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心跳呼吸骤停的诊断最准确的是( )。
单选题下列关于皮质脊髓束的说法,哪项错误?( )
单选题下列诊断早孕最可靠的是( )。
单选题对于慢性化脓性骨髓炎最有意义的诊断依据是( )。
单选题患者男性,58岁,因肝癌晚期入院。患者出现烦躁不安,躁动。为保证患者安全,最重要的护理措施是(
单选题医师在医疗活动中对患者和社会履行义务的道德责任感和自我评价能力,谓之医师的( )。
单选题震颤是指( )。
单选题高血压合并胰岛素抵抗的患者不会出现( )。
单选题嗜酸性粒细胞的作用属于( )。
案例分析题刘某,男性,40岁,建筑工人。在室外高温环境下混凝土施工4小时,突感全身乏力,头晕头痛,出汗
案例分析题患者,男,30岁。主诉发热,身目发黄,恶心呕吐10余天。一个月前,曾因公事出差,在此期间
案例分析题【案例一】 王某系一所高校的学生,她曾与一社会青年董某发生恋爱关系,后王某发现董某属游手好闲的“小混混”,遂决定与其中断恋爱关系。但董某却不愿就此罢休,他多次约王某出来遭到拒绝,就经常在校园内对王某进行骚扰。一日,董某打电话威胁王某说,让她下课后到老地方见,否则将对其不客气。王某被恐吓后,心里非常害怕,去公安局报了案,请公安局对董某采取措施,并对自己的人身安全予以保护。公安局的负责同志对她反映的情况不以为然,并告诉她说,保护她安全的应是学校,公安局不管;而且还说,董某只是想吓唬吓唬她,想继续跟她好,不会对她怎么样,没什么大不了的事。没想到,第二天,王某在下晚自习后,便被董某拦路纠缠,最后被董某用硫酸毁容。案发后,董某畏罪潜逃,王某找不到他承担责任,她认为公安局没有履行保护自己人身安全的职责,违反了法律的规定,遂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要求公安局承担一定的行政赔偿责任。
案例分析题【案例一】 N省某县制定的计划生育政策中实施了“一票”否决制、层层责任包干制、与干部工资挂钩制等措施,造成了基层政府和干部在计划生育的具体工作落实方面出现“极左”的手段和做法,只想的是结果,不注重过程是否合法,也不考虑老百姓的死活,正如宣传标语所说的“儿子走了找老子,老子跑了拆房子”“通不通,三分钟;再不通,龙卷风”(计生干部给违反政策的家庭做思想工作,大约只需三分钟时间,之后再没做通,家里值钱的家当就将像被龙卷风过境一样被一扫而空)。 H 省X县一场意在清查党员干部职工违法生育情况的活动,暴露了当前基层计生工作中存在的“收钱放生”、不开票据、私自议价等乱象。 当地一名小学教师告诉记者,2011年,乡计生办动员老师们说,现在计划生育政策有口子,只要交2万元就可以生育二胎,并且保证工作不丢。于是,这名老师便在2012年生育了二胎,“2万元没有开任何票据。”交钱之后,果然没有计生人员再找他们“麻烦”。然而,这次清查活动却让他们陷入困境:2012年出生的政策外二胎,需要缴纳社会抚养费86736元。另一名教师说,她2008年生了二胎,乡计生办收了6000元,没有票据。后来被人举报,本来要再交3万元的,找人说情减成了1万元。 一段时间以来,包括“准生证”在内的一些“计生政策”,遭到的批评很多。这些证明不仅办起来耗时漫长、程序繁琐,而且和现实中太多东西做了捆绑,比如一些地方没准生证办不了个人生育保险,没有相关计生证明孩子不能入学等,甚至出现了“办餐馆要计生证明”。这些都在提醒人们:计生政策在执行过程当中究竟异化到了什么程度,甚至变成了侵犯民众权益的工具,理应进行清理。 在一些地方,“计生证明”正在变成一个“筐”,只要是一些地方公权力部门想做的,都可以往里装。因为计生是国策,捆绑相关公共服务或者行政许可时,往往更加无所顾忌。而“计生政策”承载的社会服务越多,其功能性就越强,相关操作部门的权力空间就越大,而这种因公共服务的无限捆绑带来的部门权力的膨胀,不仅于法无依,还缺乏有效的约束机制。
案例分析题【案例一】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玩手机”,这是网上流传很广的一句话,当这句话成为现实时,多少会有一些悲凉。近日,市民张先生与弟弟妹妹相约去爷爷家吃晚饭,饭桌上老人多次想和孙子孙女说说话,但面前的孩子们却个个抱着手机玩,老人受到冷落后,一怒之下摔了盘子离席。餐桌上仨孩子玩手机 “现在想想挺后悔的,爷爷奶奶一直盼着我们去吃顿饭,没想到会弄成这样。”10月14日,市民张先生向记者讲述了12日晚上发生的一件事,这件事让他懊恼不已。 “周五晚上,我们一大家子相约去爷爷奶奶家吃晚饭,我和叔叔家的弟弟妹妹也都去了,说实话平时大家都忙,这种机会不算多,两位老人就盼着孩子们过去吃顿饭。”张先生说。晚上6点半,家人们都赶到 老人家中,“弟弟和妹妹凑一块就喜欢研究手机,分享什么游戏好玩,我就在一边刷微博。”吃晚饭时,全家人都围在了桌前,看到儿孙满堂,两位老人自然很高兴,张先生的爷爷一时高兴也喝了点酒。“吃饭时长辈们都在聊天,爷爷倒是挺想和我们兄妹三人说话,不时问我工作和感情情况,问弟弟和妹妹的学习和工作如何。当时我们三人都把手机放在饭桌上,大家都时不时地看看手机。后来弟弟和妹妹吃饱了,就转身拿起手机继续玩游戏,我时不时地回复朋友的微博。”老人怒摔盘子 老人屡次想和孙子孙女们交流,但孩子们却并不在意,只顾着低头玩手机,老人开始不高兴了。“看我们都不和他说话,老人说了一句‘你们就和手机过吧’,说完之后摔了眼前的一个盘子,生气地回了房间。”原本其乐融融的家庭聚会场面,立刻变得尴尬无比,张先生三兄妹也意识到了问题所在,“我爷爷属于比较暴躁的性格,见我们只玩手机不和他说话,问了一些问题我们又没搭理他,一时上火摔了盘子。后来我们三个也赶紧收起手机,轮流进屋劝说,这才平息了爷爷的怒气。” “本来是很开心的家宴,没想到会成了这样。”事后张先生很懊恼,他告诉记者,这是中秋节后第一个家庭聚会,“我们兄妹三人小时候就是爷爷奶奶带着,现在他们将近80岁了,就盼着几个孩子去吃顿饭,我也理解爷爷那晚为什么会如此生气。”张先生说,他切身体会到了网上流传很广的那句话,“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玩手机”。朋友相聚不忘玩手机 几个好友相聚,原本可以开怀畅谈,但记者采访发现,越来越多的市民在与朋友相聚时,最喜欢干的事是玩手机。10月14日,记者随机采访了10位市民,其中有7人表示,亲朋聚会时会掏出手机,而且成为了一种习惯,这7名市民年龄大多集中在20岁到30岁。“朋友坐在一起,我们也会聊天,但是不看看手机会觉得不舒服。”市民吴小姐告诉记者,她与朋友一起走路时,甚至都不忘掏出手机聊QQ、看微博,“朋友们一起走路时我会提醒她们,帮我看着路。我朋友有时候都看不下去了,会朝我喊能不能收起手机说会话。” “面对面的沟通是最直接的,与亲朋好友相处时都在玩手机,必然会影响亲朋之间的关系。”青岛市精神卫生中心心理科主任医师李玉焕告诉记者,之所以造成这种现状,是大家对手机过度依赖导致。 “最近我也发现,不论什么群体,很多人都喜欢抱着手机玩,而且以年轻人居多,手机成为了生活中依赖的东西。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首先与内心太空虚、浮躁有关,正因为内心空虚,所以需要有东西来填充,而手机恰恰起到了填充的作用。”李主任说,生活不充实、生活太单一都是造成内心空虚的原因。 “另外,很多年轻人不会欣赏身边的事物,不会独处。独处是一种能力,现在的年轻人成长的环境大多在父母的宠爱之下,环境比较单一,缺少欣赏周围人和事的能力,一旦独处时就受不了了,甚至有人会恐惧独处,所以手机再次起到了填充作用。”李主任说。 很多人已经发展到了各个场合都不能离开手机,对此李主任建议,不妨让自己锻炼一下独处的能力,戒掉手机瘾。“独处会让人心平静下来,学会思考和欣赏,所以大家可以把手机放到一边,在一个安静的环境里单独待一会,慢慢培养这种能力,这有利于戒掉对手机的过分依赖。”李主任建议说。
案例分析题【案例一】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世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目前,我国正处在城市化发展的高峰,在今后10年内,将有8.7亿中国人生活在城市中,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一半,同时还将有87个城市拥有75万以上人口,成为名副其实的城市化大国。城市化已成为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和社会进步的强劲动力。 城市化在加速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同时,由于人口过于集中引起的社会矛盾产生的一系列“城市病”也随之而滋长。随着现代化的城市流动人口的增加,就业压力在增大,交通拥堵、环境污染、住房紧张、入托难、就医难等“城市病”也日趋严重,给人们的生存环境带来巨大挑战。为此,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了“健康城市”概念。 2010年上海成功举办了第41届综合性世博会,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是世博会第一次出现关于“城市”的主题。它从一个新的角度来审视和研究人类文明进步与城市发展的关系,紧紧抓住了现代社会中人们生活的热点问题,反映人类永恒追求的主题,富有创意,也体现了上海的城市特点。
案例分析题案例一: 郑老师是某校新来的老师,学校方面希望他担任八年级(2)班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
案例分析题【案例一】 2009年,某科研单位崔某因没能受聘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于是向单位领导提交了请调报告,要求允许其调离。考虑到崔某原本系高薪引进的高端人才,且其承担的科研项目尚未完成,与单位签订的聘任合同也未到期,于是单位决定暂不同意其调离。一气之下,崔某不辞而别,致使其所承担的科研项目被迫停止。单位领导多次电话联系崔某,要求其立即纠正违法行为,返回工作岗位,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案例分析题案例一: 以下是《十几减九》的教学片段:
案例分析题患者,男,30岁,呼吸急促,喉中哮鸣有声,胸膈满闷,咳不甚,痰少咯吐不爽,面色晦暗带青,口不渴
案例分析题1. 张三有一价值2万元的家传古画。张三与李四签订了买卖该古画的合同,古画价格为2万元。由于李四因单位有急事要出差,遂约定,李四五天后回来时,张三拿古画至李四家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第二天,酷爱收藏的王五知晓张三家有古画后,遂出价2.5万元购买古画,张三同意并当场将古画交给王五。某小偷甲从王五家偷得古画及贵重物品若干,逃跑途中将古画遗失,被钱六拾到。其后,钱六委托某拍卖公司拍卖古画,被外省收藏家刘七以2.2万元的价格拍得。一个月后,王五知道该情况,找到刘七要求返还古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