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化空调使用的粗效过滤器严禁采用( )过滤器。 A.玻璃纤维 B.无纺布 C.浸油 D.泡沫塑料
为了消除由于热胀冷缩产生的管道应力,应采用管道补偿器,下列选项不属于管道补偿器的是( )。
某夏季设空调的外区办公室房间,每天空调系统及人员办公使用时间为8:00~18:00,对于同一天来说,以下哪一项正确? A.照明得热量与其对室内形成的同时刻冷负荷总是相等 B.围护结构的得热量总是大于与其对室内形成的同时刻冷负荷 C.人员潜热得热量总是大于与其对室内形成的同时刻冷负荷 D.房间得热量的峰值总是大于房间冷负荷峰值
=()。
锅炉给水除气的目的是( )。
如图2-21所示,在双缝装置实验中,入射光的波长为A,用玻璃纸遮住双缝中的一条缝。若玻璃纸中光程比相同厚度的空气的光程大2.5λ。则屏上原来的明纹处将有何种变化?()
对于发热量很小的一般民用建筑和工业辅助建筑,供暖设计热负荷主要包括( )。 A.围护结构耗热量、通风耗热量 B.冷风渗透耗热量、冷风侵入耗热量 C.围护结构基本耗热量、围护结构附加耗热量 D.围护结构耗热量、冷风渗透耗热量、冷风侵入耗量
当渐缩喷管出口的外界压力为绝对真空时(绝对真空的比热容为∞),则质量流量( )。 A.等于0 B.等于临界流量 C.大于临界流量 D.介于零和临界流量之间
图为一水平放置的突然扩大管路,直径由d1=50mm扩大至d2=100mm,在扩大前后断面接出的双液比压计中,上部为水,下部为重度γ=15.7kN/m3的四氯化碳,当流量Q=16m3/h时的比压计读数△h=173mm,不计沿程阻力,突然扩大的局部阻力系数ζ=()。A.0.18B.0.27C.0.54D.0.81
阅读下列FORTRAN程序: INTEGER S(2,4) ,A(2) DATA S/4*1,4*2/ CALL SUB(S,2,4,A) M=A(1) -A(2) WRITE(*,*) M END SUBROUTINE SUB(S,N,K,A) INTEGER S(N,K),A(N) DO 20 I=1,N A(I)=0 DO 10 J=1,K 10 A(I)=A(I)+S(I,J) A(I)=A(I)/K 20 CONTINUE END 执行上述程序后,输出的M值为( )。 A.0 B.1 C.2 D.3
以下关于过失误差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可以用最小二乘法消除过失误差的影响 B.其数值往往大大地超过同样测量条件下的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 C.大多是由于测量者粗心大意造成的 D.过失误差就是“粗大误差”
用水银比压计量测管中水流,如下图所示,测得A点的比压计读数△h=60mm汞柱。则过流断面中点的流速u=()。A.3.85m/sB.3.55m/sC.4.25m/sD.4.65m/s
双级制冷循环中的高、低压级制冷剂吸气体积量( )。 A.相等 B.前者大于后者 C.前者小于后者 D.不能确定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为( )。 A.特殊高温的工作地点,如轧钢厂钳式吊车司机室、均热炉揭盖机室和轧钢机操纵室等,应采取密闭、隔热措施,并采用冷风机组或空气调节机组降温 B.在特殊高温作业地带的附近,应设置工人休息室,夏季休息室的温度宜采用26~30℃ C.有条件时,降温用的送风系统可采用地道风 D.累年最热月平均温度高于或等于20℃地区的公共建筑,当利用自然通风不能满足卫生要求时,可设置吊扇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为( )。 A.设置全面采暖的建筑物,其围护结构的传热阻,应根据技术经济比较确定,且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节能标准的规定 B.设置全面采暖的建筑物,其围护结构的传热阻可大于围护结构的最小传热阻 C.设置全面采暖的建筑物,其围护结构的传热阻可小于围护结构的最小传热阻 D.设置全面采暖的建筑物,其围护结构的传热阻可等于围护结构的最小传热阻
在一般情况下,按照测点处可能出现的温度范围的( )倍来选择传感器的测量范围。
某主族元素R的最高正价与最低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4,由此可以判断( )。 A.R一定是第四周期元素 B.R一定是ⅣA族元素 C.R的气态氢化物比同周期其他元素气态氢化物稳定 D.R气态氢化物的化学式为H2R
某球轴承的有关数据如下:额定动荷载C=120000N,判断系数e=0.42, Fa/Fr>e时,X=0.4,Y=1.4,若该轴承承受径向荷载Fr=15000N,轴向荷载Fa=3950N,转速n=3000r/min,荷载系数fp=1,工作温度t<100℃,则该轴承的寿命约是( )。 A.11470h B.11610h C.13700h D.8000h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为( )。 A.建筑物的采暖系统按方向不宜分环设置 B.建筑物的采暖系统东西向房间宜分环设置 C.建筑物的采暖系统南北向房间宜分环设置 D.建筑物的采暖系统宜分环设置
下列选项不属于冷凝器按其冷却介质和冷却方式分类的是( )。 A.淋激式 B.蒸发式 C.空气冷却式 D.水冷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