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小吴参加了一次普法宣传,当有群众问他什么是“立法”时,小吴解释说:“在我国,立法就是国家机关根据各自的需要创制新的法律文件的活动”。请结合法理学关于法的制定的知识和原理,对小吴的上述解释进行分析。(2007年分析67)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我国宪法渊源的是( )。(2011年单选17)
规定追捕盗、贼及其他犯罪者的法律是( )
宋初沿用的法律是( )。
“条法事类”这一法律形式最早出现于( )。
实行责任内阁制的宪法性文件有( )。
( )是指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
在我国,专门行政监督包括( )。
增加规定“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的宪法修正案是( )
在中国,最早提出人权保护主张的宪法性文件是( )。
在我国,有权决定特赦的国家机关是( )
清末修律过程中没有正式颁布的有( )
下列关于法的效力的选项哪个是正确的?( )
下列选项中可以作为民事主体的有( )。
唐律疏议.名例律》:“诸年七十以上,十五以下,及废疾,犯流罪以下,收赎。八十以上,十岁以下,及笃疾,犯反、逆、杀人应死者,上请;盗及伤人者,亦收赎。余皆勿论。九十以上,七岁以下,虽有死罪,不加刑”。 (1)这段文字反映了唐律的什么原则?其历史渊源是什么? (2)这段文字的基本含义是什么? (3)这一规定在适用时有何意义?
在英国历史上调整英王与教士关系的著名制定法是指( )。
维护社会主义立法权威性的一项重要原则是( )。
《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土地改革的原则是( )。
“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是人民法院审理案件的( )。
关于法律规则的逻辑结构与法律条文,下列哪项表述是正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