤泥质黏土的天然抗剪强度为15kPa,三轴固结不排水压缩试验求得的土的内摩擦角为10°。由上部预压荷载引起的地基土中A点(位于淤泥质黏土层)的附加竖向应力△σ2=18kPa。当上部预压荷载五个月时,地基土中A点土的固结度Ut为50%。试问:上部预压荷载五个月时,地基土中A点土体的抗剪强度(kPa),最接近下列( )项。
陇西地区某湿陷性黄土场地的地层情况为:0~12.5m为湿陷性黄土,12.5m以下为非湿陷性土。探井资料如表8—3所示。假设场地地层水平均匀,地面标高与建筑物±0.00标高相同,基础埋深1.5m。根据《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2004),试判定该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湿陷等级应为下列哪个选项?()[2009年真题]
某工程双桥静探资料见表,拟采用③层粉砂做持力层,采用混凝土方桩,桩断面尺寸为400mm×400mm,桩长l=13m,承台埋深为2.0m,桩端进入粉砂层2.0m,按《建筑桩基工程技术规范》(JCJ94—94)计算,单桩竖向极限承载标准值最接近()。
在均匀砂土地基上开挖深度15m的基坑,采用问隔式排桩十单排锚杆支护,桩径100mm,桩距1.6m,一桩一锚,如图7—9所示。锚杆距地面3m。已知该砂土的重度γ=20kN/m3,φ=30°,无地面荷载Q按照《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一1999)规定计算的锚杆水平力标准值Tcl,最接近于下列哪个选项?()[2008年真题]
某拟建48m钢筋混凝土框架一剪力墙结构房屋,为丙类建筑,建筑场地为Ⅰ0类,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设计地震加速度为0.15g。经计算知其基本自振周期为1.3s。试问:多遇地震作用时,其水平地震影响系数α与下列( )项最接近。
如图7—5所示基坑,基坑深度5m,插入深度5m,地层为砂土,地层参数位γ=20kN/m3,c=0,φ=30°,地下水位埋深6m,排水支护形式,桩长10m。根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一1999),作用在每延米支护体系上的总的水平荷载标准值的合力最接近下列哪个选项的数值?()[2009年真题]
某地基的地质剖面图如图2.3.1所示。 试问:淤泥质土层层底的土自重应力(kPa)最接近下列( )项。
相邻两座A、B楼,由于建B楼对A楼产生附加沉降,如图所示,A楼的附加沉降量接近于()。
如图5.7.2所示挡土墙高5m,墙背竖直光滑,墙后填土水平,第①层土的物理力学指标为:γ1=17kN/m3,φ1=30°,c1=0;h1=2m;第②层土的物理力学指标为:γ2=19kN/m3,φ2=18°,c2=10kPa,h2=3m。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作答。 试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