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真题)出租人甲将房屋交给承租人乙占有使用,乙对该房屋的占有属于
根据《侵权责任法》的规定,下列情形不适用连带责任的是( )
下列关于民事行为被确认无效或被撤销的法律后果,说法正确的是( )
甲公司和乙公司签订了一份买卖合同,双方约定:乙公司供给甲公司20辆汽车,货款总价值1 000万元,甲公司先预付车款的20%,即200万元,剩余的车款800万元在交货后半年内付清。合同签订后,乙公司考虑到甲公司有可能将汽车私自转卖,便要求甲公司找个有实力的公司担保。甲公司找到了丙公司,由丙公司为甲公司的余欠货款提供担保,保证合同约定:“若甲公司不能履行债务时,由丙公司承担保证责任。”乙公司交货后,甲公司因经营不善,连续亏损,还款无望,但甲公司对丁公司有债权800万元,乙公司见丁公司的经营状况比甲公司好一些,于是经三方协商,甲公司将800万元债务转移给丁公司。丙公司对上述事实毫不知情。半年期至,乙公司要求丁公司偿还800万元,但此时丁公司由于拖欠银行贷款无力清偿,已被人民法院宣告破产。于是,乙公司找到丙公司,要求丙公司承担保证责任,丙公司拒绝承担保证责任。 请回答以下问题: (1)如何认定丙公司承担保证责任的性质?为什么? (2)甲公司将800万元债务转移给丁公司的行为是否有效?为什么? (3)丙公司是否有权拒绝乙公司要求其承担保证责任的请求?为什么?
民间有所谓“拾金不昧”的说法,请从先占、拾得遗失物、无因管理和悬赏行为的角度对该说法加以辨析。
《侵权责任法》第11条规定:“二人以上分别实施侵权行为造成同一损害,每个人的侵权行为都足以造成全部损害的,行为人承担连带责任。” 《侵权责任法》第12条规定:“二人以上分别实施侵权行为造成同一损害,能够确定责任大小的,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难以确定责任大小的,平均承担赔偿责任。” 请运用民法原理分析: (1)《侵权责任法》第11条规定的制度的构成要件。 (2)《侵权责任法》第12条规定的制度的构成要件。 (3)对比分析《侵权责任法》第11条和第12条规定的制度的差异。
赵某、钱某都是某公司的职员,两人同住一宿舍。2007年春,公司派赵某到珠海办事处工作1年。临行前,赵某将已使用了1年的一台电脑委托给钱某保管并允许其使用。1个月后,赵某给钱某写信说自己买了一台笔记本电脑,委托其保管的电脑可以适当价格出售,但modem因还有用,不要出售。同单位的司机孙某知道此事后,对钱某表示想以低价购买,并嘱咐钱某给赵某写信说该电脑显示器有毛病,屏幕晃动,以便使赵某降价出售。钱某考虑到孙某经常给自己免费送东西,便按照孙某的意思给赵某写信。赵某回信说显示器有毛病可以低价出售。于是,孙某以1 500元的价格买下该电脑。过了几天,钱某因急需用钱,遂将电脑的modem以赵某的名义出售给周某,价格为500元(略低于当地的市场价格),周某已经付款,尚未交货。此时,赵某回公司办事后知道了钱某的行为,十分愤怒,坚决反对出售电脑和modem。问: (1)赵某能否向孙某请求返还电脑?为什么? (2)钱某向周某出售modem的行为性质如何认定?为什么? (3)在modem的买卖关系中,周某享有哪些权利?为什么? (4)周某能否依据善意取得制度取得modem的所有权?为什么?
下列关于公民的人身权利的说法正确的是( )
甲欠乙、丙、丁各100万元,甲将自己的价值500万元的住宅抵押给乙和丙,其中,乙的抵押权登记在先,债务均已到期后,甲无力偿还债务。甲、乙于是达成协议将住宅折价100万元向乙清偿。据此,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2010年真题)甲欲按乙公司寄送的价目表上的报价购买某型号电脑一台。某日,甲委托朋友丙转告乙公司其购买意向。在民法上,丙是甲的
(2012年真题)下列各组财产中,构成主物与从物关系的是
根据现行法律的规定,宅基地使用权
下列请求权中,不适用诉讼时效的有( )。(2010年多选52)
根据《民法通则》规定,下列侵权行为中适用过错推定的归责原则的是( )。
下列情形中,不能引起诉讼时效中断的是( )。(2012年单选26)
不满10周岁的小学生所为的下列行为中,无效的是( )。(2013年单选23)
(2010年真题)超市怀疑顾客甲盗窃超市的商品,保安将其带至办公室搜身,无果。甲因此郁郁寡欢。超市侵害了甲的
甲购买乙的房屋一套。签约当天,甲支付了全部房款,乙将房屋交付给甲。几天后,甲开始装修房屋。在装修过程中,乙通知甲立即停止装修,因房屋已卖给丙并办理了过户登记手续。根据法律规定,乙向甲承担违约责任的方式包括( )。(2011年真题)
甲电力公司管理的一台变压器位于路旁10米处,为了防止他人接近,电力公司建造围墙将变压器围起,仅留一道小门供检修人员出入,但并不锁门,平常有守门员乙看守。某日,乙不在,顽童丙(8岁)出于好奇走入围墙内玩耍,结果被电流击伤,经抢救后双臂截肢。根据我国有关法律规定,下列选项中表述错误的是( )。
根据《婚姻法》及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