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编辑加工整理中的“规范统一”,并不要求( )。
单选题出版学的研究对象是( )。
单选题图书辅文不包括()
综合题审稿题:审读短稿,并按审稿的基本要求指出其中存在的错误或缺漏。(本题20分)
图书编辑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编辑加工整理.认真细致、一丝不苟地做好编辑加工整理工作,不仅能够保证图书成品的质量,而且编辑和校对人员在工作实助中也能够发挥创造性。对稿件进行编辑加工整理,必须遵循两项原则:一是“改必有据,忌无知妄改”,二是“依据规范,忌滥施刀斧”.
编辑加工整理是对书稿正文的内容作进一步审视并加以完善。
编辑加工整理首先要消除稿件中思想性方面的差错,更改作者观点。虽然在审稿环节已经从微观上注意防范和消除了这类差错,但难免遗漏个别细微之处,因而编辑加工整理时还要特别从宏观上注意审改。一般而言,涉及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政治理论观点、民族关系
宗教信仰、统战工作、港澳台问题和对外关系的论述以及外国国名、地图中有关国界线的画法,都比较容易出思想性差错;在分析社会思想状况、评述伦理道德、论证价值观念等方而,较容易出现政治性差错。原稿若出现这些方面的问题,编辑要立即动手一一改证,从而使稿件中的基本观点能够准确地表达。
其次还要订正事实材料,纠正科学性、知识性方面的差错。一般来讲,社会科学方面的稿件较易出现史实性差错,如“李大钊1929年就义于北平”错成了“李大钊1927年就义于北平”;而自然科学方面的稿件除了易出现数据、计量单位、公式、计算方面的差错外,在介绍、评述学科发展背景的部分也常会出现史实性差错,如将1 6—17世纪的波兰物理学家伽利略误写成“法国科学家”。编辑一定要勤查各种相关工具书,核实稿件中提及的事实材料,避免图书成品中存在张冠李戴、指鹿为马、引文不实等科学性或知识性差错。
再次,最重要的工作是改正稿件中语言文字、逻辑以及标点符号方面的差错。一是消灭错字和别字。所谓“错字”。是将彼字刚为此字;所谓“别字”,则是字的本身形体有错。二是纠正不符合国家规定的繁体宁、异体字的使用,对异体词也应尽量使用推荐词形。三是纠正漏字和多字。四是删改生造词语。五是发现并改正偷换概念、句子结构不完整等语法错误和词语搭配不当、自相矛盾等逻辑错误。六是改正使用得不规范的标点符号。
综合题2002年10月,某出版社接到《文革随笔》的书稿后,认为是一部难得的好书,决定尽快出版
综合题(有关图书出版)A.简答题:根据所给材料回答问题
综合题本题包括三道分题,其中 A 分题有关图书出版,B 分题有关期刊出版,C 分题有关 数字出版
综合题编辑加工题:阅读分析短稿,并按照稿件加工整理的规范进行编辑加工
综合题计算题:根据所给材料计算后回答问题。(须列出算式;计算过程中的金额小数均保留实际位数,最后计算结果中补足0.01元的部分进到0.01元。)(本题22分)
某出版社书刊销售收入适用的增值税率为13%,且由于位于省会城市,适用的城市维护建设税率为7%,教育费附加率为3%。该社计划出版一种A4(即890毫米×1 240毫米1/16)开本的纸面平装图书,共印5 000册。付印前需要按利润为40 000元的目标测算其定价。已知的其他数据如下(为避免运算过程过分繁琐,已对一些数据作了简化处理,且印刷费和装订费单价均已考虑纸张规格因素):
以一次性稿酬的方式向作者付酬,标准为50元/千字。应付稿酬的正文共有314面,每面排43行,每行排45字,各章末尾的空白行共计182行。
每册书书心的总面数为320面,均用定量为55克/米2的胶印书刊纸印制,印刷时的加放率为5%;纸张的单价为6000元/吨。封面用某种铜版纸印制,每张全张纸可以开切8张封面纸;印刷时的加放率为8%;该种铜版纸的价格可折算为900元/令。
全书制版费用共9 000元。书心单色印刷,印刷费单价为30元/色令。封面四色印刷,而封二、封三均空白;彩色印刷费的单价为40元/色令,每色印刷不足5色令的均按5色令计。装订费的单价为0.03元/帖,每个封面需按2帖计。表面整饰加工费用(含所用材料费用)共计1 065.13元。
用于该图书的其他直接费用共5 500元;间接成本和期间费用均作为变动成本按每册书的书心印张数分摊,标准为每印张0.25元。此外,图书市场上的平均发行折扣率为60%。
综合题请审读下列短文后回答问题(文中的数码是为便于答题而给句子编的顺序号,与短文内容无关)。(本题12分)
①出版是一种多主体的劳动过程,参与这个过程的劳动主体有作者、编辑者、复制者和发行者。②作者从事的是精神劳动,其最终成果是作品;没有作品,出版活动就不可能进行。③编辑者进行的劳动也是精神性劳动,其劳动的结果是提供可以据之进行印刷的原稿。④为此,编辑者要做好选题策划、稿件组织、稿件审读等一系列环节的工作,直至出版物成品形成。⑤复制者利用物理、化学方式生产出与原稿具有相同形态的成品,从事的是一种物质性兼精神性劳动,复制劳动的最终产品就是出版物。⑥发行者从事的是商业劳动,使出版物增添价值并将之传送给消费者。⑦可见,构成出版的要素是编辑、复制和发行,而作品是出版活动能够开展的前提条件。
综合题本题包括3道分题,其中A分题有关图书出版,B分题有关期刊出版,C分题有关数字出版
综合题简答题:根据所给材料回答问题(需进行计算后回答的小题须列出算式.小数取有实际意义的位数)。(本题18分)
某社科类期刊为A4开本,版心规格为宽161.25毫米、高239.5毫米。助理技术编辑小张将一篇文章的版式设汁为:正文主体文字用15级宋体字分双栏排,左栏每行排23字,右栏每行排22字,栏空3字;行距为8级,每面排42行。一级标题(即文章篇名)用22级魏碑体字,居中占6行;二级标题用17级楷体字,居中占3行;三级标题用1 7级黑体字,左齐占2行;四级标题用1 3级仿宋体字,右齐占1行。文中有一张需与正文主体文字对照阅读的表格,表题用15级黑体字,右齐占2行;表内文字用15级宋体字:因该表格有19列(其中项目栏宽必须占25毫米)、6行,连表题一起高45毫米、宽220毫米.所以排成占半栏的居中卧排表形式。
责任编辑小陈按照该期刊版式应采用正常字距、行距的一般规则审核后,发现小张的设计中除了每面行数适当外,其他方面还存在一些错误和不妥之处,便一一给小张讲解后予以纠正。
按小陈的设计方案排出的校样上,该文章除占4个整页面外。末尾还有3行文字单独占了1个页面。责任编辑需要对校样作适当处理。
综合题编辑加工题:阅读分析短稿,并按照稿件加工整理的规范进行编辑 加工
综合题问题二:如加上主书名页1页、作者名单2面、前言5面、目录3面、后记2面,该书书心的总印张数是多少?
综合题请审读下列短稿,并按审稿的基本要求指出其中存在的错误或缺漏。(本题8分)
中国古代的刻书业一般分为官刻、私刻和坊刻。官刻又称“公刻”,由官府或者官员个人主持,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上有优势,积极采用印刷新技术,刻书规模大。士人、乡绅个人刻书,则称为“私刻”。私刻以赢利为目的,因主持者熟悉学术界读者需求,故刻书的选题有针对性,重视刻印经、史、子、集诸部之书,但陈腐内容较多,且刻书总量很少,流传至今的寥寥无几。坊刻又称“家刻”,刻书面向民间需求,不以赢利为目的,所刻之书以大众文化类为多,但其中粗制滥造、弄虚作假者不少。
综合题问题一:
请判断以上工作事项中哪些是合法的,哪些是违规的,并选择相应事项的代码填入各小题的括号内(错选,该小题不得分;少选,按所选的数量得分)。
①合法的事项是( )。
②违规的事项是( )。
综合题(2003年实务)某期刊编辑部在制定年度工作计划时对出版增刊事宜作了安排,并准备按规定报请出版行政部门审批
综合题请阅读分析下列短稿。并按照稿件加工整理的规范进行编辑加工。(本题12分)
牛津大学与剑桥大学同为知名的世界学府,人们常常习惯地将它们昵称为“牛津”和“剑桥”。
虽然数量众多的英国外相,诸如希思、撒切尔、布莱尔等,都曾在牛津就读,还有许多政界名人,如巴基斯坦的贝.布托、美国的前任总统克林顿、香港回归祖国之前的第一任总督彭定康,也都出自牛津。剑桥的毕业生中,则出现了七十多位诺贝尔金奖得主。——科学的牛津、人文的剑桥——很多人心目中固定的评价。
从13世纪起,牛津和剑桥就都一直勇于承认自己与对方在各个方面的通性其实大于差异,因而两者在学术研究和教育上的互不服气也可算长此以往了。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两个分别挤身于这两大名校的好友妄自菲薄,突发奇想,既然我们两校在学术研究和教育上互不服输,不如举行一次划船友谊赛较量一番。于是,1829年3月12日,剑桥向牛津下了战书:“剑桥大学向牛津大学挑战:在泰晤士河上举行一次八人赛艇友谊比赛,时间定于复活节期间”。牛津颀然应战。同年4月,两所著名学府之间的划船锦标赛按预定计划在泰晤士河上进行。牛津在首次比赛中取胜。两校间由失败者再挑战、不断进行的划船比赛大戏,也从此拉开了序幕。
几百年来,牛津、剑桥激烈地竞争着。竞争未必带来一种此消彼涨的结局,而是往往可以开创一种win—win(双赢)的局面。其实,牛津与剑桥在学术交流、人才流动等方面配合得十分默契,相互携手保持着顶尖的高等教育水准和在世界大学中的杰出地位。
综合题编辑加工题:阅读分析短稿,并按照稿件加工整理的规范进行编辑加工。(本题20 分)
温家宝总理在2009 ’的政府报告中谈道,挑战与机遇并存,困难与希望同在。’这是运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对中国国情、国际形式,以及国内宏观大势进行科学判断后得出的正确结论。这种正确的形势观,以唯物辩证法为基本方法法、以看基本面为重点,用以增强人民在危机中的信心为诉求。对于面对金融危机有暖冬感的国内传媒业同行来说,也必需运用这样的形势观来判断,并且还制定“危中见机,危中寻机”的对应之策。
此次由金融危机代来的美国多媒行业的危机充分证明也表明,产业结构失恒难以抵御周期性大调整。从国际国内传媒产业的发展趋势来看,传统媒体在高速增长中似乎拐点初现。这就要求我们审视度时,从调整产业结构入手逐步过渡到调整产品结构。
综合题校对题:通读并纠正校样中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