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工程桩基的基底压力P=120kPa,地基土为淤泥质粉质黏土,天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
ak
=75kPa,用振冲桩处理后形成复合地基,按等边三角形布桩,碎石桩桩径d=0.8m,桩距s=1.5m,天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与桩体承载力特征值之比为1:4,则振冲碎石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最接近( )kPa。[2005年真题]
某单层地下车库建于岩石地基上,采用岩石锚杆基础。柱网尺寸8.4m×8.4m,中间柱截面尺寸600mm×600mm,地下水位位于自然地面以下1m,如图5.9.8为中间柱的基础示意图。试问:
已知某桩基工程,桩的平面布置及承台尺寸如图4—34所示。平而尺寸为500mm×500mm,方柱下设4根桩,相应于荷载效应基本组合时作用于承台顶面的荷载为F=2000kN,M=200kN.m,H=100kN。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确定作用在承台A—A及B一B截面上的弯矩分别为()kN.m。
某久固结黏土层厚4m,先期固结压力pc=150kPa,平均自重应力p1=260kPa,附加压力△p=80kPa,初始孔隙比e0=0.76,取土进行高压固结试验,其试验结果见表2.3.2。 试问:该土层固结的最终沉降量(mm)最接近下列( )项。
已知作用于岩质边坡锚杆的水平拉力H
tk
=1140kN,锚杆倾角a=15°,锚固体直径D=0.15m,地层与锚固体的粘结强度f
rb
=500kPa,如工程重要性等级、锚杆工作条件及安全储备都已考虑,锚固体与地层间的锚固长度宜为( )。
建于地震基本烈度8度(设计基本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30g)地区的一级公路路肩挡土墙,为一般工程,其挡土墙高度H=12m,其墙背填土为砂土,其内摩擦角φ=32°,天然重度γ=19kN/m3。试问:E1地震作用时,作用于挡土墙的地震主动土压力Eea(kN/m)最接近下列( )项。
某矩形基础底面尺寸4m×2m,受上部结构轴心荷载300kN,土的重度γ=16kN/m
3
,当埋深分别为2m和4m时,基底附加压力分别为( )kPa。
某市地下水位1.0m,地表以下0~15m为软黏土,孔隙比为0.943,压缩系数为0.650MPa
—1
,固结系数为4.5×10
—3
cm
2
/s,由于抽取地下水引起的水位平均降幅为12m,15m以下为透水层,如不考虑15m以下地层的压缩性,一年后地表的沉降值为( )mm。
某土样固结试验成果如下。试样天然孔隙比e0=0.656,该试样在压力100~200kPa的压缩系数及压缩模量为()。
某黏性土进行三轴固结不排水压缩试验(CU),其中一个土样的大主应力σ1=168kPa、小主应力σ3=80kPa,孔隙水压力u=48kPa。 试问:按有效应力法求莫尔圆的圆心坐标O和半径R最接近下列( )项。
某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桩长12m,面积置换率m=0.21,复合土层顶面的附加压力p
z
=114kPa,底面附加压力p
z1
=40kPa,桩间土的压缩模量E
s
=2.25MPa,搅拌桩的压缩模量E
P
=168MPa,桩端下土层压缩量为12.2cm,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02)计算,该复合地基总沉降量最接近( )cm。[2005年真题]
某一滑动面为折线的均质滑坡,其计算参数如表8—2所示。取滑坡推力安全系数为1.05。试问滑坡③条块的剩余下滑力最接近下列哪个选项的数值?()[2009年真题]
某重力式挡土墙如图6—7所示。墙重为767kN/m,墙后填砂土,γ=17kN/m3,c=0,φ=32°;墙底与地基间的摩擦系μ=0.5;墙背与砂土间的摩擦角δ=16°,用库伦土压力理论计算此墙的抗滑稳定安全系数最接近于下面哪一个选项?()[2010年真题]
某软土地基上多层建筑采用减沉复合疏桩基础,筏板基础平面尺寸为40m×16m,筏板基础底设置钢筋混凝土预制桩,共计180根,单桩截面尺寸为0.2m×0.2m,桩长18m,桩间距2m,不规则布桩,地层分布及土层参数见图6.5.3所示。试问:该基础中点由桩土相互作用产生的沉降量ssp(mm)最接近下列( )项。
某基坑深6.0m,采用悬臂排桩支护,排桩嵌固深度6.0m,地面无超载,重要性系数γ=1.0。场地内无地下水,土层为砾砂层γ=20kN/m
3
,c=0kPa,φ=30°,厚15.0m。按照《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一1999),问悬臂排桩抗倾覆稳定系数Ks最接近以下哪个数值?( )[2010年真题]
一均匀黏性土填筑的路堤存在如图圆弧形滑面,滑面半径R=12.5m,滑面长L=25m,滑带土不排水抗剪强度cu=19kPa,内摩擦角φ=0°,下滑土体重W1=1300kN,抗滑土体重W2=315kN,下滑土体重心至滑动圆弧圆心的距离d1=5.2m,抗滑土体重心至滑动圆弧圆心的距离d2=2.7m,抗滑动稳定系数为()。
某建筑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3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场地土层及其剪切波速见下表。建筑结构的自振周期T=0.30s,阻尼比为0.05。请问特征周期Tg和建筑结构的水平地震影响系数a最接近下列哪一选项?(按多遇地震作用考虑)()
某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基础采用筏板基础,基础埋深为3.5m,基底尺寸为14m×32m,板厚0.45m,地下水位距地表2.5m。基础顶面处相应于荷载的标准组合时的竖向轴压力Fk=80500kN,弯矩Mk=12000kN.m。工程地质情况为:第一层素填土厚3.5m,γ=17.5kN/m3,γsat=18.5kN/m3;第二层淤泥质土厚6m,γsat=18.0kN/m3,qsi=10kPa,fak=70kPa;第三层黏土厚8m,γsat=18.5kN/m3,qsi=28kPa,fak=200kPa。筏板基础地基采用深层搅拌桩处理,基底下布桩根数为570,搅拌桩直径d=0.8m,桩长6m,搅拌桩水泥土试块的fcu=950kPa。桩端土地基承载力折减系数α=0.5;桩体强度折减系数η=0.33;桩体竖向抗压承载力修正系数βp=1.0,桩间土承载力修正系数βp=0.4。按《复合地基技术规范》GB/T 50783—2012作答。 试问:
某场地基础底面以下分布的湿陷性砂厚度为7.5m,按厚度平均分3层采用0.50m
2
的承压板进行了浸水载荷试验,其附加湿陷量分别为6.4cm、8.8cm和5.4cm。该地基的湿陷等级为下列哪个选项?( )[2008年真题]
群桩基础,桩径d=0.6m,桩的换算埋深αh≥4.0,单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R
h
=50kN(位移控制)沿水平荷载方向布桩排数n
1
=3排,每排桩数n
2
=4根,距径比s
a
/d=3,承台底位于地面上50mm,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一2008)计算群桩中复合基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最接近( )k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