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背景材料: 某承包人承接了一段长为19km的公路路基工程。该项目位于微丘地区,公路路基填料为土方。承包人严格按照有关规范和要求进行施工。在路堤填筑过程中局部出现了“弹簧”。为了赶工期,施工单位采取了掺生石灰粉翻拌的方法处理,待其含水量适宜后重新碾压。 2.问题: (1)分析施工中可能造成路基局部出现了“弹簧”现象的原因有哪些? (2)对路基“弹簧”治理,除了背景材料中给出的方法外,还有哪些方法来治理?
问答题某施工单位承接了北方沿海地区某高速公路B合同段施工任务,该段有一座36×40m的预应力混凝土简支箱梁桥,合同工期为十五个月;采用长度为40~50m、直径为φ1.5m的桩基础,桥位处地层土质为亚黏土;下部结构为圆柱式墩、直径为φ1.3m,柱顶设置盖粱,墩柱高度为4~12m,桥台为重力式U形桥台。项目部为了降低成本,制定了先进的、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项目部的预制场和混凝土搅拌站布置示意图(图2-4):桩基础采用旋挖钻机成孔;墩柱钢筋骨架现场整体制作、吊装就位;墩柱施工采用钢模板,整体拼装完成后一次吊装就位;再在顶部钢筋四周插入木楔,让钢筋骨架居中,使钢筋保护层厚度得到有效控制。项目部根据施工组织设计提出了水泥、钢材、碎石和砂等几项大宗材料的采购计划,并邀请了几家材料供应商参加竞标。项目部组织了评标小组,为节约成本,评标的唯一标准就是价格,项目部最终选择了一家报价最低的材料供应商。[问题]
问答题背景材料: 某高速公路B标段,承建一座10m×30m连续箱形梁桥,5跨一联。设计基础为嵌岩桩,桩径1.5m;下部构造为双柱式墩,直径为1.3m,柱顶设置盖梁,墩柱高度为8~18m。施工人员提出如下墩柱施工方案: (1)对已完工的桩基,按要求凿去桩头到设计标高,调直桩头钢筋。 (2)墩柱钢筋骨架现场整体制作,与桩头钢筋绑扎焊接,受力主筋直径为22mm的Ⅱ级钢筋,主筋采用对焊工艺,按规定同一截面接头不超过50%,主筋下料长度为墩桩高度十锚入盖梁长度十搭接双面焊缝长度。采用25t吊车(起重臂长30m)整体吊装就位,焊接检查合格后,支撑牢固。 (3)墩柱模板采用其他工地使用过的旧钢模,其刚度、拼缝等满足要求。采用整体拼装、涂刷脱模剂后,一次整体吊装就位,再在顶部箍筋四周插入木楔,使钢筋骨架居中,使保护层厚度得到有效控制。 (4)按规范要求的工艺浇筑混凝土。 2.问题: 本施工方案中是否有错误,如有请指出并说明理由。
问答题某市越江隧道工程全部由政府投资。该项目为该市建设规划的重要项目之一,且已列入地方年度固定资产投资计划,设计概算已经主管部门批准,施工图及有关技术资料齐全。该项目拟采用BOT方式建设,市政府正在与有意向的BOT项目公司洽谈。为赶工期,政府方出面决定对该项目进行施工招标,因估计除本市施工企业参加投标外,还可能有外省市施工企业参加投标,故招标人委托咨询单位编制了两个标底,准备分别用于对本市和外省市施工企业投标价的评定。招标过程中,招标人对投标人就招标文件所提出的所有问题统一作了书面答复,并以备忘录的形式分发给各投标人,为简明起见,采用表格形式见下表。
质疑答复备忘录
序号
问 题
提问单位
提问时间
答 复
1
…
n
在书面答复投标人的提问后,招标人组织各投标人进行了施工现场踏勘。在投标截止日期前10d,招标人书面通知各投标人,由于市政府有关部门已从当天开始取消所有市内交通项目的收费,因此决定将收费站工程从原招标范围内删除。
问题
问答题背景材料: 某承包商中标某高速公路的机电系统。该高速公路的管理体制为二级:收费站→收费分中心。其中收费系统的收费视频监视子系统作为分项工程进行施工,并采用收费站和收费分中心二级监视方式。该子系统的摄像机包括广场摄像机、车道摄像机、收费亭摄像机、金库摄像机、监控室摄像机,并配有监视器、视频切换控制矩阵、数字录像设备等。 2.问题: (1)请根据背景中的设备,简述其收费视频监视子系统的功能。 (2)广场摄像机的具体安装要求。
问答题针对事件四,施工单位停工的做法是否正确?说明理由。
问答题背景材料:
某公路隧道最大埋深约150m,设计净高5.0m,净宽14.0m,隧道长1580m。隧道区域内主要为微风化黑云母花岗岩,隧道区域内地表水系较发育,区域内以基岩裂隙水为主,浅部残坡积层赋存松散岩类孔隙水,洞口围岩变化段水系较发达。施工单位在施工组织设计中认真做好了隧道的供水(采用机械站供水,洞内有地下水源)和供电设计。
问题:
问答题背景材料:
某施工单位中标承包AB路段双向4车道高速公路交通工程的施工。该路段全长105km,设计速度100km/h,有8个互通式立交,采用封闭式收费,使用非接触式IC卡,全线设8个匝道收费站,收费站监控室有人值守进行收费管理,设一个监控、收费及通信分中心,并且在监控中心值班大厅进行收费和监控的集中监视和控制。收费站(包括车道计算机等)、收费分中心、监控分中心计算机系统都是独立的局域网,并相互连接组成广域网。
该工程在实施中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1:在施工准备阶段,项目部积极组织人员编写了施工组织设计。针对交通工程的特点,在施工组织设计中重点考虑土建、管道、房建施工进度安排,以及施工顺序及工艺的内容。
事件2:为了争取施工时间,当监控分中心的大屏幕投影机到货后,施工人员马上在现场开箱,并对其规格、数量进行了检查,随即进行了安装。
事件3:在监控、收费、通信系统的安装和单体测试完成后,随即准备进行系统调试和交工。
问题:
问答题某高速公路项目,路面面层为沥青混凝土,基层为级配碎石,项目经理部决心精心组织、科学施工,搞好现场技术质量管理,做了包括如下环节的工作。 (1)项目经理部由总工程师组织进行了技术交底; (2)为真正落实公司的现场技术管理制度制定了执行细则,其中,为避免放样偏位,特别强调了落实测量双检测; (3)将以下三项作为沥青混凝土面层施工质量控制关键点: 1)基层强度、平整度、高程的检查与控制。 2)沥青材料的检查与试验。 3)集料的级配、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和试验。 (4)铺筑了沥青混凝土试验段; (5)在底面层施工前,进行了测量放样和基层清扫; (6)加强质量检查控制,如开工前检查、工序检查和工序交接检查等。 [问题]
问答题背景材料:
某路桥公司在某地承建了一座特大型斜拉桥工程,工程开工前,项目部拟定了有关技术交底的要求如下:
(1)技术交底按如下方式进行:
1)技术交底应按不同层次、不同要求和不同方式进行,应使所有参与施工的人员掌握所从事工作的内容、操作方法和技术要求。
2)项目经理部的技术交底工作由项目经理组织和主持实施。
3)总工负责向班组交底。
4)对于分包工程,项目经理部应向分包单位详细地就承包合同中有关技术管理、质量要求、工程监理和竣工验收办法以及合同中规定双方应承担的经济合同法律责任等内容进行全面交底。
(2)技术交底应包含以下内容:
1)承包合同中有关施工技术管理和监理办法,合同条款中规定的法律、经济责任和工期;
2)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特点、质量要求;
3)工程合同技术规范、使用的工法或工艺操作规程;
4)材料的特性、技术要求及节约措施;
5)季节性施工措施;
6)试验工程项目的技术标准和采用的规程;
7)适应工程内容的科研项目、四新项目和先进技术、推广应用的技术要求。
2.问题:
(1)作为一名建造师,你认为技术交底的方式中有何不妥之处?请指出,并改正。
(2)技术交底的内容是否完善?如不完善,请补充。
问答题某高速公路大桥(65+3×110+65)m上部结构为变截面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箱梁采用三角斜拉带式挂篮进行悬臂浇筑法对称施工。施工方在施工中以线形控制、边跨及跨中合龙段混凝土裂缝控制、张拉吨位及预应力束伸长量控制作为质量控制关键点。 完成下部结构施工后,承包人先复测了墩台顶面高程和桥轴线,然后开始制作和安装扇形托架作为0号、1号块的工作平台,接下来立模、钢筋制作、浇筑0号和1号块混凝土。混凝土强度符合要求后,进行了预应力束张拉、孔道压浆,在梁底和墩顶之间浇筑临时混凝土垫块作为临时固结措施。 组装挂篮、箱梁模板安装校正就位、钢筋制作、混凝土浇筑,混凝土强度满足要求后开始预应力束张拉、孔道压浆、拆模。移动挂篮就位,准备下一梁段的施工…… 合龙段劲性骨架制作就位、张拉临时束、箱梁合龙段混凝土施工,混凝土强度满足要求后进行预应力束张拉、孔道压浆、解除临时固结措施,将梁体转换成连续梁体系。 [问题]
问答题背景材料:
北京附近某高速公路,是国家的重点建设项目,全长199km,为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路面全宽22.5m,表面层为沥青混凝土。结构为:20cm厚石灰稳定土底基层,18cm厚石灰粉煤灰稳定碎石基层,19cm厚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以及4cm厚沥青混凝土表面层,5cm厚沥青混凝土中面层,6cm厚沥青混凝土地面层,施工单位施工时,在基层上喷洒了透层油,且不能及时铺筑面层,并还需开放交通。其主要施工具体做法如下:
(1)清扫路基表面,并使表面干燥。
(2)洒布沥青。透层沥青洒布后应不致流淌,透入基层应有一定深度,最好在表面形成油膜。
(3)遇大风或将下雨时,不喷洒透层油。当气温低于10℃或路面潮湿时禁止喷洒。
(4)喷洒粘层后,严禁车辆行人通过。
(5)撒布适量石屑。
(6)用轮胎压路机稳压,并控制车速。
问题:
问答题(五)某建设单位准备建一条公路,预算投资400万元,建设工期为10个月。工程采用公开招标的方式确定承包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和相关法律的规定,建设单位编制了招标文件,并向当地有关部门提出了招标申请书,得到了批准。
建设单位依照有关招标投标程序进行公开招标。
由于该工程在设计上比较复杂,对参加投标单位的主体要求是最低不得低于二级资质。
拟参加此次投标的五家单位中A、B、D单位为二级资质,C单位为三级资质,E单位为一级资质。C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是建设单位某主要领导的亲戚。建设单位招标工作领导小组在资格预审时出现了分歧,正在犹豫不决时,C单位提准备组成联合体投标。经C单位的法定代表人的私下活动,建设单位同意让C与A联合承包工程,并明确向A暗示,如果不接受这个投标方案,则该工程的中标将授予B单位。A为了获得该项工程,同意了与C联合承包该工程,并同意将部分工程交给C单位施工。于是A和C联合投标获得成功。A与建设单位签订了《公路工程施工合同》,A与C也签订了联合承包工程的协议。
问题
问答题背景材料:
某水泥混凝土路面工程,其工程量为50000m2,分散拌合,手推车运送混凝土,路面厚度20cm。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预算定额(部分)如下表:
工程内容:1)模板制作、安装、拆除、修理、涂脱模剂;2)传力杆及补强钢筋制作安装;3)混凝土配运料、拌合、运输、浇筑、捣固、真空吸水、抹平、压纹、养生;4)切缝、灌注沥青胀缩缝。
单位:1000m2路面及1t钢筋
顺序号
项目
单位
代号
分散拌合、手推车运输混凝土
集中拌合、汽车运输混凝土
钢筋
第一个1km
每增运1km
路面厚度(cm)
20
每增减1
20
每增减1
20
每增减1
1
2
3
4
5
6
7
1
人工
工日
1
339.2
14.2
246.8
9.6
—
—
7.9
2
C35号水泥混凝土
m3
—
(204.00)
(10.20)
(201.00)
(10.20)
(204.00)
(10.20)
—
3
锯材
m3
11
0.130
0.010
0.130
0.010
—
—
—
4
Ⅰ级钢筋
t
16
0.004
—
0.001
—
—
—
0.359
5
Ⅱ级钢筋
t
17
—
—
—
—
—
—
0.666
6
型钢
t
34
0.47
—
0.047
—
—
—
—
7
30~22号钢丝
kg
154
—
—
—
—
—
—
5.1
8
12.5号水泥
t
243
82.824
4.444
82.821
4.444
—
—
—
9
石油沥青
t
260
0.110
—
0.110
—
—
—
—
10
煤
t
266
0.024
—
0.024
—
—
—
—
11
水
m3
208
240
12
240
12
—
—
—
12
中(粗 )砂
m3
286
97.92
4.90
97.92
4.90
—
—
—
13
啐石
m3
321
169.32
8.47
169.82
8.47
—
—
— 2.问题:
(1)试计算该工程的劳动量。 (2)当工期要求为150d时,所需的劳动力数量是多少?
问答题(一)某业主与W工程公司依据FIDIC条款格式,订立了某公路工程的施工合同。合同规定:采用单价合同,因设计变更而发生的工程量变化,按实调整;同时视具体的变动情况,业主与承包商商谈变更后的单价。合同工期为18天,工期每提前1天奖励2000元,每拖后1天罚款4000元。W工程在开工以前及时提交了施工网络进度计划(见下图),并得到业主的批准。工程施工过程中发生如下事件:1.因工程师提供的数据有误,导致在基坑土方开挖时,将地下电缆挖断,造成施工现场停电,使工作B和工作C的工效降低,作业时间分别拖延1天和2天;多用人工18个和11个工日(假设人工工日单价为25元/工日,应由甲方补偿的人工窝工和降效费为12元/工日);B工作自有施工机械每天折旧费为615元,C工作自有施工机械每天折旧费为310元。2.K工作中,原施工组织设计采用50t轮胎式起重机(自有机械,设备折旧费为796元/天),但开工前该设备恰好出现故障需要大修,且考虑到现场的实际情况,W公司外租一台120t履带式起重机,租赁费为1000元/天,工期缩短1天。3.因施工中意外发现一条地下管线,且在业主提供的施工图纸中没有标明。经业主同意,工作H的工程量增加20m3,该工作维持综合单价为95元/m3不变;工作G原有工程量为200m3,现工程量减少20m3,单价由78元/m3,调整为88元/m3。相应的工期没有变化。4.I、J工作为钢筋混凝土项目,因在冬季施工,按照有关规范的规定,在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采取了冬季施工措施,使这两项工作的作业时间均延长了2天,使用防冻剂等措施费分别为2000元、850元。其余各项工作的实际作业时间和费用均与原计划相符。[问题]
问答题背景资料某承包人承接了一座大桥工程,该桥采用1.6m的桩基础,桩长约25~32m;桥位处地层均为天然砂砾,地下水位在原地面下约1.5m处。其桩基主要施工过程如下。平整场地、用水准仪进行桩位放样、埋设钢护筒、选用正循环回旋钻机作为成孔钻机,终孔检查合格后,采用抽浆法进行清孔排渣;根据《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对成孔的孔位、孔深、孔径及泥浆相对密度检验合格,孔底沉淀厚度检验合格。钢筋笼骨架在现场分段制作、吊装、搭接焊接长、钢筋笼放人孔内,然后将导管沉放到距桩底0.25m处,开始灌注水下混凝土。在灌注混凝土过程中,导管埋入混凝土的深度在1m以内。在距桩顶5m处发生堵管,施工人员采用了转动导管的方法试图疏通导管。为了减小混凝土灌注过程中因混凝土初凝导致导管堵塞的风险,经施工单位项目总工同意,在混凝土中掺入了适量的缓凝剂,混凝土的坍落度为16cm。[问题]
问答题背景材料:
某承包人承接了一段高速公路路基工程,路基填料为土方。为确保项目的工期、质量、安全和成本,项目部制定了施工方案和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在路基施工中特别强调了土方路基施工的如下质量控制关键点:
(1)施工放样与断面测量。
(2)保证填土材料合格。
问题:
问答题
某施工单位在某桥梁工程施工过程中,为落实成本控制目标,进行了项目成本考核,在结合项目施工方案、施工手段和施工工艺等的基础上,针对项目不同的管理岗位人员,分别确定了成本目标责任制,现摘录该施工单位合同预算员的管理责任如下:
(1)参加对外的经济合同的谈判和决策;
(2)科学合理地布置施工现场平面,为文明施工减少浪费创造条件;
(3)及时反馈和研究工程发生的变更,做好索赔,增加收入; (4)要严格执行限额领料制度;
(5)根据需要安排机械施工,减少机械使用成本; (6)控制非生产支出。
[问题]
问答题承担某公路工程项目施工任务的某施工单位根据有关文件和资料对该公路工程质量控制设置了关键点,该工程技术总负责人负责对技术文件、报告、报表进行了审核和分析,在具体施工中遇到以下情况:
(1)由于第三方的原因,该工程被迫停工,停工时项目经理组织有关人员对其质量进行了检查,均合格,停工15d后复工,项目经理在未检查的情况下指示继续施工。
(2)在某关键工序施工完毕后,为确保工序合格,由施工人员对其质量进行自检后,达到合格标准,紧接着便开始下道工序的施工。
问题
问答题{{B}} 背景资料{{/B}}
某高速公路项目,路面面层为沥青混凝土,基层为级配碎石,项目经理部决心精心组织、科学施工,搞好现场技术质量管理,做了包括如下环节的工作:
——项目经理部由总工程师组织进行了技术交底;
——为真正落实公司的现场技术管理制度制定了执行细则,其中,为避免放样偏位,特别强调了落实测量双检测;
——将以下a)、b)、c)三项作为沥青混凝土面层施工质量控制关键点:
a)基层强度、平整度、高程的检查与控制
b)沥青材料的检查与试验
c)集料的级配、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和试验
——铺筑了沥青混凝土试验段;
——在底面层施工前,进行了测量放样和基层清扫;
——加强质量检查控制,如开工前检查、工序检查和工序交接检查等。
问题1.你认为项目经理部的技术交底存在什么问题,如何纠正?应分别在什么层面上进行技术交底?
2.除技术交底制度,还应执行好哪些现场技术管理制度?请说明测量双检制的主要内容。
3.对沥青混凝土面层施工,还应设置哪些质量控制关键点?
4.铺筑沥青混凝土试验段的目的是什么?
5.底面层施工前,除测量放样和清扫基层外,还要进行什么重要工序?
6.请列出其他现场质量检验控制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