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李悝在魏国颁布了《法经》六篇,其中的程序法规定主要是
请运用中国法制史的理论和知识对下列材料进行分析,并回答问题:
(2010年单选40)汉朝建立了由.皇帝或上级司法机关对囚徒复核审查的制度,以平反冤案,疏理滞狱。这种制度称为( )。
(2012年多选62)下列选项中,属于唐朝法律形式的有( )。
试述秦朝的法制指导思想。
下列选项中属于汉代危害国家政权的犯罪有( )。
“权能分治”理论的提出者是( )。
秦朝的法律形式中,司法机关判案的成例是( )。(2009年单选39)
在近代立法活动中,最早确立民商合一体例的是( )。
《唐律疏议.名例律》(卷六)规定:“诸称‘加’者,就重次;称‘减’者,就轻次。【疏】议曰:假有人犯杖一百,合加一等,处徒一年;或应徒一年,合加一等,处徒一年半之类,是名‘就重次’。又有犯徒一年,应减一等,处杖一百;或犯杖一百,应减一等,决杖九十,是名‘就轻次’。惟二死、三流,各同为一减。【疏】议曰:假有犯罪合斩,从者减一等,即至流三千里。或有犯流三千里,合例减一等,即处徒三年。故云‘二死、三流,各同为一减’。其加役流应减者,亦同三流之法。加者,数满乃坐,又不得加至于死;本条加入死者,依本条。(加入绞者,不加至斩。)【疏】议曰:加者数满乃坐者,假令凡盗,少一寸不满十疋,依贼盗律‘窃盗五疋徒一年,五疋加一等’。为少一寸,止徒一年。”请运用中国法制史知识和理论,分析上述文字并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奏画已讫,应行刑者,皆三复奏讫,然始下决……不待复奏报下而决者,流二千里;限未满而行刑者,徒一年。” ——《永徽律疏》 材料二:贞观五年(632年),相州人(今属河南安阳)李好德言涉妖妄,唐太宗李世民下令将其关进监狱。此案交给大理丞(大法官)张蕴古审理。张审后上奏说:“好德癫病有征,法不当坐。”太宗准备采纳。蕴古在狱中与好德博戏(两人相对而坐玩游戏),泄露了圣旨。治书侍御史权万纪劾奏之。太宗大怒,令斩于东市。事后,太宗后悔道:“蕴古身为法官,与囚博戏,漏泄朕言,此亦罪状甚重。若据常律,未至极刑。”李世民还责怪丞相房玄龄等人没有及时谏诤。为了避免再错杀人,太宗颁诏:“凡有死刑,虽令即决,皆须五复奏。” 问题:
(2015年单选42)清末为“预备立宪”,仿照近代西方国家的议会制度设立了中央咨询机关。该机关是( )。
关于西周时期法律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有( )。
(2012年单选41)清朝的最高司法审判机关是( )。
(2012年真题)材料1:《法律答问》:“甲盗,赃值千钱,乙知其盗,受分赃不盈一钱。问乙何论?同论。” 材料2:《法律答问》:“甲盗钱以买丝,寄乙,乙受,弗知盗,乙何论也?毋论。” 请结合中国法制史的相关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唐朝集中设立罪名与刑罚的法律形式是( )。(2012年真题)
(2010年单选38)根据1913年《中华民国宪法草案》的规定,总统的任期是 ( )。
汉代行使监察职能的专门机关是( )。
元朝在刑法适用上采取( )。
“鞫谳分司”的司法审判制度始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