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关于借贷记账法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下列经济业务中引起资产和负债同时增加的有 ( )。
下列各项中,经批准应计入营业外支出的是( )。
下列各项中,属于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的有( )。
甲企业“生产成本”科目的期初余额为15万元,本期为生产产品发生材料费用。60万元,直接人工费用20万元,制造费用25万元,管理费用10万元,本期结转完工产品成本100万元。假定该企业只生产一种产品,期末“生产成本”科目的余额为( )万元。
下列各项中,会引起期末应收账款账面价值发生变化的有______。
某股份制公司委托某证券公司代理发行普通股 200000股,每股面值1元,每股按1.2元的价格出售。按协议,证券公司从发行收入中收取 3%的手续费,从发行收入中扣除。则该公司计入资本公积的数额为( )元。
甲公司2007、2008年度的有关资料如下: (1)2007年初未分配利润为贷方余额150万元,2007年利润总额为500万元,从 2007年起适用的企业所得税税率为 25%。按税法规定本年度准予扣除的业务招待费为10万元,实际发生业务招待费30万元;国库券利息收入为25万元;企业债券利息收入20万元。除此之外,不存在其他纳税调整因素。 (2)2008年2月10日董事会提请股东大会2007年利润分配议案:按2007年税后利润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向投资者宣告分配现金股利45万元。 (3)2008年3月15日股东大会批准董事会提请股东大会2007年利润分配方案:按2007年税后利润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按2007年税后利润的5%提取任意盈余公积;向投资者宣告分配现金股利40万元。 (4)2008年实现利润400万元,当年支付税收滞纳金10万元,实际发生广告费 100万元,但税法规定可于2008年税前扣除的广告费为80万元,除此之外无其他纳税调整事项。2008年的利润尚未进行分配。要求: (1)计算甲公司本期所得税费用,并编制相应的会计分录。 (2)根据2008年2月10日董事会提请股东大会2007年利润分配议案,编制甲公司提取法定盈余公积的会计分录。 (3)根据2008年3月15日股东大会批准董事会提请股东大会2007年利润分配方案,编制利润分配的会计分录。 (4)计算2008年末未分配利润。(除“所得税费用”和“应付股利”科目外,其他科目均需要写出二级明细科目。金额单位用万元表示,小数点后保留两位数)______
管理会计应用主体视管理决策主体确定,可以是单位整体,也可以是单位内部决策中心。 ( )
下列各项中,属于逐步结转分步法的优点有( )。
甲公司2012年至2014年发生如下交易或事项: (1)为筹集扩大生产规模所需资金,2012年7月1日,公司按面值发行总额为2000万元的企业债券。该债券期限为3年,票面年利率为6%(与实际利率一致),到期一次还本付息,年末计息(不计复利)。 (2)2014年1月1日,从银行借入200万元的长期借款,当日全部用于购建某生产线(该生产线建设工程当日开工,建造期为2年,工程建造期间的借款利息均符合资本化条件)。该借款期限为3年,年利率为5.4%,分期付息到期一次还本,年末计息(不计复利)。 (3)2014年9月1日,从银行借入100万元的短期借款,以满足季节性生产对资金的需求。该借款期限为6个月,年利率为3.6%(与实际利率一致),月末计息,分季付息。 (4)2014年10月1日,购入一台不需要安装的生产设备,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价款为600万元,增值税税额为102万元。同时,甲公司开出并经开户银行承兑的商业汇票一张,面值为702万元,期限3个月,交纳银行承兑手续费0.351万元。 (5)2014年12月31日,甲公司10月1日开出的商业汇票到期,该公司无力支付票款。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不考虑其他因素,分析回答下列小题(答案中的金额单位用万元表示)。
某制造企业销售自产应税消费品而应缴纳的消费税,一般应在纳税义务发生时计入______。
直接分配法的特点是不考虑各辅助生产车间之间相互提供劳务或产品的情况,因此该方法适用于辅助生产车间内部相互提供产品和劳务比较多,对辅助生产成本和企业产品成本影响不大的情况。 ( )
企业已全额计提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仍需正常计提折旧。 ( )
甲工业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本期外购原材料一批,购买价格为10 000元,增值税为1 700元,入库前发生的挑选整理费用为500元。该批原材料的入账价值为( )元。
下列账户中,适合采用三栏式明细分类账簿的是( )。
会计账簿按用途可分为( )。
下列项目中,不属于利润分配表项目的是( )。
某企业持有一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期末成本明细科目为110万元,利息调整明细科目(借方)20万元,公允价值变动明细科目(贷方)10万元,期末报表中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金融资产应列示的金额为______万元。
关于金融资产的计量,下列说法当中正确的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