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用于血吸虫病的药物是
患者,男,45岁。农民,在夏秋季近2周每隔1天上午10点左右开始出现畏寒、高热、出汗,且高热有波动,约在下午3点发作停止,备感疲惫。面黄体弱,贫血貌。诊断发现新月形配子体,医生诊断为疟疾。下列可选用的抗疟药为()。
作用机制为改变虫体肌细胞膜的离子通透性,使肌细胞超极化,减少自发电位发生,使蛔虫肌肉松弛,虫体不能在肠壁附着而随粪便排出体外的抗寄生虫药是()
主要用于疟疾预防的药物是()。
阻止疟原虫在蚊体内的孢子增殖,控制传播的药物是
可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的抗疟药是()
广谱抗蠕虫药()。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者禁用的抗疟药是()
影响疟原虫叶酸代谢过程的抗疟药是()
临床作为控制复发和阻止疟疾传播的首选药的药物是()。
患者,男,45岁。农民,在夏秋季近2周每隔1天上午10点左右开始出现畏寒、高热、出汗,且高热有波动,约在下午3点发作停止,备感疲惫。面黄体弱,贫血貌。诊断发现新月形配子体,医生诊断为疟疾。下列可出现“金鸡纳”反应的药物是()。
通过改变虫体肌细胞膜的离子通透性发挥驱虫作用,适用于儿童,常见制剂为宝塔糖的药品为
作用机制与甲氧苄啶相同的抗疟药是( )。
破坏疟原虫的生物膜及蛋白质,最终导致虫体死亡的抗疟药是( )
下列情况不应首选红霉素的是( )。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者应禁用()
12岁以下儿童禁用的皮肤寄生虫感染治疗药物( )
以下属于哌嗪类驱虫药的是
我国研制的没有“金鸡纳”反应的抗疟药是
治疗蛔虫病、蛲虫病、钩虫病和鞭虫病的首选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