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10m高的边坡,坡率1:1(如图6—26所示),路堤填料γ=20kN/m3,c=10kPa,φ=25°,当直线滑动面的倾角α=32。时,稳定系数为()。
设计一个坡高15m的填方土坡,用圆弧条分法计算得到的最小安全系数为0.89,对应的滑动力矩为36000kN.m/m,圆弧半径为37.5m;为此需要对土坡进行加筋处理,如图6—8所示。如果要求的安全系数为1.3,按照《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GB50290—1998)计算,1延米填方需要的筋材总加筋力最接近于下面哪一个选项?()[2010年真题]
某钻孔灌注桩单桩基础,桩径1.2m,桩长16m,土层条件如图4.3—11所示,地下水位在桩顶平面处。若桩顶平面处作用大面积堆载p=50kPa,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桩侧负摩阻力引起的下拉荷载Qgn(kN)最接近下列何项数值?(忽略密实粉砂层的压缩量)
桩顶为自由端的钢管桩,桩径d=0.6m,桩入土深度h=10m,地基土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m=10MN/m
4
,桩身抗弯刚度EI=1.7×10
5
kN/m
2
,桩水平变形系数 a=0.591/m,桩顶容许水平位移X
0a
=10mm,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CJ 94—94)计算,单桩水平承载力设计值最接近( )。
铁路加筋土挡土墙,其水平布置的土工格栅置于砂土中,已知单位宽度的拉筋承受水平土压力Exi=280kN/m,作用于土工格栅上的垂应力σvi=155kPa,土工格栅与砂土间摩擦系数f=0.35。试问:当单板拉筋抗拔稳定系数为2.0时,确定土工格栅的最小有效锚固长度(m)最接近下列( )项。
某滑坡为折线型滑坡,共分4块,第三块滑体滑面倾角为36°,单位长度剩余下滑力150kN,第4块滑体每延米重为1200kN,滑面倾角为20°,滑面内摩擦角为16°,内聚力为10kPa,滑面长度为10m,滑坡推力安全系数取1.2,第四块滑块每延米的剩余下滑推力为( )kN。
某桩基的多跨条形连续承台梁净跨距均为7.0m,承台梁受均布荷载q=100kN/m作用,问承台梁中跨支座处弯矩M最接近下列哪个选项?( )
某正常固结土层厚2.0m,平均自重应力户Pcz=100kPa;压缩试验数据见表,建筑物平均附加应力户Po=200kPa,问该土层最终沉降量最接近()。
某墙下钢筋混凝土筏形基础,厚度1.2m,混凝土强度等级为(230,受力钢筋拟采—用HRB400钢筋,主要保护层厚度40mm。已知该筏板的弯矩图(相应于作用的基本组合时的弯矩设计值)如图4.4—8所示。试问,按照《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满足该规范规定且经济合理的筏板顶部受力主筋配置为下列哪个选项?(C30混凝土抗压强度设计值为14.3N/mm2,HRB400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为360N/mm2,钢筋截面面积表见表4.4—8。)
基坑锚杆承载能力拉拔试验时,色知锚杆上水平拉力τ=400kN,锚杆倾角α=15°,锚固体直径D=150mm,锚杆总长度为18m,自由段长度为6m,在其它因素都已考虑的情况下,锚杆锚固体与土层的平均摩阻力最接近于( )kPa。[2005年真题]
某建筑拟采用天然地基,基础埋置深度1.5m。地基土由厚度为du的上覆非液化土层和下伏的饱和砂土组成。地震烈度8度。近期内年最高地下水位深度为dw。按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对饱和砂土进行液化初步判别后,下列哪个选项还需要进一步进行液化差别?
某基坑开挖深度为10m,坡顶均布荷载q0=20kPa,坑外地下水位于地表下6m,采用桩撑支护结构、侧壁落底式止水帷幕和坑内深井降水。支护桩为∮800钻孔灌注桩,其长度为15m。场地地层结构和土性指标如图所示。假设坑内降水前后,坑外地下水位和土层的c、φ值均没有变化。根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计算降水后作用在支护桩上的主动侧总侧压力,该值最接近下列哪个选项(kN/m)?()
由两部分组成的土坡断面如右图所示,假设破裂面为直线进行稳定性计算,已知坡高为8m,边坡斜率为1:1,两种土的重度均为γ=20kN/m3。黏土的黏聚力c=12kPa,内摩擦角φ=22°,砂土黏聚力c=0,φ=35°,α=30°,则()直线滑裂面一对应的抗滑稳定安全系数最小。
有黏质粉性土和砂土两种土料,其重度都等于18kN/m
3
,砂土c
1
=0kPa,φ
1
=35°,黏质粉性土c
2
=20kPa,φ
2
=20°。对于墙背垂直光滑和填土表面水平的挡土墙,对应于下列哪个选项的墙高,用两种土料作墙后填土计算的作用于墙背的总主动土压力值正好是相同的。( )[2008年真题]
如图所示,某泵房按二级桩基考虑,为抗浮设置抗拔桩,上拔力设计值为600kN,桩型采用钻孔灌注桩,桩径d=550mm,桩长l=16m,桩群边缘尺寸为20m×10m,桩数为50根,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计算群桩基础及基桩的抗拔承载力,下列()组与结果最接近。(桩侧阻抗力分项系数γs=1.65,抗拔系数λi:对黏性土取0.7,对砂土取0.6,桩身材料重度γ=25kN/m3;群桩基础平均重度γ=20kN/m3)
某建筑柱下桩基承台,承台底面标高为-2.0m,承台下布置了沉管灌注柱,桩径0.5m,桩长12m,建造地位于7度抗震设防区(0.1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工程地质及工程土质性质指标及测点1、2的深度ds,如图12.5.2所示。试问:
某建设堆场建造在一正常固结软土地基上,软土层厚度8.0m,其下为密实砂层。现采用堆载预压法加固处理,砂井长8m,直径0.3m,预压荷载为120kPa,固结度达到0.84时卸除堆载,堆载预压过程中地基沉降了0.86m,卸载后回弹再压缩0.13m。堆场面层结构荷载为25kPa,堆料荷载为95kPa。不计次固结沉降。 试问:该堆场工后最大沉降量(mm)最接近下列( )项。
某采空区场地倾向主断面上,每隔20m间距顺序排列A、B、C三点,地表移动前测量的高程相同。地表移动后垂直移动分量,B点较A点多46mm,较C点少30mm,水平移动分量,B点较A点少32mm,较C点多20mm。如图11.4.1所示。试问:依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该场地的适宜性为下列( )项。
某住宅小区建筑场地地质勘察资料如下:
(1)0~2.0m,淤泥质土,f
ak
=106kPa,v
s
=120m/s;
(2)2.0~25.0m,密实粗砂,f
ak
=377kPa,v
s
=400m/s;
(3)25.0~26.0m,玄武岩,f
ak
=2000kPa,v
s
=800m/s;
(4)26.0~40.0m,密实含砾中砂,f
ak
=300kPa,v
s
=344m/s;
(5)40.0m以下,强风化粉砂质泥岩,f
ak
=800kPa,v
s
=654m/s。
试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判断其场地类别为( )。
某建筑物柱下矩形基础,基底尺寸为2m×2.4m,埋深为1.5m,柱传给基础顶面的竖向压力标准组合值Fk为900kN。试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