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A.0相B.1相C.2相D.3相E.4相
单选题以下为在生理情况下亦可出现的T波改变,但应除外 A.T波高耸 B.T波低平 C.T波倒置 D.T波电交替 E.T波双峰
单选题1999年,ACC/AHA建议将“3个1”标准中两次ST段事件之间间隔时间改为 A.≥1分钟 B.≥2分钟 C.≥3分钟 D.≥4分钟 E.≥5分钟
单选题房室结是心脏传导的“交通枢纽”,其位置及功能非常重要。
单选题患者男性,35岁,阵发性心悸5年。否认高血压、冠心病病史。查体:血压为80/40mmHg,心界不大,听诊心律不齐,第1心音强弱不等。心电图如图3-16-9所示。
单选题可粗略判断心电轴左偏的心电图表现为 A.Ⅰ和Ⅲ导联QRS波群主波均向上 B.Ⅰ和Ⅲ导联QRS波群主波均向下 C.Ⅰ导联QRS波群主波向上,Ⅲ导联QRS波群主波向下 D.Ⅰ导联QRS波群主波向下,Ⅲ导联QRS波群主波向上 E.Ⅰ、Ⅱ、Ⅲ导联QRS波群均以负向波为主
单选题传统的三度房室阻滞的诊断标准不能排除二度房室阻滞伴干扰引起的房室分离。以下为有些学者建议的更严格的诊断三度房室阻滞的标准,其中错误的是 A.逸搏心率需<45次/分 B.必须是室性逸搏心律 C.逸搏周期≥2倍PP间期 D.心房率<135次/分 E.心房率>心室率
单选题急性心肌梗死最典型的心电图改变是 A.Q波的时限≥0.03s,幅度≥同导联R波的1/4 B.T波深倒置 C.出现病理性Q波、ST段弓背向上抬高伴T波倒置 D.ST段缺血型下移≥0.2mV,T波倒置 E.QRS波群低电压
单选题Cabrera征是指 A.Ⅰ、aVL、V5、V6导联出现Q波 B.V2~V5导联S波有宽而深的切迹(≥0.04s) C.Ⅰ、aVL、V5、V6导联R波有宽而深的切迹(≥0.04s) D.Ⅲ和aVF导联出现Q波 E.aVF导联Q波时限>50ms
单选题关于生理性起搏的描述,错误的是 A.指保持房室同步功能或按机体需要而改变起搏频率的一种起搏方式 B.频率应答、睡眠频率、双心室起搏等功能属于生理性起搏 C.右室心尖部起搏用于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属于一种生理起搏模式 D.VVI起搏属于非生理性起搏模式 E.可有效减少竞争性起搏,预防起搏器综合征的发生
单选题前壁心肌梗死出现特征性心电图改变的导联是
单选题以下为洋地黄效应的心电图表现,但应除外
单选题A.AAI起搏器 B.VVI起搏器 C.VAT起搏器 D.DDD起搏器 E.VOO起搏器
单选题符合左心房肥大的心电图改变是 A.P波时限<0.12s B.Ptfv1绝对值为0.02mm·s C.PⅡ、Ⅲ、aVF振幅≥0.25mV D.Ⅱ、Ⅲ、aVF导联P波时限≥0.12s,P波双峰,峰间距≥0.04s E.P波形态高尖
单选题关于慢反应旁路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由普通工作心肌细胞组成 B.Mahaim纤维属于慢反应旁路 C.传导速度多比房室结慢 D.呈递减传导 E.可被腺苷阻断
单选题患者女性,33岁,慢性肾衰竭,心电图示ST段显著延长,提示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异常的时相为
单选题室上嵴位于 A.下腔静脉口与右心房室口之间 B.右心房室口与肺动脉瓣口之间 C.上腔静脉与下腔静脉之间 D.右心房室口与冠状静脉窦口之间 E.位于二尖瓣前叶的左后方
单选题患者男性,52岁,胸闷、心慌,活动后加重。2年前因心肌梗死入院,近日检查心电图如下图所示,考虑为
单选题正常人一般U波的振幅是同导联T波振幅的
单选题以下为发生心房梗死可出现的心电图改变,但不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