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iu、ui”的声调应该标在( )。
单选题关于南、北回归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
单选题《雪绒花》是哪部影片的插曲?( )
单选题清末大翻译家严复(1853—1921)在引进西方先进思想,开发民智方面,有极大贡献。以下哪一部并非严复译作?______
A.《原富》(即《国富论》),亚当·斯密,1901年
B.法国小仲马《巴黎茶花女遗事》
C.《法意》(即《论法的精神》),孟德斯鸠,1904—1909年
D.《天演论》,赫胥黎,1896—1898年
单选题日本江户时代后期,在文学方面,十返舍一九的《东海道中膝栗毛》,以幽默诙谐的笔调描写了庶民生活的乐趣,是( )的代表作。
单选题有些被公众认为是坏的行为往往会有好的效果。只有产生好的效果,一个行为才是好的行为。所以,有些被公众认为是坏的行为其实是好的。
以下______最恰当地概括了上述言论的错误。
A.不当假设:如果a是b的必要条件,则a也是b的充分条件
B.不当假设:如果a是b的必要条件,则b是a的充分条件
C.不当假设:如果a不是b的必要条件,则a也不是b的充分条件
D.不当假设:如果a不是b的必要条件,则b不是a的充分条件
单选题英国首都伦敦的地铁是世界上最早的地铁,它建成于( )。
单选题血管破裂时,血液中的什么物质会凝结成块,堵住破裂部分以止血?______
A.红血球
B.白血球
C.血小板
D.血清
单选题一般金婚是纪念结婚( )
单选题郑和( )曾到过瓜哇、苏门答腊等三十多个国家,最远曾到达非洲东岸、红海、麦加等,并有可能到过澳大利亚。(西南大学2010翻译硕士)
单选题清华大学的校训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哈佛大学的校训是______。
A.真理使人自由
B.真理、光明
C.以柏拉图为友,以亚里士多德为友,更要以真理为友
D.上帝赐予我们知识
单选题下列哪一座城市不属于地理意义上的长江三角洲地区______
单选题《新人口论》的作者是哪国人?( )
写作题《老子》论述了事物向反面转化,有一个由小到大,由低向高,由近及远,由易而难,由弱变强,由弱而刚的变化发展过程。它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反复论述小与大、难与易、弱与强、柔与刚之见的辩证发展,目的在于指出事物总是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向其相反的方面转化。就是说,从细小种子岛合抱大树,从一堆泥土到九层高台,从迈出一步到行程万里,都有一个由小到大,由低到高,有小成多的发展变化过程。这些虽然都是从事物的量变讲起,但也直观地看到了事物的量变到一定程度时,会发生质变,会自我否定,这是《老子》朴素辩证法思想的光辉之点。《易传》也强调变化,它说:“变化日新”,“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试以“每天的太阳都是新的”为题写篇文章,从变化的观点,谈社会或人生的道理。不少于800字。
问答题《红高粱》
问答题“我每看运动会时,常常这样想:优胜者固然可敬,但那虽然落后而仍非跑至终点不止的竞技者,和见了这样竞技者而肃然不笑的看客,乃正是中国将来的脊梁。”
——鲁迅《最先与最后》 根据上述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问答题2011计划
,是继
985工程
、211工程之后,中国高等教育系统启动的第三项国家工程,针对新时期中国高校已进入
内涵式发展
的新形势的又一项体现国家意志的重大战略举措。该名称源自2011年4月,胡锦涛主席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上的讲话。该战略工程于2012年5月7日正式启动。该项国家工程以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创新能力提升为核心任务,通过构建面向科学前沿、文化传承创新、行业产业以及区域发展重大需求的四类
协同创新
模式,深化高校的机制体制改革,转变高校创新方式,建立起能冲击世界一流的新优势。该工程由教育部和财政部共同研究制定、旨在突破高校内外部机制体制
壁垒
,释放人才、资源等创新要素活力。
问答题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的公共圣地是哪个历史名城?为什么?
问答题请拟写一份倡议书,倡议同学们开展学校学生食堂节约活动。内容要包括缘由、目的、具体做法、决心和期望等,注意按倡议书的一般格式书写。(400字左右)
问答题阅读以下短文,并以“名声”为题,写一篇作文。体裁不限(诗歌除外),要求见解独到,思路开阔,文笔流畅,不少于800字。 论名声【摘录) 叔本华 名声和荣誉好比孪生兄弟,像双子星座的卡斯特和波勒士,一是不朽的,一是非永恒的。荣誉是每个人在相似的情况下应有的表现,而名声则无法求之于每个人。我们有权赋予自己有“荣誉感”的品格,而名声则需他人赋予。我们的荣誉最多使他人认识我们,而名声则有更高远的成就。每个人皆能求得荣誉,只有少数人可获得名声,因而只有具备特殊卓越成就的人,才能获得名声。 再说,假如一个人有了这种成就,是完全依赖自身的,不像名声要依靠他人。如果获得赞美是他唯一的目标,他自身便没有可以赞美之处了。徒有虚名之人,本身没有坚实的底子作为名声的背景,他终于会对自己不满。总有一天,当自慰造成的幻梦消失,他便会在已经爬上的高处感到晕眩,或把自己视为假钞,或者害怕着当真相大白时的贬谪,他几乎可以在当时的聪明人面前看到后世对他的辱骂,他就像一个由于假遗嘱而得到财产的人那样惶惶不可终日。 真正的名声是死后方得的。他虽然没有亲自领受,却是个幸福的人。因为他拥有赢得名声的伟大品质,又有机会充分发展,有闲暇做他想做的事,可以献身于他喜爱的事业中。唯有发自心灵深处的作品才能获得桂冠。 人一旦将伟大精神或者睿智融入作品,便会受到未来无数代人的赞赏。身后之名的价值在于它是纯正不伪的,它也是对伟大心灵的报答。作品能否在作者生前获得赞赏全凭机会。普通人都没有鉴赏力,无法领会巨著的深奥处。人们大都只是盲目地追随权威人物。因此,在生前名声散播得既广又远之聪明人,不要太重视这个名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