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选题根据现行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下列各项中属于或有事项的有______。
A.企业为其子公司的贷款提供的担保
B.企业在销售产品时承诺的产品质量保证
C.企业出售或终止部分经营业务的重组活动
D.企业被其他企业提起诉讼
多选题如果债券发行费用大于发行期间冻结资金所产生的利息收入,按其差额应该计入的科目有______。
多选题关于商誉减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______。
A.合并财务报表中的商誉减值测试时无需考虑其他资产
B.商誉不能单独产生现金流量
C.商誉应与资产组内的其他资产一样,按比例分摊减值损失
D.测试商誉减值的资产组的账面价值应包括分摊的商誉的价值
多选题A公司管理层2017年11月1日决定停产某车间的生产任务,提出职工没有选择权的辞退计划,规定拟辞退生产工人100名、车间管理人员10名,总部管理人员5名,并于2018年1月1日执行。该辞退计划已经通知相关职工,并经董事会批准,辞退补偿为生产工人每人5万元、车间管理人员每人10万元,总部管理人员每人20万元。A公司2017年下列与上述事项有关的会计处理中正确的有( )。
多选题投资方因追加投资等原因能够对非同一控制下的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的,假定不构成“一揽子交易”,下列会计处理表述正确的有______。
多选题下列有关预计负债确认和计量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
多选题下列有关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会计处理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
多选题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时,下列各项目中,能引起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减少的有______。
A.被投资单位对外捐赠
B.被投资单位发生净亏损
C.被投资单位偿还长期借款
D.被投资单位计提盈余公积
多选题关于房地产转换日的确定,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
多选题债务重组中,下列有关债权人的会计处理中,正确的有______。
多选题甲公司2011年12月31日购入一栋办公楼,实际取得成本为3000万元。该办公楼预计使用年限为20年,预计净残值为零,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因公司迁址,2014年6月30日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租赁协议。该协议约定:甲公司将上述办公楼租赁给乙公司,租赁期开始日为协议签订日,租期2年,年租金150万元,每半年支付一次。租赁协议签订日该办公楼的公允价值为2600万元。甲公司对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下列各项关于甲公司上述交易或事项会计处理的表述中,正确的有______。
A.出租办公楼应于2014年计提折旧75万元
B.出租办公楼应于租赁期开始日确认公允价值变动损益-25万元
C.出租办公楼应于租赁期开始日按其原价3000万元确认为投资性房地产
D.出租办公楼2014年取得的75万元租金收入应冲减投资性房地产的账面价值
多选题下列关于应收款项减值测试和确定的表述中,正确的有______。
A.对于单项金额重大的应收款项,在资产负债表日应单独进行减值测试
B.对于单项金额非重大的应收款项,应当采用组合方式进行减值测试,分析判断是否发生减值
C.对经单独测试后未发生减值的单项金额重大的应收款项,无需再分析判断是否发生减值
D.若在资产负债表日有客观证据表明应收款项发生了减值,应将其账面价值减记至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
多选题甲公司于20×1年12月1日购入一项设备,取得成本为600万元,会计上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使用年限为10年,净残值为零,计税时按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使用年限及净残值与会计相同。甲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假定该企业不存在其他会计与税收处理的差异。以下叙述中,正确的是______。
多选题关于金融资产的后续计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多选题下列各项中,应计入营业费用的有( )。
多选题表明金融资产发生减值的客观证据,包括______。
A.发行方或债务人发生严重财务困难
B.债务人很可能倒闭或进行其他财务重组
C.债务人违反了合同条款,如偿付利息或本金发生违约或逾期等
D.债权人出于经济或法律等方面因素的考虑,对发生财务困难的债务人作出让步
多选题存在下列迹象时,表明资产可能发生减值的情况有______。
A.资产的市价当期大幅度下跌,其跌幅明显高于因时间的推移或者正常使用而预计的下跌
B.企业经营所处的经济、技术或者法律等环境以及资产所处的市场在当期或者将在近期发生重大变化,从而对企业产生不利影响
C.市场利率或者其他市场投资报酬率在当期已经提高,从而影响企业计算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折现率,导致资产可收回金额大幅度降低
D.有证据表明资产已经陈旧过时或者其实体已经损坏
多选题长期借款所发生的利息支出、汇兑损失等借款费用,可能计入以下科目的有______。
A.开办费
B.长期待摊费用
C.财务费用
D.管理费用
多选题关于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模式的转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多选题下列关于会计估计、会计政策变更及会计差错处理的表述,正确的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