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关于Frank正交导联的描述,错误的是 A.采用X、Y、Z三个互相垂直的导联 B.X导联正极在右腋中线第5肋间,负极在左腋中线第5肋间 C.Y导联正极在左腿,负极在头颈部(左后颈) D.Z导联正极在前正中线与X轴同一水平,负极在后脊柱与X轴同一水平 E.X、Y、Z三个导联分别显示左右、上下、前后三个轴上的心电图
单选题食管心房调搏测定窦房传导时间时,S2刺激后的代偿间期不完全,提示S2位于 A.窦房结周围干扰区 B.窦房结内干扰区 C.窦房折返区 D.窦房结有效不应期 E.心房有效不应期
单选题患者男性,62岁,有冠心病史,因晕厥数次就诊。急查心电图见图3-11-3,应诊断为A.窦性心律过缓B.房性逸搏心律C.心房扑动D.心房扑动伴三度房室传导阻滞E.心房颤动伴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单选题A.急性前壁心肌梗死B.陈旧性前壁心肌梗死C.室壁瘤D.急性心肌炎E.急性心包炎
单选题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折返环 A.只包括心房 B.只包括心室 C.只包括房室结内或房室结周围的慢径路和快径路 D.包括心房和心室 E.包括心房、房室结和心室
单选题患者男性,58岁,冠心病史10余年。心电图检查见图3-8-6,应诊断为A.间歇性室内阻滞B.房性期前收缩二联律伴室内差异性传导C.交界性期前收缩二联律伴室内差异性传导D.频发多源室性期前收缩呈二联律E.多源性室性心动过速
单选题关于房间隔缺损心电图改变的阐述,不正确的是 A.原发孔型缺损者,PR间期常延长,电轴左偏 B.常出现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 C.右心室肥大 D.继发孔型缺损者均有心电图异常 E.右心房肥大
单选题关于正常U波的描述,错误的是
单选题有关起搏器感知功能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通过改变A波和V波的灵敏度值,可改变起搏器的感知功能 B.感知过度时,心电图上出现短于起搏间期的间歇 C.调高感知灵敏度值(降低灵敏度),可消除感知过度现象 D.调低感知灵敏度值(提高灵敏度),可消除感知不良现象 E.感知T波,可通过调高感知灵敏度值来解决
单选题临床上高钾血症多见于 A.频繁呕吐 B.严重腹泻 C.大量利尿 D.肾衰竭 E.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单选题关于多巴酚丁胺试验的阐述,不正确的是 A.达到年龄预测最大心率的80%时应停药 B.心电图出现ST段压低≥0.05mV为阳性标准 C.多巴酚丁胺的副作用可被β受体阻滞剂所拈抗 D.是检测冠心病的一种方法 E.常与超声心动图结合应用
单选题关于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PR间期恒定 B.部分P波后无QRS波群 C.房室传导比例可为3:2,4:3 D.房室传导比例可为2:1 E.预后较好
单选题对诊断右束支阻滞最有价值的心电图表现是 A.V1导联可见rsR'波 B.电轴右偏 C.V1导联QRS波群呈rsR'型,Ⅰ、V5、V6导联S波增宽 D.V1导联R峰时间>0.05s E.QRS波群时限≥0.12s
单选题患者男性,65岁,心前区压榨样疼痛1小时伴短暂意识丧失入院,入院后晕厥2次,持续30s。心电图如图3-13-3所示,应诊断为A.室性期前收缩B.心房扑动C.心房颤动D.室性心动过速、心室扑动E.心室颤动
单选题关于交界性逸搏的表述,正确的是 A.QRS波群宽大畸形 B.发生机制为触发活动 C.常于各种原因引起的缓慢心率情况下出现 D.QRS波群前后一定有逆行P'波 E.主要见于双结病变
单选题正常额面QRS心电轴的范围为
单选题梯形图如图4-5-5所示,该梯形图显示的心律失常为A.窦性心律不齐B.窦性期前收缩C.房性期前收缩D.交界性期前收缩E.室性期前收缩
单选题关于阿托品试验的阐述,正确的是 A.不同剂量的阿托品对心脏的影响不相同 B.小剂量阿托品可使P波增高、T波减低 C.小剂量阿托品可消除迷走神经对窦房结的抑制作用 D.大剂量阿托品可使窦性频率减慢 E.阿托品试验通常采用静脉注射阿托品0.5mg,1分钟内注射完毕
单选题典型心绞痛的临床特点不包括 A.常有诱发因素,如劳累、情绪激动等 B.发作时有胸痛表现 C.发作胸痛持续时间一般>20分钟 D.休息或服用硝酸甘油可快速缓解 E.运动试验多为阳性
单选题关于心肌顿抑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与心肌缺血时间较长有关 B.与心肌细胞的糖原储备大部分被消耗有关 C.为可逆性心肌损伤 D.心肌供血恢复,心肌收缩能力立即恢复 E.心肌缺血的病因主要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