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选题下列关于合同履行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有______。
A.履行期限不明确的,债务人可以随时履行,但应当给对方必要的准备时间
B.履行方式不明确的,按照有利于实现合同目的的方式履行
C.履行费用的负担不明确的,由履行一方负担
D.价款不明确的,按照卖方确定的价款履行
多选题关于假释,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______
A.被假释的犯罪分子,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行使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自由的权利
B.对于犯杀人、爆炸、抢劫、强奸、绑架等暴力性犯罪的犯罪分子,即使被判处10年以下有期徒刑,也不得适用假释
C.对于累犯,只要被判处的刑罚为10年以下有期徒刑,均可适用假释
D.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假释考验期间再犯新罪的,不构成累犯
多选题根据《行政诉讼法》规定,相对人对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应当在知道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______内提起,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多选题下列情形中,构成职务侵占罪的是______。
A.甲与某私有企业经理王某相互勾结,利用职务便利,共同将该单位6万元资金非法据为己有
B.乙是某国有控股公司聘用的财务经理,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7万元公款据为己有
C.丙为某村委会主任,利用协助镇政府管理和发放防洪物资之机,将8万元防洪物资据为己有
D.丁是某市财政局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的10万元钱据为己有
多选题下列哪些纠纷可由原告经常居住地的人民法院管辖?______
A.对不在我国领域内居住的人提起的有身份关系的诉讼
B.对被监禁的人提起的诉讼
C.对下落不明或宣告失踪的人提起有关身份关系的诉讼
D.对被采取强制性教育措施的人提起的诉讼
多选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的职权有______。
A.公布法律
B.任免权
C.外交权
D.荣典权
多选题关于公务员是否可以兼职的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有______。
A.公务员退休后职随时可以到企业任职,发挥余热
B.担任领导职务的公务员在离职3年内,不得到与原工作业务直接相关的企业或者营利性组织任职
C.一般公务员在离职2年内,不得从事与原工作业务直接相关的营利性活动
D.公务员一律不得兼职,无论是在企业兼职,还是在其他机关兼职
多选题下面关于行政许可设定的说法,哪项是不正确的?______。
多选题下列情形中,应视为民事诉讼撤诉的有______。
多选题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主要包括______。
多选题甲、乙两村分别处于不同的两县,因土地所有权归属产生纠纷,向市人民政府申请解决,市人民政府作出了争议的土地所有权属于甲村的裁决,乙村不服,向上一级行政机关申请复议,复议决定改变了市人民政府的裁决,将争议的土地所有权裁决给乙村。对此,甲村不服,提起行政诉讼,此案哪个人民法院有管辖权?______
多选题甲乙两人分别出资4万元合伙经营一饭店,后因经营管理不善,用合伙财产清偿全部债务后,还欠丙4万元。现甲已经无力偿还该债务,丙对乙提出请求,乙只同意偿还2万元,为此引发纠纷。甲乙对所欠丙的债务负何种责任?______
A.无限按份责任
B.有限按份责任
C.无限连带责任
D.有限连带责任
多选题下列关于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的表述错误的是______。
A.侦查权、检察权和审判权由专门机关行使
B.无罪推定原则,是修订前的刑事诉讼法的一条非常重要的原则
C.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人民法院有义务保证被告人获得辩护
D.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是我国刑事诉讼中正确处理公、检、法三机关关系的一条原则
多选题根据《民族区域自治法》相关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指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______。
A.人民代表大会
B.人民政府
C.人民法院
D.人民检察院
多选题下列行政行为属于行政裁决的是______。
A.行政复议机关对行政纠纷的处理
B.专利管理机关对专利侵权纠纷的处理
C.乡人民政府对当事人土地权属纠纷的处理
D.县人民政府对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确认
多选题下列关于中央军事委员会负责制的表述, 正确的有( )
多选题下列关于行政处罚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两个行政机关针对同一违法行为不得给予两次以上的处罚
B.被处罚人不按期缴纳罚款,行政机关有权对其按日加罚款数额3%的罚款
C.行政机关对公民处以200元以下的罚款可以当场作出处罚决定
D.在行政处罚听证程序中听证主持人可以由调查取证人员担任
多选题张某因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被所在的城西区公安分局所属的小营派出所以自己的名义作出拘留10天的行政处罚决定,张某提起行政复议被维持后,他不服又提起行政诉讼,应以______为被告。
多选题下列内容反映了物权的法律特征的是______。
多选题下列选项中有关我国宪法规定的特定主体受庇护权的说法错误的有:
A.享有受庇护权的主体只能是外国人和无国籍人
B.给予特定主体受庇护的权利必须遵循对等原则
C.出于政治原因,包括刑事犯罪
D.取得受庇护权的特定主体在取得受庇护权后,相应取得我国国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