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题《历代名臣奏议》(卷二一八):宋高宗时周林上《推司不得与法司议事札子》曰:狱司推鞫,法司检断,各有司存,所以防奸也。然而推鞫之吏,狱案未成,先与法吏议其曲折,若非款状显然,如法吏之意,则谓难以出手。故于结案之时,不无高下迁就,非本情去处。臣愿严法立案,推司公事,未曾结案以前,不得辄与法司商议。 请运用中国法制史的知识和理论,分析上述文字材料并回答下列问题:
分析题材料1:《唐律疏议·杂律》(卷二十六):诸坐赃致罪者,一尺笞二十,一疋加一等;十疋徒一年,十疋加一等,罪止徒三年。(谓非监临主司,而因事受财者。)与者,减五等。【疏】议曰:赃罪正名,其数有六,谓:受财枉法、不枉法、受所监临、强盗、窃盗并坐赃。然坐赃者,谓非监临主司,因事受财,而罪由此赃,故名“坐赃致罪”。犯者,一尺笞二十,一疋加一等;十疋徒一年,十疋加一等,罪止徒三年。假如被人侵损,备(赔)偿之外,因而受财之类,两和取与,于法并违,故与者减取人五等,即是“彼此俱罪”,其赃没官。 材料2:《大明律集解附例·刑律》“官吏受财”条:凡官吏受财者,计赃科断。无禄人,各减一等,官追夺除名,吏罢役,俱不叙。有禄人,枉法贼各主者通算全科,谓受有事人财而曲法处断者,如十人财,一时事发,通算作一处,全科定罪。 请运用中国法制史的知识和理论,分析上述材料并回答下列问题:
分析题“国家累圣相授,民之犯于有司者,常恐不得其情,故特致详于听断之初;罚之施于有罪者,常恐未当于理,故复加察于赦宥之际。是以参酌古义,并建官师,上下相维,内外相制。所以防闲考核者,纤悉委曲无所不至也。盖在京之狱,日开封、日御史,又置纠察司以纪其失;断其刑者,日大理、日刑部,又置审刑院以决其平。鞫之与谳者各司其局,初不相关,是非可否,有以相济,无偏听独任之失,此臣所谓特致详于听断之初也。”
——《论刑部理寺谳决当分职》
根据上述文字,请运用中国法制史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分析题 《睡虎地秦墓竹简·法律答问》:“当耐为司寇而以耐隶臣诬人,何论?当耐为隶臣。”又:“完城旦,以黥城旦诬人,何论?当黥。”
请结合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法律答问》在性质上是什么?
(2)何谓耐为司寇、耐为隶臣、完城旦和黥等刑罚?对于以耐为司寇和完城旦之刑分别以耐为隶臣和黥城旦诬人者,如何论处?
(3)试分析该段文字反映的定罪量刑原则。
分析题《宋会要辑稿》记载:“州狱翻异,则提刑司差官推勘;提刑司复翻异,则以次至转运、提举、安抚司。本路所差既遍,则又差邻路”。 请运用中国法制史的知识和理论,分析上述材料并回答下列问题:
分析题 1993年2月,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接受中共中央提出的修宪建议,形成宪法修正案(草案),提请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1993年3月,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期间,2383名全国人大代表签名,以代表提案的方式向会议主席团提出“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议案”。会议主席团将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宪法修正案(草案)和该“代表修宪议案”合并成一份宪法修改案,交付大会表决。1993年3月29日,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第3条至第11条。 请根据我国现行宪法及法律,结合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分析题2014年9月,某基金公司总经理李某涉嫌内幕交易罪,Y省S市人民检察院依照《刑事诉讼法》第172条提起公诉,S市中级人民法院依照《刑事诉讼法》第23条的规定对该案进行了审理。法院认为:李某犯内幕交易罪,涉案金额11.2亿元,非法所得1832万元,情节严重;依照《刑法》第180条的规定,应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李某案发后,主动到公安机关投案,如实交代自己的罪行,有自首情节,可以从轻处罚。S市中院判处李某有期徒刑3年,缓期5年执行。S市人民检察院认为:李某涉案金额特别巨大,犯罪情节特别严重,依照《刑法》第180条的规定应处5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一审法院适用法律不当、量刑过轻。S市人民检察院依照《刑事诉讼法》第217条提出抗诉。Y省高级人民法院依照《刑事诉讼法》第223条的规定启动二审程序,最终对一审判决予以改判。 运用法理学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分析题张先生和王女士是一对再婚夫妻。婚后8年来,老两口建立了深厚的感情,生活虽不富裕却十分和谐。然而张先生的儿女一直不接受王女士。去年冬天,张先生一人去北京探望小女儿,不料在北京突发脑出血不幸病故。几个儿女在未通知王女士的情况下就将父亲的遗体在北京火化,并将骨灰与父亲前妻的骨灰安葬在一起。王女士得知噩耗后十分悲伤,但更让她痛楚的是张先生的子女死活不告诉她张先生骨灰的安葬地点。今年年初,王女士以自己的悼念权被剥夺为由将张先生的子女告上法庭。法院经审理,认为张先生几个儿女的行为有违公序良俗。经法院调解,被告自愿赔偿王女士精神损失费1万元。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分析题2016年8月,甲某驾驶机动车超速行驶,被交警乙某拦住,乙某对甲某的超速违章行为进行了罚款,但并未出具罚单。甲某要求出具罚单,乙某认为甲某态度不好,遂加罚人民币1000元,并告诉甲某,如果再狡辩,将再加重处罚。事后,甲某向公安局督察队进行举报,声称乙某态度蛮横,粗暴执法。督察队收到举报后,认为甲某是有意找茬,于是对甲某进行了严肃处理。公安局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以甲某捏造事实、抗拒执法为由进行了治安管理处罚。 请结合我国宪法的规定及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分析题《礼记·大传》:“一曰亲亲;二曰尊尊。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收族故宗庙严,宗庙严故重社稷,重社稷故爱百姓,爱百姓故刑罚中,刑罚中故庶民安,庶民安故财用足,财用足故百志成,百志成故礼俗刑,礼俗刑然后乐。” 《汉书·陈宠传》记载:“礼之所去,刑之所取,失礼则入刑,相为表里。” 《礼记·曲礼上》:“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孔颖达疏:“礼不下庶人者,谓庶人贫无物为礼”;“刑不上大夫者,制五刑三千之科条不设大夫犯罪之目也”,“非谓都不刑其身也,其有罪则以八议议其轻重耳。”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分析题材料1: 某年4月,某市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对《关于某市再就业工程实施情况的报告》进行了审议。经审议,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对报告表示不满意,决定通知市政府,要求其重新研究再就业工作,并于5月底以前将报告修改好后再向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 材料2: 某年1月25日,某省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部分代表对省环保局处理企业排污的决定进行了质询。质询代表在对首次质询结果不满意的情况下,又于次日进行了第二次质询。两次质询结束后,参加质询的代表对质询结果仍旧很不满意,遂向大会提交了《关于建议省政府撤换王某省环保局副局长职务的报告》。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分析题材料1:某日,在甲市公共体育场内,武警荷枪实弹,约数千市民正被组织围观一场特别公审公判。陈某是一名犯罪嫌疑人,其胸前挂着70厘米长、50厘米宽的木牌,1斤多重。上面白底黑字写着“犯罪嫌疑人陈某”,其他被示众者亦如此。甲市法院院长认为公审公判能够起到震慑作用。 材料2:乙市在市直机关开展了一场普法宣传和一系列普法讲座,使市直机关的工作人员的法律知识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一名市直机关干部丙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普法宣传和普法讲座提高了工作人员的法律意识,因为一个人只有具备了一定的法律理论知识,才具有法律意识”。 请结合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分析题材料1:《唐律疏议·名例律》(卷六):诸化外人,同类自相犯者,各依本俗法;异类相犯者,以法律论。【疏】议曰:“化外人”,谓蕃夷之国,别立君长者,各有风俗,制法不同。其有同类自相犯者,须问本国之制,依其俗法断之。异类相犯者,若高丽之与百济相犯之类,皆以国家法律,论定刑名。 材料2:《大明律·吏律》“化外人有犯(第三十六条)”:凡化外人犯罪者,并依律拟断。 请运用中国法制史的知识和理论,分析上述材料并回答下列问题:
分析题诸老废笃疾,事须争诉,止令同居亲属深知本末者代之。若谋反大逆,子孙不孝,为同居所侵侮,必须自陈者听。 诸致仕得代官,不得已与齐民讼,许其亲属家人代诉,所司毋侵挠之。 诸妇人辄代男子告辨争讼者,禁之。若果寡居,及虽有子男,为他故所妨,事须争讼者,不在禁例。
——《元史·刑法志》
请运用中国法制史的知识和理论,分析上述文字材料并回答下列问题:
分析题为了缓解日益严重的交通拥堵状况,某直辖市政府制定了《××市小客车数量调控暂行规定》(以下简称《调控规定》),开始实施小客车数量调控措施,以摇号方式分配小客车配置指标。根据《调控规定》,住所地在本市的个人,名下没有本市登记的小客车,持有效的机动车驾驶证,可以办理摇号登记。这里在公民办理摇号登记的资格上进行了差别对待,具体区分可否参加摇号的标准有三个——有无户籍、有无车辆、有无驾照。有无车辆,是指一个人如果已经购买了车辆,就不能再参加摇号。有无驾照,是指只有持有有效的机动车驾驶证的个人,才能申请参加摇号。有无户籍,是指只有住所地在本市的个人,才能申请参加摇号。2011年1月26日,该市进行了首轮购车摇号,个人车牌名额随机分配给申请者,平均中标率约为9.4%。而5月第五期个人摇号申请平均中标率下降到约3.3%。对于企业办理摇号申请的,需以企业纳税额作为申请摇号的条件。摇号购车政策施行后引发了热议,其中涉及许多宪法问题,关涉公民、企业等主体诸多基本权利,尤其是平等权的问题。 请结合材料,根据宪法理论和法律的相关规定,回答下列问题:
分析题材料一: 诸负债违契不偿,一匹以上,违二十日,笞二十,二十日加一等,罪止杖六十。三十匹,加二等;百匹,又加三等。各令备(赔)偿。
——《唐律疏议·杂律》
材料二: 诸公私以财物出举者,任依私契,官不为理。每月取利不得过六分,积日虽多,不得过一倍……又不得回利为本。 诸以粟麦出举,还为粟麦者,任依私契,官不为理。仍以一年为断,不得因旧本更令生利,又不得回利为本。
——《唐杂令》
请运用中国法制史的知识和理论,分析上述材料并回答下列问题:
分析题汪某在上班期间突然发病,后被诊断为脑出血。之后,汪某多次向A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申请工伤认定,均被以超过受理时效为由而未予受理。汪某不服,依据《工伤认定办法》第19条向A市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A市人民法院判令A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应依法受理并认定汪某提出的工伤认定申请。A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不服此判决,向B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要求撤销A市人民法院的判决,原因是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53条的规定,A市人民法院在汪某没有申请行政复议之前无权受理该案。 法条: (1)《工伤认定办法》(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今第17号)第19条:“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用人单位对不予受理决定不服或者对工伤认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2)《工伤保险条例》(国务院令第340号)第53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有关单位和个人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诉讼:(一)申请工伤认定的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该职工所在单位对工伤认定结论不服的……” 问题:
分析题材料1:消费者陈女士为在外地大学读书的女儿通过甲快递公司快递一封信件,第3天陈女士接到女儿电话,问为什么还没有收到信件。陈女士很奇怪,便致电甲快递公司,快递公司承认工作人员开封检查了,但对陈女士和其女儿提出的赔偿要求予以拒绝,理由是快递公司有规定,即“本公司拥有绝对权利对每件快件开封检查是否符合有关政府机关规定或者航空限制,如发现寄件违法、违禁,有权退回或拒收。本公司有权在未事先通知寄件人的情况下开封检查交寄的物品”。陈女士怀疑信件被拆开偷看后丢弃了,于是报了警。 材料2:近些年,一些街头小广告成为我国现代城市的公害。小广告内容涉及办理证件、刻章、疏通管道、开锁等各种五花八门的内容,被随处张贴在树木、居民楼、电线杆等处。这些小广告的特征还表现在特别留下电话、手机等通信方式。为有效治理这种“城市牛皮癣”,近年来全国有近20个城市通过地方立法来治理乱贴、乱写并公布其通信方式的行为,利用24小时不间断呼叫、暂停或终止其通讯工具的使用等手段来治理此类违法行为。对此有人认为这些地方立法行为已经侵害到了公民所享有的通信自由的基本权利。 请结合我国《宪法》的规定及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分析题《大清光绪新法令》第一册:“时处今日,惟有及时详晰甄核,仿行宪政,大权统于朝廷,庶政公诸舆论,以立国家万年有道之基。” 《大清法规大全宪政部》:“宪法者所以巩固君权,兼以保护臣民者也。臣等谨本斯义,辑成宪法大纲一章,首列大权事项,以名君为臣纲之义,次列臣民权利义务事项,以示民为邦本之义。虽君民上下处于法律范围之内,而大权仍统于朝廷广。” 请运用中国法制史的知识,结合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简答题 简述《大清现行刑律》的主要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