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题甲公司为一家经营超市连锁、百货连锁、电器连锁的企业,在某市拥有多家连锁超市、百货商场和家电城。2×17年1月1日在该市高新区新开一家分店,同时经营超市百货和家电的销售,开业之后向广大客户开展一系列促销和积分活动。具体情况如下: (1)该分店的超市自2×17年1月1日起,开始推行奖励积分计划。该计划约定,客户在甲公司每消费1元可获得一个积分,每个积分自下次购物时即可抵现0.01元;甲公司所授予积分的有效期为一年(假定甲公司1月份授予的积分均于2×17年12月31日过期),逾期未使用的积分将作废。至2×17年1月31日,客户在甲公司超市共消费250万元,共授予积分250万分。甲公司根据历史经验估计该积分使用率为80%。至当月末,共有150万积分被使用。 (2)该分店内的电器城2×17年1月1日至1月3日开展元旦电器促销活动,活动内容为: ①购物领礼品:活动期间,在该分店购买电器产品超过3000元的,即可获赠价值100元的餐具套装;超过5000元的,可获赠价值200元的品牌电脑包;超过8000元的,可获赠价值300元的家纺三件套;超过1万元的,可获赠价值500元的不锈钢厨具套装。 ②购物享折扣:活动期间,在该分店购买指定某X型号电视机,可享立减10%折扣的优惠。 ③购物享安心:活动期间,在该分店购买指定的Y型号的空调,可享90天安心退货活动,即自售出后90天内产品出现质量问题影响使用的,可享不换不修直接退回活动。 ④特殊说明:上述三项活动不能同时享受;活动①赠品不叠加,按消费金额选择价值最高的赠品赠送;活动期间电器城的消费不积分。 活动期间,客户在电器城内的消费共计45万元(不含X型号电视和Y型号空调),符合满3000元领赠品的条件的有50笔,满5000元的20笔,满8000元的10笔,满1万元的5笔。甲公司为进行促销购入赠品共支付价款3万元。 甲公司销售的X型号电视机售价为每台5000元,成本为每台4200元,活动期间共销售20台;销售的Y型号空调售价为每台8200元,成本为每台7400元,活动期间共销售50台,甲公司根据历史经验,估计该空调的退货率为10%。 (3)其他资料:假定上述销售活动均于当日收到销售款项,商品均已发出且满足收入确认条件;假定不考虑增值税等税费的影响;假定活动期间销售的Y型号空调退货期满日均为2×17年3月31日。
综合题甲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甲公司”)为上市公司,2014年至2015年发生的相关交易或事项如下: (1)2014年7月30日,甲公司就应收A公司账款5000万元与A公司签订债务重组合同。合同规定:A公司以其拥有的一栋在建写字楼及一项专利权偿付该项债务;A公司将在建写字楼和专利权所有权转移至甲公司后,双方债权债务结清。 2014年8月10日,A公司将在建写字楼和专利权所有权转移至甲公司。同日,甲公司该重组债权已计提的坏账准备为800万元;A公司该在建写字楼的账面余额为1800万元,未计提减值准备,公允价值为2200万元;A公司该专利权的账面余额为2300万元,已累计摊销200万元,未计提减值准备,公允价值为2300万元。 (2)甲公司取得在建写字楼后,委托某建造承包商继续建造。至2015年1月1日累计新发生工程支出800万元。2015年1月1日,该写字楼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并办理完毕资产结转手续。 对于该写字楼,甲公司与B公司于2014年11月11日签订经营租赁合同,将该写字楼整体出租给B公司。合同规定:租赁期自2015年1月1日开始,租期为5年;年租金为200万元,每年年底支付。甲公司预计该写字楼的使用年限为30年,预计净残值为零。 2015年12月31日,甲公司收到租金200万元。同日,该写字楼的公允价值为3100万元。 (3)其他资料如下: ①假定甲公司对投资性房地产均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 ②假定不考虑相关税费影响。 要求:
综合题甲公司2008年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48000万元(不包括子公司乙公司利润或乙公司支付的股利),发行在外普通股加权平均数为40000万股,持有乙公司80%的普通股股权。乙公司2008年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21600万元,发行在外普通股加权平均数为9000万股,该普通股当年平均市场价格为8元。年初,乙公司对外发行600万份可用于购买其普通股的认股权证,行权价格为4元,甲公司持有其中12万份认股权证,当年无认股权证被行权。假设除股利外,母子公司之间没有其他需抵销的内部交易;甲公司取得对乙公司投资时,乙公司各项可辨认资产等的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一致。 [要求]
综合题甲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存货和机器设备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甲公司20×4年至20×5年与固定资产有关的业务资料如下: (1)20×4年12月1日,甲公司购入一条需要安装的生产线,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生产线价款为3000万元,增值税额为510万元;发生保险费和运输费40万元(不考虑运输费的增值税),外聘专业人员服务费30万元,款项均以银行存款支付;没有发生其他相关税费。 (2)20×4年12月1日,甲公司开始以自营方式安装该生产线。安装期间领用本企业生产的产品,该产品的成本为200万元,市场价格为250万元;发生安装工人工资6万元,没有发生其他相关税费。领用的该产品计提存货跌价准备20万元。 (3)20×4年12月31日,该生产线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当日投入使用。该生产线预计使用年限为10年,预计净残值为150万元,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 (4)20×6年12月31日,因替代产品的出现,该生产线出现减值迹象。20×6年末该固定资产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为1350万元,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为1500万元。减值后的使用年限与折旧方法、净残值保持不变。 (5)20×8年6月30日,甲公司将该生产线出售给乙公司,售价为1200万元(不含增值税),在处置过程中,发生清理费用6万元。 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
综合题 甲公司为上市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2016年所得税汇算清缴尚未完成,2016年财务报表批准报出前,XYZ注册会计师事务所于2017年对该公司2016年度财务报表进行审计时,对以下交易或事项的会计处理提出疑问,并要求甲公司会计部门更正。
(1)因战略调整,经董事会批准,甲公司2016年9月30日与A公司签订一项不可撤销的销售合同,将位于郊区的办公用房转让给A公司。合同约定,办公用房转让价格为53000万元,A公司应于2017年1月15日前支付上述款项;甲公司应协助A公司于2017年2月1日前完成办公用房所有权的转移手续。
甲公司办公用房系2011年3月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并投入使用,成本为73500万元,预计使用年限为20年,预计净残值为1500万元,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至2016年9月30日签订销售合同时未计提减值准备。假定税法规定固定资产持有待售期间照提折旧。
2016年度,甲公司对该办公用房共计提了3600万元折旧,相关会计处理如下:
借:管理费用 3600
贷:累计折旧 3600
(2)2016年4月1日,甲公司与B公司签订资产置换合同,将作为投资性房地产的位于市中心的办公楼与B公司位于郊区的500亩土地使用权置换,投资性房地产的原值为20000万元,已计提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1000万元,公允价值为25000万元,B公司土地使用权的公允价值为24000万元,甲公司收到补价1000万元。甲公司收到土地使用权作为无形资产入账,预计尚可使用年限为30年,按直线法摊销。该交换具有商业实质,不考虑相关税费。
甲公司2016年对上述交易或事项的会计处理如下:
借:无形资产 18000
银行存款 1000
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 1000
贷:投资性房地产 20000
借:管理费用 450
贷:累计摊销 450
(3)2016年4月25日,甲公司与C公司签订债务重组协议,约定将甲公司应收C公司货款450万元转为对C公司的投资。经股东大会批准,C公司于4月30日完成股权登记手续。债务转为资本后,甲公司持有C公司20%的股权,对C公司的财务和经营政策具有重大影响。
该应收款项系甲公司向C公司销售产品形成,至2016年4月30日甲公司未计提坏账准备。4月30日,C公司20%股权的公允价值为360万元,C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为1500万元(含甲公司债权转增资本增加的价值),除100台库存商品(账面价值总额为75万元、公允价值总额为150万元)外,其他可辨认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价值均与账面价值相同。
2016年5月至12月,C公司净亏损为30万元,除所发生的30万元亏损外,未发生其他引起所有者权益变动的交易或事项。甲公司取得投资时C公司持有的上述100台库存商品至2016年年末已出售40台。
2016年12月31日,因对C公司投资出现减值迹象,甲公司对该项投资进行减值测试,确定其可收回金额为330万元。
假定税法规定,债务重组损失允许税前扣除,减值损失不得税前扣除。甲公司拟长期持有该项投资。
甲公司对上述交易或事项的会计处理为:
借:长期股权投资 330
营业外支出 120
贷:应收账款 450
借:投资收益 6
贷: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6
(4)2016年7月1日,甲公司与D公司签订销售合同,向D公司销售一批商品,开出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销售价款为100万元,增值税税额为17万元。该批商品成本为60万元,商品已经发出,款项已经收到。协议约定,甲公司应于2017年3月1日将所售商品购回,回购价为108万元(不含增值税税额)。税法规定,税法与会计确认收入和成本条件相同(注:根据国税函〔2008〕875号)。
甲公司对上述交易或事项的会计处理为:
借:银行存款 117
贷:主营业务收入 1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7
借:主营业务成本 60
贷:库存商品 60
(5)2016年12月31日,甲公司有以下两份尚未履行的合同。
①2016年2月,甲公司与E公司签订一份不可撤销合同,约定在2017年3月以每箱1.8万元的价格向E公司销售100箱Q产品;E公司预付定金20万元,若甲公司违约,需双倍返还定金。
2016年12月31日,甲公司的库存中没有Q产品及生产该产品所需原材料。因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甲公司预计每箱Q产品的生产成本为2.07万元。
②2016年8月,甲公司与F公司签订一份W产品销售合同,该合同为不可撤销合同,约定在2017年2月底以每件0.45万元的价格向F公司销售300件W产品,违约金为合同总价款的20%。
2016年12月31日,甲公司库存W产品300件,每件成本0.6万元,总额为180万元,按目前市场价格每件0.7万元计算的市价总额为210万元。
假定甲公司销售Q产品、W产品不发生销售费用。
因上述合同至2016年12月31日尚未完全履行,甲公司2016年将收到的E公司定金确认为预收账款,未进行其他会计处理。假定税法规定,违约金损失于实际发生时允许税前扣除。其会计处理如下:
借:银行存款 20
贷:预收账款 20
(6)甲公司的X设备于2013年10月20日购入,取得成本为900万元,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预计净残值为零,按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
2015年12月31日,甲公司对X设备计提了减值准备102万元。计提减值准备后,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年限、预计净残值以及采用的折旧方法等不发生改变。
2016年12月31日,X设备的市场价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为204万元,预计设备使用及处置过程中所产生的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为180万元。
甲公司在对该设备计提折旧的基础上,于2016年12月31日计提了减值准备50万元,相关会计处理如下:
借:资产减值损失 50
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50
(7)2016年6月18日,甲公司与P公司签订商品销售合同,商品成本为800万元,售价为1000万元(同公允价值)。同日,双方签订租赁协议,约定自2016年7月1日起,甲公司以经营租赁方式自P公司将所售商品租回供管理部门使用,租赁期3年,每年租金按市场价格确定为60万元,每半年年末支付30万元。
甲公司于2016年6月28日收到P公司支付的商品货款。当日,商品所有权的转移手续办理完毕。税法规定该业务的处理方法与会计处理方法相同。
甲公司对上述交易或事项的会计处理为:
借:银行存款 1170
贷:库存商品 8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70
递延收益 200
借:管理费用 20
递延收益 10
贷:银行存款 30
(8)2016年12月1日,甲公司与R公司签订商品销售合同,商品成本为800万元,公允价值(等于售价)1000万元。同日,双方签订售后回购协议,约定2017年7月1日,甲公司自R公司回购该商品,回购价格按照当日市场价格确定。
甲公司于2016年12月1日收到R公司支付的商品货款。
税法规定该业务的处理方法与会计处理方法相同。
甲公司对上述交易或事项的会计处理为:
借:银行存款 1170
贷:其他应付款 1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70
借:发出商品 800
贷:库存商品 800
要求:对上述注册会计师指出的事项逐项进行判断甲公司的处理是否正确,并对会计差错进行更正。(不需要编制将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转入留存收益的分录,分录金额以万元为单位。)
综合题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的会计处理甲公司与乙公司均为在我国境内注册的企业,两个公司的所得税均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适用的所得税税率均为25%,甲公司2014年至2016年有关投资业务的资料如下: (1)甲公司于2014年7月1日以银行存款5000万元从乙公司的原股东处取得乙公司30%的股权,甲公司对乙公司的相关活动具有重大影响。当日乙公司可辨认净资产(考虑所得税后)的公允价值为17000万元,有一项管理用固定资产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不相等,除此以外,其他可辨认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相等。该固定资产原值为2000万元,已使用2年,已计提折旧400万元,乙公司预计该项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为10年,预计净残值为零,按照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甲公司预计该固定资产公允价值为4800万元,预计剩余使用年限为8年,预计净残值为零,按照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 (2)2014年10月10日,甲公司将其成本为1800万元(未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商品以3000万元的价格出售给乙公司,乙公司取得商品作为管理用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预计净残值为零,按照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至2014年资产负债表日,乙公司仍未对外出售该固定资产且未发生减值。2014年甲公司实现的利润总额为5000万元;乙公司实现净利润5000万元,其中上半年实现的净利润为2000万元。截止到2014年年末,甲公司董事会决议拟长期持有对乙公司的投资。 (3)2015年2月5日,乙公司董事会提出2014年利润分配方案,按照2014年实现净利润的10%提取盈余公积,并宣告发放现金股利400万元。2015年3月5日乙公司股东大会批准董事会提出2014年利润分配方案,按照2014年实现净利润的10%提取盈余公积,宣告发放现金股利改为500万元。 2015年度甲公司实现的利润总额为5000万元,乙公司发生净亏损为600万元,2015年乙公司其他综合收益增加60万元(其中,10万元为乙公司重新计量设定受益计划净负债或净资产所产生的变动),其他所有者权益变动增加资本公积40万元。至2015年年末,内部交易形成的固定资产未对外出售且未发生减值。甲公司董事会决议拟对外出售持有对乙公司的投资,且决议已经过批准。 (4)2016年度乙公司发生净亏损为20000万元。假定甲公司对乙公司的长期应收款50万元,实质上构成对乙公司的净投资,此外投资合同约定乙公司发生亏损甲公司需要承担的额外损失最大限额为40万元。假定乙公司2016年未发生其他影响所有者权益变动的事项,2016年年末,内部交易形成的固定资产未对外出售且未发生减值。 假设甲公司和乙公司采用的会计政策、会计期间相同,不考虑其他因素。 要求:
综合题席勒公司为上市公司,2011年至2013年的有关资料如下。 (1)2011年1月1日发行在外普通股股数为72000万股。 (2)2011年6月30日,经股东大会同意并经相关监管部门核准,席勒公司以2011年6月30日为股权登记日,向全体股东每10股发放2份认股权证,共计发放14400万份认股权证,每份认股权证可以在2012年6月30日按照每股4元的价格认购1股席勒公司普通股。 2012年6月30日,认股权证持有人全部行权,席勒公司收到认股权证持有人交纳的股款57600万元。2012年7月1日,席勒公司办理完工商变更登记,将注册资本变更为86400万元。 (3)2012年7月1日,席勒公司与股东签订一份远期股份回购合同,承诺3年后以每股12元的价格回购股东持有的10000万股普通股。 (4)2013年3月1日,根据经批准的股权激励计划,授予高级管理人员3000万份股票期权,等待期为2年,每一份股票期权行权时可按6元的价格购买席勒公司1股普通股。 (5)2013年9月25日,经股东大会批准,席勒公司以2013年6月30日的股份86400万股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2股股票股利,以资本公积每10股转增1股普通股,除权日为9月30日。 (6)席勒公司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2011年度为36000万元,2012年度为54000万元,2013年度为40000万元。 (7)席勒公司股票2011年7月至2011年12月平均市场价格为每股10元,2012年1月至2012年6月平均市场价格为每股12元,2012年7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平均市场价格为每股10元,2013年3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平均市场价格为每股10元。 假定不存在其他股份变动因素,答案金额保留两位小数。 要求:
综合题为扩大市场份额,经股东大会批准,甲公司2015年和2016年实施了一系列并购和其他有关交易。 (1)并购前,甲公司与相关公司之间的关系如下: ①A公司持有B公司30%的股权,同时受托行使其他股东所持有B公司18%股权的表决权(3年前形成)。B公司董事会由11名董事组成,其中A公司派出6名。B公司章程规定,其财务和经营决策经董事会半数以上成员通过即可实施。 ②B公司持有C公司60%股权,能够控制C公司的财务和经营决策。 ③A公司持有甲公司70%股权(3年前形成)。甲公司董事会由9人组成,其中A公司派出6人,甲公司章程规定,其财务和经营决策经董事会半数以上成员通过即可实施。 (2)与并购交易相关的资料如下: ①2015年5月10日,甲公司与B公司签订股权转让合同。合同约定:甲公司以定向增发一定数量的本公司普通股股票和一宗土地使用权作为对价向B公司购买其所持有的C公司60%股权。 2015年7月1日,甲公司按照合同约定向B公司定向增发本公司1000万股普通股股票,当日甲公司股票的市场价格为每股4元,每股面值为1元。土地使用权变更手续和C公司工商变更登记手续亦于2015年7月1日办理完成,当日作为对价的土地使用权成本为2000万元,已累计摊销600万元,未计提减值准备,公允价值为3400万元。同日C公司可辨认净资产账面价值为10000万元,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为12500万元。 B公司持有C公司60%股权系B公司2014年1月1日从W公司购入(无商誉),购入时C公司可辨认净资产的账面价值为9000万元,公允价值为12000万元。当日,C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系由以下两项资产所致:一栋办公用房,成本为9000万元,已计提折旧3000万元,未计提减值准备,公允价值为8000万元;一项管理用软件,成本为3000万元,累计摊销500万元,未计提减值准备,公允价值为3500万元。C公司上述办公用房于2008年12月31日取得,预计使用年限为15年,预计净残值为零,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上述管理用软件于2009年1月1日取得,预计使用10年,预计净残值为零,采用直线法摊销。B公司和W公司无关联方关系。2014年1月1日至2015年7月1日,C公司实现净利润2000万元,无其他所有者权益变动。2015年7月1日,甲公司对C公司董事会进行改组,改组后的C公司董事会由11名成员组成,其中甲公司派出7名。C公司章程规定,其财务和经营决策经董事会半数以上成员通过即可实施。 ②2016年6月30日,甲公司以银行存款1800万元从C公司少数股东处购买C公司10%股权。当日,C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为18000万元。C公司工商变更登记手续于当日办理完成。 (3)2015年下半年C公司实现净利润1200万元,无其他所有者权益变动;2016年上半年C公司实现净利润1000万元,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上升增加其他综合收益200万元,无其他所有者权益变动。 (4)2016年6月30日,甲公司个别资产负债表中股东权益项目构成为:股本9000万元,资本公积13000万元,留存收益(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10000万元。 假定:C公司没有子公司,不考虑所得税等其他因素影响。 要求:
综合题 甲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甲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销售商品适用的增值税税率均为17%。甲公司2×16年度发生如下与收入相关的业务(销售价款均不含增值税税额)。
(1)甲公司本年度与A公司签订一项购销合同,合同规定甲公司向A公司销售并安装两台电梯,合同价款为1000万元,安装劳务构成该合同的重要组成部分。按合同规定,A公司在甲公司交付商品前预付合同价款的20%,其余价款在甲公司将电梯运抵A公司并安装检验合格后才予以支付。甲公司于本年12月25日将完工的电梯运抵A公司,预计于次年1月31日全部安装完成。该电梯的实际成本为600万元,预计安装费用为20万元。
(2)甲公司于年初采用分期收款方式向乙公司出售大型设备一套,合同约定价格为100万元,分5年于每年年末收款,每年收取20万元,该套设备成本为75万元,如果购货方在销售当日付款只需支付80万元。假定双方约定甲公司于收到货款时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不考虑其他因素。[(P/A,7%,5)=4.1002,(P/A,8%,5)=3.9927]
(3)甲公司本年度委托W商店代销商品一批,代销商品售价为150万元。本年度收到W商店交来的代销清单,代销清单列明已销售代销商品的60%,W商店按代销价款(不含增值税)的10%收取手续费。该批商品的实际成本为90万元。
(4)甲公司本年度与D企业签订一项购销合同,合同约定甲公司向D企业销售其自产的一台设备,销售价款为50万元,D企业已支付含税款项58.5万元,尚未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该设备本年12月31日尚未完工,已发生的实际成本为20万元,其中原材料10万元,职工薪酬10万元。
(5)甲公司采用以旧换新方式销售给F企业产品4台,单位售价为5万元,单位成本为3万元;同时收回4台同类旧商品,每台回收价为0.5万元(收回的旧商品不考虑增值税),款项已存入银行。
(6)甲公司对其生产的丙产品实行“包退、包换、包修”的销售政策,规定产品出售后一定期限内出现质量问题,负责退换或免费提供修理。甲公司本年度共销售丙产品1000件,销售价款合计500万元,款项均已收存银行。根据以往的经验,估计“包退”产品占1%,“包换”产品占2%,“包修”产品占3%,每件预计发生修理费用0.1万元。该批产品成本为300万元。至年末尚未发生退换货和修理费。
(7)甲公司本年8月5日赊销给H公司产品100件,销售价款共计50万元,实际成本为30万元。公司为尽早收回货款而在合同中规定现金折扣条件为:2/10,1/20,n/30。本年8月20日,H公司付清货款(计算现金折扣时考虑增值税)。
(8)甲公司本年度11月1日承接一项产品安装劳务,安装期为3个月,合同总收入为60万元。至本年年底已预收款项45万元,已实际发生的成本为28万元,估计还将发生的成本为12万元,假定结果能够可靠估计,该劳务发生的成本全部以银行存款支付(不考虑相关税费)。
(9)甲公司本年度1月4日将其所拥有的一条道路的收费权出售给S公司10年,10年后甲公司收回收费权,甲公司一次性收取使用费800万元,款项已收存银行。售出的10年期间,道路的维护由甲公司负责,本年度发生维修费用10万元。企业发生的维修费用全部以银行存款支付(不考虑相关税费)。
(10)甲公司本年度12月21日销售给B企业一台生产设备,该设备系甲公司自产。销售价款为80万元,甲公司已开出增值税专用发票,并将提货单交与B企业,B企业已开出商业承兑汇票,商业汇票期限为3个月,到期日为次年3月21日。由于B企业安装该设备的场地尚未确定,经甲公司同意,设备于次年1月20日再予提货。该设备的实际成本为50万元。甲公司未对该项债权计提坏账准备。
(11)5月1日,甲公司销售给丁公司一批商品,开出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销售价款为100万元,增值税销项税额为17万元,商品成本为80万元;商品未发出,款项已收到。协议约定,甲公司应于9月30日将所售商品购回,回购价为110万元(不含增值税税额)。
不考虑其他因素,要求:
根据上述资料,说明各个事项的收入确认原则,并编制2×16年相关的会计分录。
综合题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和债务重组的会计处理 甲公司、乙公司和丙公司均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有关资料如下: (1)2×13年10月12日,经与丙公司协商,甲公司以一项非专利技术和对丁公司股权投资(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换入丙公司持有的对戊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 甲公司非专利技术的原价为1200万元,已摊销200万元,已计提减值准备100万元,公允价值为1000万元;对丁公司股权投资账面价值和公允价值均为400万元,其中,成本为350万元,公允价值变动为50万元。甲公司换入的对戊公司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假定该项交换不考虑增值税等相关因素。 丙公司对戊公司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为1100万元,未计提减值准备,公允价值为1200万元。丙公司另以银行存款向甲公司支付补价200万元。 (2)2×13年12月13日,甲公司获悉乙公司发生财务困难,对应收乙公司销售商品的款项2340万元计提坏账准备280万元,此前未对该款项计提坏账准备。 (3)2×14年1月1日,考虑到乙公司近期可能难以按时偿还前欠货款2340万元,经协商,甲公司同意免去乙公司400万元债务,剩余款项应在2×14年5月31日前支付;同时约定,如果截至5月31日乙公司经营状况好转,现金流量比较充裕,应再偿还甲公司100万元。当日,乙公司估计截至5月31日经营状况好转的可能性为60%。 (4)2×14年5月31日,乙公司经营状况好转,现金流量较为充裕,按约定偿还了所欠甲公司的款项。 假定有关交易均具有商业实质,不考虑所得税等其他因素。 要求:
综合题甲公司2013年至2015年对乙公司股票投资的有关资料如下: 资料一:2013年1月1日,甲公司定向发行每股面值为1元,公允价值为4.5元的普通股1000万股作为对价取得乙公司30%有表决权的股份。交易前,甲公司与乙公司不存在关联方关系且不持有乙公司股份;交易后,甲公司能够对乙公司施加重大影响。取得投资日,乙公司可辨认净资产的账面价值为16000万元,除行政管理用W固定资产外,其他各项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相同。该固定资产原价为500万元,原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预计净残值为零,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已计提折旧100万元;当日,该固定资产的公允价值为480万元,预计尚可使用4年,预计净残值为零,继续采用原方法计提折旧。 资料二:2013年8月20日,乙公司将其成本为900万元的M商品以不含增值税的价格1200万元出售给甲公司。至2013年12月31日,甲公司向非关联方累计售出该商品50%,剩余50%作为存货,未发生减值。 资料三:2013年度,乙公司实现的净利润为6000万元,因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增加其他综合收益200万元,未发生其他影响乙公司所有者权益变动的交易或事项。 资料四:2014年1月1日,甲公司将对乙公司股权投资的80%出售给非关联方,取得价款5600万元,相关手续于当日完成,剩余股权当日公允价值为1400万元。出售部分股份后,甲公司对乙公司不再具有重大影响,将剩余股权投资转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资料五:2014年6月30日,甲公司持有乙公司股票的公允价值下跌至1300万元,预计乙公司股价下跌是暂时性的。 资料六:2014年7月起,乙公司股票价格持续下跌,至2014年12月31日,甲公司持有乙公司股票的公允价值下跌至800万元,甲公司判断该股权投资已发生减值,并计提减值准备。 资料七:2015年1月8日,甲公司以780万元的价格在二级市场上售出所持乙公司的全部股票,款项已收存银行。 资料八:甲公司和乙公司采用的会计政策、会计期间相同,假定不考虑增值税、所得税等其他因素。 要求: (“长期股权投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科目应写出必要的明细科目)
综合题甲股份有限公司(本题下称“甲公司”)为上市公司。 (1)甲公司于2011年3月1日与乙公司的控股股东A公司签订股权转让协议,主要内容如下: ①以乙公司2011年3月1日经评估确认的净资产为基础,甲公司以定向增发的本公司普通股股票为对价取得A公司持有的乙公司80%的股权。 ②甲公司于2011年6月30日向A公司定向增发500万股普通股股票(每股面值1元),并于当日办理了股权登记手续。2011年6月30日甲公司普通股收盘价为每股15.02元。 ③甲公司为定向增发普通股股票,发生佣金和手续费120万元;对乙公司资产进行评估发生评估费用10万元。相关款项已通过银行存款支付。 ④甲公司于2011年6月30日向A公司定向发行普通股股票后,即对乙公司董事会进行改组。改组后乙公司的董事会由9名董事组成,其中甲公司派出6名,其他股东派出1名,其余2名为独立董事。乙公司章程规定,其财务和生产经营决策须由董事会半数以上成员表决通过。 (2)2011年6月30日,以2011年3月1日评估确认的资产、负债价值为基础,乙公司可辨认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存在以下差异,即:
单位:万元
项目
账面价值
公允价值
应收账款
400
200
存货
1500
1700
固定资产
5000
6000
无形资产
8000
9000
①截至2011年末,乙公司上述应收账款按购买日评估确认的金额收回,评估确认的坏账已核销。 ②上述存货已于2011年末全部对外销售。 ③上述固定资产原预计使用年限为30年,预计净残值为零,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至购买日已使用10年,尚可使用20年,折旧方法及预计净残值不变。 ④上述无形资产原预计使用年限为15年,预计净残值为零,采用直线法摊销,至购买日已使用5年,尚可使用10年,摊销方法及预计净残值不变。 假定乙公司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均为管理部门使用;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折旧(或摊销)年限、折旧(或摊销)方法及预计净残值均与税法规定一致。 (3)2011年6月30日,乙公司所有者权益资料如下:
单位:万元
所有者权益项目
账面价值
公允价值
股本
2000
资本公积
1000
盈余公积
510
未分配利润
2890
合计
6400
8400
(4)2011年11月30日,乙公司向甲公司销售100台A产品,每台售价2万元(不含税,下同),增值税税率为17%,每台成本为1万元,未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当年甲公司从乙公司购入的A产品对外售出70台,其余部分形成期末存货。 (5)乙公司2011年1~6月和7~12月实现的净利润均为700万元,当年没有分配现金股利,未实现其他权益变动。 (6)2012年2月1日甲公司出售乙公司股份的20%,处置价款为3000万元,处置部分投资后对乙公司仍能形成控制。 (7)其他有关资料如下: ①甲公司与A公司在交易发生前不存在任何关联方关系,合并前甲公司与乙公司未发生任何交易。 ②A公司对出售乙公司股权选择采用免税处理。乙公司各项可辨认资产、负债在合并前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相同。在合并财务报表层面出现的暂时性差异均符合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条件。 ③甲公司拟长期持有乙公司的股权。 ④各个公司均按净利润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不提取任意盈余公积;适用的所得税税率均为25%,预计在未来期间不会发生变化;预计未来期间有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要求]
综合题为提高闲置资金的使用效率,甲公司2×15年度进行了以下投资: (1)1月1日,购入乙公司于当日发行且可上市交易的债券100万张,支付价款9500万元,另支付手续费90.12万元。该债券期限为5年,每张面值为100元,票面年利率为6%,于每年12月31日支付当年度利息。甲公司有充裕的现金,管理层拟持有该债券至到期。 12月31日,甲公司收到2×15年度利息600万元。根据乙公司公开披露的信息,甲公司估计所持有乙公司债券的本金能够收回,未来年度每年能够自乙公司取得利息收入400万元。 (2)4月10日,购买丙公司首次公开发行的股票100万股,共支付价款800万元。甲公司取得丙公司股票后,对丙公司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丙公司股票的限售期为1年,甲公司取得丙公司股票时没有将其直接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也没有随时出售丙公司股票的计划。 12月31日,丙公司股票公允价值为每股12元。 (3)5月15日,从二级市场购买丁公司股票200万股,共支付价款920万元。取得丁公司股票时,丁公司已宣告发放现金股利,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0.6元。甲公司取得丁公司股票后,对丁公司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甲公司管理层拟随时出售丁公司股票。12月31日,丁公司股票公允价值为每股4.2元。 相关年金现值系数如下: (P/A,5%,5)=4.3295;(P/A,6%,5)=4.2124;(P/A,7%,5)=4.1002; (P/A,5%,4)=3.5460;(P/A,6%,4)=3.4651;(P/A,7%,4)=3.3872。 相关复利现值系数如下: (P/F,5%,5)=0.7835;(P/F,6%,5)=0.7473;(P/F,7%,5)=0.7130; (P/F,5%,4)=0.8227;(P/F,6%,4)=0.7921;(P/F,7%,4)=0.7629。 本题中不考虑所得税及其他因素。 (答案中的金额单位用万元表示,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要求:
综合题A公司2×15年至2×17年发生如下投资业务,有关资料如下: (1)A公司2×15年1月2日发行股票1000万股(每股面值1元,每股市价5元)从B公司原股东处取得B公司40%股权,能够对B公司施加重大影响。 (2)2×15年1月2日,B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为13000万元,假定B公司除一项管理用固定资产外,其他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相等。该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为400万元,公允价值为500万元,预计尚可使用年限为5年,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预计净残值为零。 (3)2×15年12月5日,A公司向B公司出售一批存货。该批存货的成本为80万元,未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售价为100万元,至2×15年12月31日,B公司将上述存货对外出售60%。 (4)2×15年度B公司实现净利润1028万元,因自用房地产转换为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使其他综合收益增加120万元,接受其他股东捐赠现金增加资本公积150万元,除上述事项外,无其他所有者权益变动。 (5)2×16年1月2日,A公司出售30%的B公司股权,收到4300万元存入银行。剩余10%的B公司股权的公允价值为1435万元。出售部分股权后,A公司对B公司不再具有重大影响,A公司将剩余投资转换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核算。 (6)2×16年度B公司实现净利润920万元,宣告并分配现金股利500万元,无其他所有者权益变动。 (7)2×16年12月31日,对B公司股权投资的公允价值为1335万元。 (8)2×17年度B公司发生净亏损1000万元,2×17年12月31日对B公司股权投资的公允价值为600万元。 假定:本题不考虑所得税等其他因素。A公司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计提减值的政策是:价格下跌持续时间在一年以上或价格下跌至成本的50%以下(含50%)。 要求:
综合题美华公司是一家上市公司。有关资料如下: (1)2015年1月1日,美华公司以定向增发普通股股票的方式,从非关联方处取得了源隆公司70%的股权,于同日通过产权交易所完成了该项股权转让手续,并完成了工商变更登记,取得股权后美华公司能够控制源隆公司的生产经营决策。美华公司定向增发普通股股票10000万股,每股面值为1元,每股市场价格为5元,美华公司另支付发行费用500万元。美华公司与源隆公司均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销售商品适用的增值税税率均为17%,适用的所得税税率均为25%,所得税均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 (2)源隆公司2015年1月1日(购买日)资产负债表有关项目信息列示如下:股东权益总额为64000万元。其中,股本为10000万元,资本公积为50000万元,盈余公积为400万元,未分配利润为3600万元。除一批存货外,源隆公司其他可辨认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相等。该批存货的账面价值为20000万元,经评估的公允价值为21000万元。 (3)源隆公司2015年全年实现净利润5000万元,当年提取盈余公积500万元,年末向股东宣告分配现金股利2000万元,尚未支付。2015年11月10日,源隆公司取得一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成本为1000万元,2015年12月31日其公允价值为1400万元。除上述事项外,无其他所有者权益变动。 (4)截至2015年12月31日,购买日发生评估增值的存货当年已对外销售80%。 (5)2015年,美华公司和源隆公司内部交易和往来事项列示如下: ①2015年1月2日,美华公司与源隆公司签订租赁协议,将美华公司一栋办公楼出租给源隆公司,租赁期开始日为协议签订日,年租金为100万元,租赁期为10年。源隆公司将租赁的资产作为其办公楼。美华公司将该栋出租办公楼作为投资性房地产核算,并按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该办公楼在租赁期开始日的公允价值为3500万元,2015年12月31日的公允价值为3700万元。该办公楼于2014年6月30日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并交付使用,其建造成本为3000万元,预计使用年限为20年,预计净残值为零。美华公司对所有固定资产均按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 ②2015年7月10日,美华公司将其原值为500万元、账面价值为360万元的某无形资产,以424万元(含增值税24万元)的价格出售给源隆公司,美华公司未收款。该无形资产预计剩余使用年限为5年,无残值,美华公司和源隆公司均采用直线法对其进行摊销,无形资产摊销计入管理费用。2015年11月30日,美华公司与源隆公司进行债务重组,源隆公司用一批存货抵偿上述应付账款424万元,该批存货成本为280万元,公允价值为300万元,美华公司确认营业外支出73万元,源隆公司确认资本公积73万元。截至2015年12月31日,美华公司将该商品的40%对外销售,对剩余存货进行检查,并未发生存货跌价损失。 假定: (1)不考虑除增值税和所得税以外的其他相关税费。 (2)不考虑现金流量表项目的抵销。 要求:
综合题海龙公司为一手机生产企业,主要生产A、B、C三款手机产品。海龙公司2013年度有关事项如下: (1)海龙公司管理层于2013年11月制定了一项业务重组计划。该业务重组计划的主要内容如下:从2014年1月1日起撤销C款手机在宁波的手机研发总部及上海生产厂;从事C款手机生产的员工共计300人,除部门主管及技术骨干等100人转入北京总部研发部门留用外,其他200人都将被辞退。根据被辞退员工的职位、工作年限等因素,海龙公司将一次性给予被辞退员工不同标准的补偿。C款手机生产线关闭之日,租用的厂房将被腾空,撤销租赁合同并将其移交给出租方,用于C款手机生产的固定资产等将转移至海龙公司在天津的仓库,准备销往朝鲜某手机生产公司。上述业务重组计划已于2013年12月2日经海龙公司董事会批准,并于12月3日对外公告。 2013年12月31日,上述业务重组计划尚未实际实施,员工补偿及相关支出尚未支付。为了实施上述业务重组计划,海龙公司预计发生以下支出或损失:因辞退员工将支付补偿款600万元,其中:自愿遣散费250万元,强制遣散费350万元;因撤销厂房租赁合同将支付违约金50万元;因将用于C款手机生产的固定资产等转移至仓库将发生运输费6万元;因留用员工调入北京总部而新成立的海外研发部门招聘项目经理发生成本4万元;因推广新款B手机准备邀请当红歌星做形象代言将发生广告费用5000万元。 (2)2013年12月15日,消费者薛某使用C款手机与外商进行电话会议谈判过程中多次因信号不佳造成谈判中断,对方对薛某的诚意产生怀疑,最终谈判失败。薛某当初购买C款手机是因C款手机宣传广告中对手机功能和信号接收能力的宣传,而广告中夸大了该款手机通信功能及信号接收能力,故薛某以通信信号差、广告宣传不实为由向海龙公司所在地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海龙公司赔偿经济损失10万元;12月31日,法院尚未对该案作出判决。在咨询法律顾问后,海龙公司认为该案很可能败诉,赔偿金额可能在4万元至6万元之间,而且上述区间内每个金额的可能性相同。 (3)2013年6月25日,丙公司(为海龙公司的子公司)向银行申请贷款2000万元,期限为3年。经董事会批准,海龙公司为丙公司的上述银行贷款提供全额担保。贷款于2013年7月1日发放。12月31日,丙公司经营状况良好,预计不存在还款困难。 要求:
综合题甲公司为境内注册的上市公司,外币业务采用交易发生日的即期汇率折算。2010年有关业务如下。 (1)甲公司30%的收入来自于出口销售,其余收入来自于国内销售;生产产品所需原材料有30%需进口,出口产品和进口原材料通常以欧元结算。2010年9月30日外币科目余额为:
项目
外币金额
折算汇率
折合人民币金额(万元)
银行存款
5000万欧元
8.9
44500
应收账款
400万欧元
8.9
3560
应付账款
700万欧元
8.9
6230
长期应收款乙公司
2000万美元
6.8
13600
(2)甲公司拥有乙公司80%的股权。乙公司在美国注册,在美国生产产品并全部在当地销售,生产所需原材料直接在美国采购。 (3)2010年第四季度发生下列业务。 ①甲公司出口一批产品,价款为2000万欧元,货款尚未收到。交易日欧元与人民币的即期汇率为1:8.8。 ②进口一批原材料,价款1500万欧元尚未支付,原材料已经入库。不考虑进口关税和增值税。交易日欧元与人民币的即期汇率为1:8.82。 (4)甲公司将乙公司外币报表折算为人民币表示时产生的外币财务报表折算差额为600万元。 (5)2010年末,甲公司埘应收乙公司款项2000万美元并无收回计划,实质上已经构成对被投资单位净投资。 (6)2010年12月31日欧元与人民币的汇率为1:8.78;2010年12月31日美元与人民币的汇率为1:6.75。 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要求:
综合题A公司和B公司均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假定整个交换过程中没有发生除增值税以外的其他相关税费,该交换具有商业实质。 (1)A公司和B公司为了整合资源,于2016年1月31日签订合同,进行资产置换。预计2016年4月30日,A公司和B公司办理完毕相关法律手续。 2016年1月31日,A公司换出资产的有关资料如下:①作为无形资产的一宗土地使用权,原价为3400万元,累计摊销为400万元,不含税公允价值为4500万元,增值税的销项税额为495万元。②该宗土地上的厂房,原价为2000万元,累计折旧为100万元,不含税公允价值为2100万元,增值税的销项税额为231万元。③该厂房内的生产经营用设备,账面原值为260万元,已计提折旧10万元,已计提减值准备50万元,不含税公允价值为200万元,增值税的销项税额为34万元。上述资产均不存在处置费用。 A公司上述资产的不含税公允价值合计为6800万元,含税公允价值合计为7560万元。 2016年1月31日,B公司换出资产的有关资料如下:①对甲公司长期股权投资40%的股权,置换前B公司对甲公司的持股比例为80%,账面价值为10400万元,40%的股权公允价值为6000万元。该投资为B公司2015年自非关联方购入的甲公司80%的股权,初始投资成本为10400万元,当日合并报表确认了商誉,购买日至置换日甲公司累计实现净利润1250万元(其中包括2016年实现的净利润250万元),其他综合收益增加250万元;置换后B公司持有甲公司40%的股权,由成本法改为权益法核算。②库存商品乙商品,账面余额为70万元,已计提存货跌价准备10万元,不含税公允价值为100万元,增值税的销项税额为17万元。③对乙公司的股票投资,置换前B公司将其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核算,账面价值400万元(其中成本为500万元,公允价值变动减少100万元),公允价值为600万元。 B公司上述资产的不含税公允价值合计为6700万元,含税公允价值合计为6717万元。 2016年4月30日,A、B公司办理完毕相关法律手续,B公司向A公司支付银行存款843万元。假定截至2016年4月30日,A公司和B公司用于交换的资产公允价值和账面价值不变。 (2)A公司取得对甲公司40%的长期股权投资后,采用权益法核算,当日甲公司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为15075万元。取得的乙商品仍然作为库存商品。取得的对乙公司的股票投资准备近期出售。 (3)B公司取得的土地使用权及其地上厂房、厂房内的机器设备准备全部对外出租,且董事会已作出书面决议,明确表明将其用于经营出租且持有意图短期内不再发生变化。 2016年4月30日,B公司取得地上厂房、厂房内的机器设备后立即投入改良工程。 (4)2016年4月30日,A公司取得对甲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时,甲公司仅有一项无形资产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不相等,除此以外,其他可辨认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相等。该无形资产原值为160万元,预计使用年限为10年,已使用5年,净残值为零,按照直线法摊销;A公司预计该无形资产公允价值为200万元,预计剩余使用年限为5年,净残值为零,按照直线法摊销。2016年8月,甲公司将其成本为900万元的商品以1000万元的价格出售给A公司,A公司将取得的商品作为存货,至2016年年末,A公司仍未对外出售该存货。甲公司2016年实现的净利润为1200万元(包括置换前的净利润250万元)。 (5)2016年12月月末,持有乙公司股票的公允价值为700万元。 (6)2016年6月月末,B公司投入改良工程的厂房、机器设备完工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实际发生支出1100万元(其中厂房支出1000万元,设备支出100万元),已通过银行存款支付,并于当日将地上厂房、厂房内的机器设备全部出租给丙公司。土地使用权尚可使用年限为30年;厂房预计尚可使用年限为20年;机器设备预计尚可使用年限为10年,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假定这3项资产的预计净残值均为0。B公司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采用公允价值模式。2016年12月月末土地使用权、地上厂房、厂房内的机器设备公允价值分别为6000万元、4000万元、500万元。 要求:
综合题甲公司为上市公司,为了扩大生产规模,经研究决定,采用出包方式建造一栋生产厂房,预计建造工期为2年。2016年7月至12月发生的有关借款及工程支出业务资料如下: (1)7月1日,为建造生产厂房从银行借入三年期的专门借款3000万元,年利率为7.2%,于每季度末支付借款利息。当日,该工程已开工。 (2)7月1日,以银行存款支付工程款1900万元。暂时闲置的专门借款在银行的存款年利率为1.2%,于每季度末收取存款利息。 (3)10月1日,借入半年期的一般借款300万元,年利率为4.8%,利息于每季度末支付。 (4)10月1日,甲公司与施工单位发生纠纷,工程暂时停工。 (5)11月1日,借入1年期的一般借款600万元,年利率为6%,利息于每季度末支付。 (6)11月1日,甲公司与施工单位达成谅解协议,工程恢复施工,以银行存款支付工程款1250万元。 (7)12月1日,以银行存款支付工程款1100万元。 假定工程支出超过专门借款时占用一般借款;仍不足的,占用自有资金。 要求: (1)计算甲公司2016年第三季度专门借款利息支出、暂时闲置专门借款的存款利息收入和专门借款利息支出资本化金额。 (2)计算甲公司2016年第四季度专门借款利息支出、暂时闲置专门借款的存款利息收入和专门借款利息支出资本化金额。 (3)计算甲公司2016年一般借款利息支出,占用一般借款资金的资产累计支出加权平均数、一般借款资本化率和一般借款利息支出资本化金额。
综合题 甲公司为上市公司,所得税税率为25%,2012年财务报表批准报出前,注册会计师事务所于2013年对该公司2012年度财务报表进行审计时,对以下交易或事项的会计处理提出疑问,并要求甲公司会计部门更正。
(1)2012年2月1日,甲公司以1800万元的价格购入一项管理用无形资产,价款以银行存款支付。该无形资产的法律保护期限为15年,甲公司预计其在未来10年内会给公司带来经济利益。甲公司计划在使用5年后出售该无形资产,B公司承诺5年后按1260万元的价格购买该无形资产。甲公司对该无形资产的购入以及该无形资产2012年2月至12月累计摊销,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借:无形资产 1800
贷:银行存款 1800
借:管理费用 165
贷:累计摊销 165
(2)2012年4月1日,甲公司与A公司签订资产置换合同,将位于市中心的作为投资性房地产核算的办公楼与A公司在郊区的500亩土地使用权置换,投资性房地产的原值为20000万元;已计提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1000万元,公允价值为25000万元,A公司土地使用权的公允价值为24000万元,甲公司收到补价1000万元。甲公司收到土地使用权作为无形资产入账,预计尚可使用年限为30年,净残值为零。该交换具有商业实质。假定税法处理与会计一致。甲公司2012年对上述交易或事项的会计处理如下:
借:无形资产 18000
银行存款 1000
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 1000
贷:投资性房地产 20000
借:管理费用(18000/30×9/12) 450
贷:累计摊销 450
(3)2012年4月25日,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债务重组协议,约定将甲公司应收乙公司货款450万元转为对乙公司的投资。经股东大会批准,乙公司于4月30 Ej完成股权登记手续。债务转为资本后,甲公司持有乙公司20%的股权,对乙公司的财务和经营政策具有重大影响并且拟长期持有。该应收款项系甲公司向乙公司销售产品形成,至2012年4月30日甲公司未计提坏账准备。4月30日,乙公司20%股权的公允价值为360万元,乙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为2000万元(含甲公司债权转增资本增加的价值),除库存商品(账面价值为75万元、公允价值为150万元)外,其他可辨认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价值均与账面价值相同。2012年5月至12月,乙公司净亏损为30万元,除所发生的30万元亏损外,未发生其他引起所有者权益变动的交易或事项。甲公司取得投资时乙公司持有的该库存商品中至2012年年末已出售40%。税法规定,债务重组损失允许税前扣除。甲公司拟长期持有乙公司的股权。甲公司对上述交易或事项的会计处理为:
借:长期股权投资——成本 330
营业外支 120
贷:应收账款 450
借:投资收益 6
贷: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6
(4)2012年6月18日,甲公司与丁公司签订管理用固定资产的销售合同,该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为800万元,公允价值为900万元,售价1000万元。同日,双方签订经营租赁协议,约定自2012年7月1日起,甲公司自丁公司所售商品租回供管理部门使用,租赁期2.5年,每年租金按市场价格确定为60万元,每半年支付30万元。甲公司于2012年6月28日收到丁公司支付的价款。当日,固定资产所有权的转移手续办理完毕。税法规定,该业务售价与账面价值的差额,应计入当期损益。甲公司对上述交易或事项的会计处理为:
借:固定资产清理 800
贷:固定资产 800
借:银行存款 1000
贷:固定资产清 800
营业外收入 200
借:管理费用 30
贷:银行存款 30
(5)2012年7月1日,甲公司与丙公司签订销售合同,向丙公司销售一批商品,开出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销售价款为200万元,增值税额为34万元。该批商品成本为120万元;商品已经发出,款项已经收到。协议约定,甲公司应于2013年3月1日将所售商品购回,回购价为216万元(不含增值税额)。税法上的处理与会计上的处理相一致。甲公司对上述交易或事项的会计处理为:
借:银行存款 234
贷:主营业务收入 2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34
借:主营业务成本 120
贷:库存商品 120
(6)2012年11月1日,甲公司决定自2013年1月1日起终止与D公司签订的厂房租赁合同。该厂房租赁合同于2009年12月31日签订。合同规定:甲公司从D公司租入一栋厂房,租赁期限为4年,自2010年1月2013年12月31日止;每年租金为120万元,租金按季在季度开始日支付;在租赁期间甲公司不能将厂房转租给其他单位使用;甲公司如提前解除合同,应支付50万元违约金。甲公司对解除该租赁合同的事项未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
甲公司对上述事项经过复核后,作出如下处理:
(1)计提的摊销金额不正确,正确的是99万元[(1800-1260)/5/12×11]。所以调整分录为:
借:累计摊销 66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调整管理费用(165-99) 66
借: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16.5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调整所得税费用 16.5
(2)由于该交换具有商业实质,无形资产的入账价值应该按照公允价值为基础计算并且需要确认投资性房地产的处置损益,所以调整分录为:
借:无形资产(24000-18000) 6000
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调整营业成本 19000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调整营业收入 25000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调整管理费用(6000/30×9/12) 150
贷:累计摊销 150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调整所得税费用 1462.5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6000-150)×25%] 1462.5
(3)由于后续计量采用权益法,而应享有被投资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为400万元(2000×20%),所以应该对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进行调整,调整分录为:
借:长期股权投资——成本 70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调整营业外收入 70
(4)对于售价和账面价值的差额不应该确认营业外收入,应该计入递延收益,并进行摊销,所以调整分录为: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营业外收入 200
贷:递延收益 200
借:递延收益(200/2.5/2) 40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调整管理费用 40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200-40)×25%] 40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调整所得税费用 40
(5)该事项不应该确认收入、结转成本。调整分录为: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调整营业收入 200
贷:其他应付款 200
借:发出商品 120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调整营业成本 120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调整财务费用(16/8×6) 12
贷:其他应付款 12
借: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200-120+12)×25%] 23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调整所得税费用 23
(6)由于需要提前解除合同,需要支付违约金,所以需要确认预计负债,调整分录为: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调整营业外支 50
贷:预计负债 50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50×25%) 12.5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调整所得税费用 12.5
[要求]
判断甲公司对上述事项的处理是否正确,若不正确请简要说明理由并给出正确处理。(不考虑将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转入“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的分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