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对下列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______。
题李凝幽居贾
岛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A.第一联用简洁的语言描画出了李凝居处的环境,并暗示出他隐者的身份。
B.“僧敲月下门”句以响衬静,与名句“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
C.中间两联重在叙事和写景,首尾两联都明确写出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D.全诗所写之事虽然不大,感情亦无跌宕,但由于注重练字,故读来回味无穷。
单选题
不容忽视的热污染
(1)所谓热污染,是指现代工业生产和生活中排放的废热所造成的环境污染。热污染可以污染大气和水体。火力发电厂、核电站和钢铁厂的冷却系统排出的热水,以及石油、化工、造纸等工厂排出的生产性废水中均含有大量废热。这些废热排入地面水体之后,能使水温升高。在工业发达的美国,每天所排放的冷却用水达4.5亿立方米,接近全国用水量的1/3;废热水含热量约2500亿千卡,足够2.5亿立方米的水温升高10℃。
(2)热污染首当其冲的受害者是水生物,由于水温升高使水中溶解氧减少,水体处于缺氧状态,同时又使水生生物代谢率增高而需要更多的氧,造成一些水生生物在热效力作用下发育受阻或死亡,从而影响环境和生态平衡,此外,河水水温上升给一些致病微生物造成一个人工温床,使它们得以滋生、泛滥,引起疾病流行,危害人类健康。1965年澳大利亚曾流行过一种脑膜炎,后经科学家证实,其祸根是一种变形原虫,由于发电厂排出的热水使河水温度增高,这种变形原虫在温水中大量孳生,造成水源污染而引起了这次脑膜炎的流行。
(3)随着人口和耗能量的增长,城市排入大气的热量日益增多。按照热力学定律,人类使用的全部能量终将转化为热,传入大气,逸向太空。这样,使地面反射太阳热能的反射率增高,吸收太阳辐射热减少,沿地面空气的热减少,上升气流减弱,阻碍雨云形成,造成局部地区干旱,影响农作物生长。近一个世纪以来,地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不断增加,气候变暖,冰川积雪融化,使海水水位上升,一些原本十分炎热的城市,变得更热。专家们预测,如按现在的能源消耗速度计算,每10年全球温度会升高0.1℃~0.26℃,一个世纪后即为1℃~2.6℃,而两极温度将上升3℃~7℃,对全球气候会有重大影响。
(4)造成热污染最根本的原因是能源未能被最有效、最合理利用。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环境热污染将日趋严重。然而,人们尚未有用一个量值来规定其污染程度,这表明人们并未对热污染有足够重视。为此,科学家呼吁应尽快制订环境热污染的控制标准,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防治热污染。
单选题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我们欣赏中外精彩的绘画,可以举出它们很多优点,江河自然常常是它们共同的长处。画师选择某种素材入画,可以经过十分严格的选择,______体现于画幅上,______往往十分自然。卓越的画师,______敢于画壮丽的雄伟的山川,气象万千的远景,______敢于画平常的静物,画嬉戏的小孩,画断脚的螃蟹,画蛀孔的蔬菜……______一经他选中入画,也就涉笔成趣,给人一番自然的美感。
单选题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合规范的一项是 ( )
单选题下列句子中表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______。
A.关于“朝核问题”的六方会谈能够重新回到谈判桌前,靠的是中、俄、美三国政府从中积极不懈地斡旋取得的。
B.我国是否受到国际社会的尊重,必须靠经济和科技实力的增强,靠人民生活富裕幸福,还要靠较高的国民素质、完善的民主法制、高尚的精神文明和道德力量。
C.3月1日起,凡是投放中国市场的电子信息产品将被强制加贴一个醒目的环保标志,但家电中的空调、洗衣机、冰箱等白色家电不属于电子信息产品,不在强制加贴之列。
D.为了推动中欧关系不断进展,也为修复当前中法关系,法方应该重视和正视中方所阐述的立场和观点,采取正确的行动来为中法关系的改善和中欧关系的发展做出努力。
单选题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①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______无穷,这就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 ②她在开庭的前一天晚上给我打来电话,嚎啕痛哭,一吐心中多年来的冤屈和______。 ③他的诗作大多是关于爱情和人生的玄想,流露着凄惘和神秘的色彩,但也有一些内容健康、格调______。
单选题下列词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单选题下列对作家、作品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
单选题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______。
山房春事岑
参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注]梁园:园圃名,汉梁孝王建,为游赏与延宾之所。本诗写于安史之乱以后。
A.首句借暮鸦乱飞的描写,衬托今日梁园的颓败。
B.第二句中“三两家”是虚写,目的是形象地表现梁园的萧条。
C.这首吊古诗作,主旨是抒发诗人对世事盛衰无常的慨叹。
D.尾句诗人直抒胸臆,表现恢复梁园昔日繁盛的愿望。
单选题解释(甲)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或:______率:______以:______完:______
单选题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
单选题对下面这首诗歌意象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______。
迷 途北
岛沿着鸽子的哨音我寻找你高高的森林挡住了天空小路上一棵迷途的蒲公英把我引向蓝灰色的湖泊在微微摇晃的倒影下我找到了你那深不可测的眼睛
A.“哨音”象征天使般的召唤,“森林”象征遮挡于前进道路的障碍因素。
B.“蒲公英”象征一时迷途的同伴,我与同伴一起找到追寻的目标。
C.“湖泊”象征追寻的归宿,它是作者心目中美好的理想。
D.“你”“眼睛”象征着深不可测的湖泊和清清一碧的湖水。
单选题选出与“蟹白栗黄,备极护爱”修辞方式相同的一项是 ( )
单选题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1)据了解,这次______是全国干线公路养护与管理______的重要内容之一。 (2)必须把改革的______、发展的______与社会可承受的______统一起来,保持整个社会和谐发展。
单选题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读音有相同的一项是______。 A.菲律宾肆无忌惮地在南海挑战我国的主权底线,为此我国外交部多次阐明立场,同时也警告其他国家不要金蝉脱壳。 B.民间弹劾力量再强大,但核心的一点,就是没有行政和法律的授权,网民就缺少平等博弈的能力。此话真是言简意赅啊! C.苗圃里,果农精心哺育果苗,不久游客们就可以享受到各色的水果和用水果制成的果脯。 D.汽车穿行在崎岖的山路上,映入眼帘的是绮丽的风光,她的心中不免泛起阵阵涟漪。
单选题下列各句加点的谦敬辞使用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先生辱临寒舍,甚感荣幸。
B.请张先生留步,足下改日再来请教。
C.下午四点,我陪同来访的外国友人拜访您的家父。
D.他大学毕业后,曾在一所山区小学就教十余年
单选题下列新闻报道中,没有歧义的一项是______。
A.今年4月23日,全国几十个报社的编辑记者来到国家图书馆,参观展览,聆听讲座,度过了一个很有意义的“世界阅读日”。
B.3月24日,广东省统计局再次转发了中共广东省委办公厅、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坚决反对制止在统计上弄虚作假的通知。
C.青少年是上网人群中的主力军,但最近几年,在发达国家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也纷纷“触网”,老年“网虫”的人数激增。
D.持续高温少雨致云南、广西、贵州、四川、重庆五省区市旱情加剧。云南和广西部分地区旱情已达特大干旱等级,贵州秋冬连旱,出现百年一遇重旱。
单选题根据《国际湿地公约》,湿地是指自然的或人工的,长久的或暂时的沼泽地、湿源、泥炭地或水域地,拥有静止或流动的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滨海水域。这就将人们惯常理解的,仅指水域与陆地之间过渡地带的湿地概念,扩大至在空间上与之紧密相连的河流、湖泊等水体,使其形成整体,这有利于湿地生态的综合保护。滨海湿地和由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构成的内陆湿地,属于自然湿地;为满足人类需要而建成的水库、渠道、水田、塘堰等,属于人工湿地。我国湿地资源丰富,占世界湿地资源的十分之一。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地球三大生态系统,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功能,与人类生存发展休戚相关。湿地是许多野生动植物(包括许多濒危物种)的“家园”,是全球生态系统中的巨大基因库。湿地也是蓄水防洪的天然“海绵”,能保持大于其土壤自身质量3至9倍甚至更高的蓄水量,能在短时间内蓄积洪水,然后慢慢将水排出。湿地还是有毒物质的降解容器。当人类活动造成的各种有毒物质进入湿地时,许多湿地植物和湿地中的微生物群落,能对其进行降解和转化,净化环境。这是湿地享有“地球之肾”美誉的重要原因。 湿地资源共享,是人类的“衣食父母”。湿地提供的动物产品,如鱼虾等,是人类重要的蛋白质来源。产自湿地的谷物养活了全球50%的人口。取自湿地的芦苇是重要的造纸原料。湿地的水资源不仅为人类提供用水保障,也提供了“舟楫便利”。湿地资源还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转换能量,如水力或泥炭发电。另外,湿地景观独特,是人们理想的旅游、休闲场所。 但长期以来,人类对湿地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和多功能性认识不足,为了眼前或局部利益而透支湿地资源。例如,将大量湿地排水后改作他用,导致湿地面积锐减;过度捕捞、采挖湿地动植物,破坏了湿地生态平衡;上游湿地的林木砍伐造成水土保持功能退化,使中下游泥沙淤积,湿地蓄洪功能下降;工农业和生活污水随意排放,严重污染湿地水体。现在人们已经意识到保护湿地的紧迫性,并积极探索科学的方法。有专家提出,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是在湿地全流域进行大规模湿地生态重建,全面恢复湿地生态系统功能。这个建议已得到认可。 由于湿地类型多样,其功能和价值不尽相同,因此湿地生态的恢复和重建要有具体目标,因“地”制宜。例如,用于控制污染的人工湿地可大量种植芦苇、香蒲、莎草等植物,通过收割再利用或沉积的方式去除水体中大部分的营养盐,这是分散和净化工农业及生活污水的有效办法。作为鸟类或鱼类栖身地的湿地,其生态保护要特别注意保持自然状态下的“原型”状貌。以水文调节为目的的湿地建设,重在加强湿地的滞水能力。为人们提供旅游休闲场所的湿地建设,则更应重视优美环境的营造。当然,各类湿地生态的构建在承担主要功能的同时,完全可以实现多种功能的有机融合。
单选题(乙)文中“常为之深思远虑”中的“之”是指 ( )
单选题 郑人有卖郑于秦曰:“我主其城门,郑可袭也。”穆公问蹇叔、百里侯,对曰:“{{U}}径数国千里{{/U}}{{U}}而袭人,希有得利者{{/U}}。且人卖郑,庸知我国人不有以我情告郑者乎?不可。”穆公曰:“子不知也,吾已决矣。”遂发兵,使百里侯子孟明视,蹇叔子西乞术及白乙丙将兵。行日,百里侯、蹇叔二人哭之。穆公闻,怒曰:“孤发兵而子沮哭吾军,何也?”二老曰:“臣非敢沮君军。军行,臣子与往;臣老,迟还恐不相见,故哭耳。”二老退,谓其子曰:“汝军即败,必于崤阨矣。”
三十三年春,秦兵遂东,更晋地,过周北门。周王孙满曰:“秦师无礼,不败何待!”兵至滑,郑贩卖贾人弦高,持十二牛将卖之周,见秦兵,恐死虏,因献其牛,曰:“闻大国将诛郑,郑君谨修守御备,使臣以牛十二劳军士。”秦三将军相谓曰:“将袭郑,郑今已觉之,往无及已。”灭滑。滑,晋之边邑也。
当是时,晋文公丧尚未葬。太子襄公怒曰:“秦侮我孤,因丧破我滑。”遂墨衰经,发兵遮秦兵于崤,击之,大破秦军,无一人得脱者。虏秦三将以归。文公夫人,秦女也,为秦三囚将请曰:“穆公之怨此三人入于骨髓,愿令此三人归,令我君得自快烹之。”晋君许之,归秦三将。三将至,穆公素服郊迎,向三人哭曰:“孤以不用百里侯、蹇叔言以辱三子,三子何罪乎?子其悉心雪耻,毋怠。”遂复三人官秩如故,愈益厚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