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甲、乙、丙系三兄妹。2010年父母去世后留下房产一处,由甲居住。2011年1月,甲持房屋产权证到房地产管理部门办理产权变更,将房屋登记在自己一人名下,并取得房屋产权证书。2011年9月,甲将该房屋卖给丁,丁付给甲房款60万元。丁取得该房屋产权证。2012年3月,乙、丙知道此事后,即向丁提出异议,认为房屋归甲、乙、丙三人共有,甲无权卖出房屋,要求收回房屋。经查,丁并不知道该房为甲、乙、丙三人所有。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问答题天津某企业于1989年12月派业务员郑某到常州市购买麻袋5万条,并携带部分货款。郑某在火车上认识了上海某机械厂的业务员杜某,在交谈中得知他厂有一机械设备是本厂急需用的、且价格便宜。于是,郑业务员就随杜、业务员到上海某机械厂同该厂订立口头购销合同,预购了一台设备,并交付2万元定金。之后,郑业务员给本厂厂长打电话,告知购买设备一事,无钱购买麻袋,速寄款以便购买麻袋。厂长接到电话后,指责郑业务员不应购买设备,让其速退货,索回定金。
上海某机械厂不予退还定金,要求履行合同。为此双方发生纠纷,上海某机械厂诉诸法院。在法庭上,天津某企业厂长答辩说:我厂只让郑业务员购买麻袋,未让其购买设备,对此纠纷,我厂不负任何责任。
问题:
(1)购买设备的口头合同是否为有效合同?并说明理由。
(2)定金是否应当返还?为什么?
(3)本案谁有过错?怎样承担责任?
问答题(二)广州某食品公司与法国一商人接洽,准备与之建立一个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双方签订了合营企业合同。合同规定:(1)合营企业的名称、注册国家;(2)合营企业投资总额为2800万美元,注册资本为1000万美元,其中外方以技术和设备方式出资,作价600万美元;(3)合同规定双方若在解释或履行合营企业协议、合同、章程时发生争议,可先协商,协商不成则可仲裁,并签订了仲裁协议。仲裁协议中有如下内容:仲裁地点为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接受《中国国际经济贸易委员会仲裁规则》,其争议解决所适用的实体法是中国法律或在法国商事仲裁会进行仲裁,适用法国法律。
合同签订后,到工商行政管理局审批,工商行政管理局认为合同有不妥之处,要求修改。双方修改合同后,公司注册成立。后公司与某市食品厂签订合同,公司在履行合同过程中发生争议,双方决定采取仲裁方式解决。后双方决定诉诸法院,法院根据《合同法》的有关规定加以审理判决。合资企业认为法院适用法律不对,应依涉外合同法的有关规定来处理,据此而提起上诉,被法院驳回。
问题:
(1)双方签订的合营企业合同有何不妥之处?
(2)法院的做法是否正确?
问答题某汽车制造厂为赞助一次汽车拉力赛,无偿赠给比赛主办单位5辆越野车,每辆实际销售价格为15万元,该价格为增值税价税合并定价。 问题:计算该厂赞助的5辆越野车应纳消费税税额(越野车的消费税税率为5%)。
问答题(三)
某国有独资公司曾于1997年成功地发行了500万元人民币的5年期公司债券,2000年为调整公司产业结构、进行技术开发的需要,决定再次发行5年期公司债券,已知该公司的净资产额为人民币6000万元,筹集的资金投向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且对外债务没有违约或迟延支付本息的情形。
问题:
1.该公司再次发行债券还应具备哪些条件?
2.该公司能再次发行多少5年期的公司债券?
3.该公司发行债券时应经过哪些程序?
4.公司发行债券时,其债券募集办法应载明哪些内容?
问答题设立拍卖企业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问答题永祥针织总厂(以下简称“永祥厂”)始建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属地方国有企业,因经营管理不善,长期亏损,已严重不能清偿到期债务。1996年9月1日,该厂向人民法院提出了破产申请,人民法院受理此案后,依照法定程序,于1996年12月20日宣布永祥厂破产,并于同年12月25日成立了清算组接管永祥厂。随后,清算组对永祥厂的财产进行了清理,有关清理情况如下: (1)永祥厂资产总额为6000万元(变现价值),其中:流动资产1000万元,长期投资 800万元,固定资产4000万元,其他资产200万元;负债 总额为12000万元,其中:,流动负债11000万元,长期负债1000万元。 (2)永祥厂流动负债的具体情况为: ①应付职工工资及劳动保险费200万元,应交税金500万元。 ②短期借款4200万元。其中:1995年10月5日,以永祥厂厂房A、机器设备作抵押,向中国建设银行永祥支行共贷款2200万元;1996年2月1日向中国工商银行永祥支行信用贷款2000万元。 ③应付账款3100万元。其中包括但不限于: a.欠卓联公司1994年9月到期贷款160万元。卓联公司经多次催要无效后,起诉于人民法院,1996年8月2日,人民法院经过二审审理,判决永祥厂支付串联公司欠款及违约金和赔偿金等共计200万元,随后将永祥厂办公楼予以查封,拟用于抵偿卓联公司的债权。人民法院受理永祥厂破产申请时,此判决正在执行之中。 b.欠星光公司1995年6月到期贷款100万元。星光公司经多次催交无效后,于1996年 8月10日起诉于人民法院。人民法院受理永祥厂破产申请时,此案正在审理之中。 c.欠利来公司1996年5月5日到期的货款150万元。1996年6月5日,应利来公司的要求,永祥厂与利来公司签订了一份担保合同,担保合同约定:若1996年8月5日永祥厂不能支付利来公司150万元欠款,则以永祥厂厂房B折价抵偿利来公司欠款。 ④其他流动负债合计3000万元。 (3)经评估确认:永祥厂厂房A变现价值为500万元,厂房B变价值为200万元,办公楼变现价值为300万元,机器设备变现价值为1400万元。 (4)永祥厂在破产程序中支付的破产费用为100万元。 根据以上事实,在不考虑债权利息的情况下,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中国建设银行永祥支行的破产债权额是多少? (2)永祥厂欠卓联公司、星光公司、利来公司的货款是否属于破产债权?为什么? (3)永祥厂的破产财产应为多少?依照破产法的规定应按何种顺序分配。 (4)中国工商银行永祥支行应分配的财产具体数额为多少?(角、分省略)
问答题2008年12月,甲汽车贸易公司(以下简称甲方)与乙乡镇企业(以下简称乙方)订立了一份汽车买卖合同。约定:甲方于2009年2月向乙方交付新卡车一辆,价款12万元,并约定由乙方向甲方付20%定金。合同订立10天内,乙方依约向甲方付定金24000元,余款提货时付清。2009年2月乙方付款提货后,在使用中发现该车系旧车翻新,主要部件经常发生故障,便向甲方提出异议,并于4月提出退货。甲方拒不同意,双方协商不成,乙方向法院起诉。乙方认为甲方有欺诈行为,请求法院认定合同无效,并判令甲方承担违约责任,双倍返还定金。经查,该车确系旧车翻新,但经维修尚可使用。
问题:
问答题甲公司购买一辆轿车作为办公用车,给经理张某使用,并将轿车登记在张某名下。后来,张某擅自将车卖于王某。甲公司知道后,要求王某返还轿车。
问:甲公司的主张能否得到法院支持?为什么?
问答题某一大型国有企业准备以募集的方式设立一股份有限公司。经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又向国务院证券管理部门递交了募股申请,经同意后正式成立了募集小组,着手建立该公司。募集小组依法制定了公司章程,确定股份金额为8 000万元,每股1万元,共8 000股。并依法制作了招股说明书。该企业作为发起人认购2 400股,是以土地使用权、厂房和该企业的专利作价而认购的(其中专利作价1 800股),其余5 600股向社会公开募集。公司章程还确定:发起人持有的本公司的股份,自公司成立之日起3年内不得转让;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所持有的本公司的股份在任职期间内不得转让。
之后,该企业同某证券公司签订了承销协议,此后又与某银行签订了收股款协议。在招股书指定时间内该公司的股款缴足,并到验资机构验资,出具证明。由于年底事务繁多,该企业于1个半月后才主持召开创立大会。其余股东要求退股,另加同期银行存款利息。而该企业募集小组强调:认股人缴纳股款或交付抵作股款的出资后,不得抽回股本。所以不予退还。
问题:
(1) 该股份有限公司在设立过程中有哪些不符合法律规定之处?
(2) 如果你是一名认股人,应该怎样反驳募集小组的说法?
问答题哪些人不能担任公司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
问答题试述破产企业的破产费用和共益债务。
问答题王某、张某是甲建筑公司的工程师。2011年7月,两人接受建筑公司指派,为公司承担的某公寓开发项目制作工程设计图,约定设计图责任由两人承担。2011年9月,两人完成设计图,署名为王某、张某。2012年3月,李某“跳槽”到乙建筑公司,随身带走了该工程设计图的复印件。甲建筑公司获悉后,认为李某窃取了该公司的商业秘密,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李某归还该设计图。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问答题P公司与T银行签订借款合同,约定P公司向T银行借款100万元,期限1年。为确保P公司如期还款,M企业作为保证人与T银行订立保证合同,保证方式为一般保证。合同订立半年后,P公司分立为P1公司、P2公司,M企业与N企业合并为W企业。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
P公司分立时是否需要通知T银行?分立后,其银行借款如何清偿? (2)
M企业与N企业合并后,其保证责任如何承担? (3) 如果P公司没有按照合同约定使用银行贷款,T银行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问答题某房地产公司当月销售商品房10套,总价款500万元。 问题:计算其应纳营业税额(销售商品房的营业税率为5%)。
问答题(三)
1997年2月,工商银行某市分行应借款人申请为其贷款1亿元人民币,合同规定贷款期限为1年。合同还约定借款人借款到期后未履行合同义务时,由某企业作为承担连带责任的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借款到期后,借款人不能履行债务。该工商银行分行按照合同保证条款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保证人称借款合伺纠纷未经审判或仲裁,并就债务人财产依法强制执行仍不能履行债务前,对债权人可以拒绝承担保证责任。因此,保证人不予承担替代借款人履行债务的保汪责任。
问题:保证人所提理由是否有法律根据?为什么?
问答题辛达轻工有限责任公司是一个由市轻工业公司等11家企业联合组建的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金是600万元,成立于2009年1月1日,辛达轻工有限责任公司自成立以来,经营效益不错,公司为再创生产新局面,董事会制订了一个增加注册资本金的方案,方案提出把公司现有的注册资本增加到1000万元。采用邀请出资的方式,市轻工业公司在此方案中被要求再出资50万元。 当此方案于2009年7月提交股东会讨论时,轻工业公司以自己现在经营状况不好为由反对增资。最后股东会对增资方案进行了表决。表决结果有7家企业赞成,4家企业反对,其中赞成增资的7家企业股东原出资总额350万元,占表决权总数的58.3%,不赞成增资的4家企业股东原出资总额是250万元,占表决权总数的41.7%。当决议通过后,股东会授权董事会执行增资决议。市轻工业公司拒不缴纳增资方案中的50万元。董事会决定暂停市轻工业公司的股金分红,用以抵作资本。市轻工业公司不服董事会的决定,向市人民法院起诉,要求确认股东大会的增资决议无效,并按公司的财务状况向其分配利润。 问题: (1)辛达轻工有限责任公司欲增加注册资本,应经过哪些程序? (2)股东会作出的该项增资决议是否有效? (3)法院对本案应如何处理?
问答题英国的A公司于2002年1月10日在我国中请电热水器外观设计专利(申请号为 012003),并于同年4月30日由我国专利局授予专利权。重庆电热水器二厂于2002年12月向我国专利局专利复审委员会提出宣告该项专利无效的请求。理由是1988年9月18日的确英国出版的刊物《家庭日用品》第1180号刊出的4幅电热水器外观设计的照片,与A公司的产品外观设计相类似。因而,根据我国《专利法》的规定,A公司的电热水器外观设计属于公知范畴。专利复审委员会受理请求人的申请后,于2003年1月将无效宣告请求书的副本和有关文件副本送达A公司,要求该公司于三个月内陈述意见。A公司未加理会。同年6月9日,专利复审委员会向双方当事人发出无效宣告请求审查通知书,要求双方在三个月内提交答复意见。A公司在上述规定期限内仍未做出答复。
问题:
(])重庆保温瓶二厂能否对A公司的电热水器外观设计专利提出无效宣告请求?
(2)根据案情介绍,专利复审委员会对此应如何处理?为什么?
问答题
2003年4月,张、刘、李、赵决定投资设立合伙企业,并签订了书面协议。张以现金和机器设备进行投资,共投资20万元。刘以厂房进行投资,折价15万元。李出资10万元现金。经3人协商同意赵以劳务出资折价为
5万元。合伙协议中规定,张、刘、李、赵按照4:3:2:1的比例分配利润和承担风险。合伙协议中规定,张、刘执行合伙企业事务,对外代表合伙企业,其他两人不执行合伙企业事务,但签订购销合同超过20万元的应经其他合伙人同意。合伙企业发生以下业务:
(1)2003年6月,张、刘两人协商与甲公司签订了一份价值25万元的购销合同,李、赵知道后,认为该合同风险大,因此,不同意,同时向甲公司表示该合同为无效。
(2)2003年8月,张决定将部分投资转让给李,并将其决定通知其他投资人,转让后分配利润和承担风险比例为3:3:3:1,张未经其他3人同意,以合伙企业名义为合伙企业外的其他人提供担保。
(3)2003年9月,赵提出退伙,其他3人考虑到赵的退伙不会造成不利影响,均表示同意。10月份赵退伙。同月,陈表示愿意入伙,陈出资8万元,代替赵的份额。在赵退伙前已经发生30万元的银行贷款,并告知陈。
(4)2003年11月,由于业务繁忙,张与刘决定聘任一名经营管理人员,为其分担管理任务。6月份与甲签订的买卖合同到期,无法支付货款
25万元。甲公司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判决甲公司胜诉。张、刘以个人财产15万元偿还债务,以合伙企业财产偿还了10万元。
(5)2003年12月,公司经营严重亏损,无力偿还到期债务30万元,债权人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在审理中发现合伙企业财产共25万元。
要求:
问答题甲公司与乙公司订立一买卖合同,甲公司为卖方,乙公司为买方。合同的标的额为 100万元,请根据以上所述情形,分别回答以下问题。 (1)如果合同约定乙公司向甲公司预付5万元定金。合同订立后,乙公司按合同约定向甲公司支付了5万元定金。事后乙公司发现甲公司根本无货可供,乙公司在什么期限内可采取何种措施?本案应如何处理? (2)如果甲公司与乙公司订立的买卖合同约定货到后的5日内付款,甲公司在合同订立后,发现乙公司有转移财产、抽逃资金的行为,甲公司可行使何种权利?是否有权解除合同? (3)如果甲公司向乙公司发货后,甲公司正在进行分立,尚未确定接受与乙公司的合同的主体,而按合同约定的付款期限已到,乙公司可采取什么方式履行付款义务,而无须承担任何责任。如合同订立后,甲公司能否借其分立的事由单方面提出解除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