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工程交工验收必须具备的条件包括______
下列有关粗集料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下列方法中,不属于预测塌方常用方法的是______
背景某施工单位承接了长68km的平原地区某新建高速公路路面施工,路面面层采用C30水泥混凝土,基层为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为级配碎石,土路肩采用M7.5浆砌片石加固。路面结构如下图所示。路面结构设计图施工单位采用中心站集中拌和法施工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采用轨道式摊铺机施工面层。在进行混凝土面层铺筑前,施工单位做的准备工作有:模板的加工与制作、测量放线、模板支立、摊铺机就位和调试。现将施工单位的部分技术要点摘录如下:(1)确定基层水泥用量:根据规范“当水泥稳定中、粗粒土做基层时,应控制水泥剂量不超过6%水泥剂量”,为达到最佳强度要求,施工时的水泥用量采用规范规定的最大值6%。(2)施工中采用一次性塑料模板。(3)模板拆除应在混凝土抗压强度不小于5.0MPa时方可进行。(4)根据拌和物的黏聚性、均质性及强度稳定性试拌确定最佳拌和时间。(5)混凝土入模前,应检查坍落度,控制在配合比要求坍落度±1cm范围内。(6)清除接缝中夹杂的砂石等后,及时做灌浆处理。[问题]
下列关于仰拱和底板施工要求说法错误的是______。
湿陷性黄土组成中含量最大的是______。
投标人编写投标文件应当不包括_____。
根据公路工程质量事故等级标准,下列所述为二级重大质量事故的是______。
背景某施工企业承包了一段长36.8km的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工程,路面单幅宽11.25m。路面结构形式为:基层为两层18cm的石灰粉煤灰稳定碎石;底基层为一层18cm的石灰粉煤灰稳定碎石;沥青混凝土面层为7cm的下面层、6cm的中面层和5cm的SMA表面层;桥上只铺5cm的SMA表面层,隧道内为水泥混凝土路面。项目经理部人员进场后,完成了经理部的建设和设备的进场工作。施工平面布置示意图如下图所示。合同规定沥青材料由业主提供,基层、底基层的地方材料由施工单位自采。材料管理人员在查看过料场,进行了价格比选后,就开始进料。项目经理部按照各项要求,在完成了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后,开始施工石灰粉煤灰稳定碎石底基层。施工中,施工人员发现其中一段800m长的底基层出现了大量裂缝和破损,经检查是由于路基质量差所致,路面施工单位拟向路基施工单位提出索赔。[问题]
级配砾石或天然砂砾用做基层或底基层,其颗粒组成应符合相应的试验规程的要求,且级配宜接近( )。
钻孔灌注桩施工的主要工序有:埋设护筒、( )、( )、清底、钢筋笼制作、吊装、灌注水下混凝土等。
下列能改善混凝土拌和物流变性能的外加剂是( )。
背景材料:某高速公路隧道为双线分离式隧道,左线起讫桩号为ZK9+680~ZK10+303,全长623m,右线起讫桩号为YK9+683~YK10+305,全长622m。隧道净空宽度为10m,净空高度为6.49m,该隧道右线(地质)纵断面图如下图所示。图中水文、地质概况如下:A段:围岩为中风化灰岩,岩质坚硬,岩体破碎;属浅埋段。[BQ]=280~330。存在少量裂隙水。B段:围岩为弱风化灰岩,岩质坚硬,岩体呈块状,完整性好。[BQ]=396~440。存在裂隙水,以渗水为主。C段:围岩为中、弱风化灰岩,岩质坚硬,岩体呈块状、破碎状。存在F1断裂破碎带。[BQ]=220~245。以渗水为主,可能产生瞬时涌水。根据围岩分级的综合评判方法,该右线隧道围岩分布有Ⅲ、Ⅳ、Ⅴ级围岩。为确定YK9+730~YK9+790(B段中前部分)施工方法,承包人对预裂爆破和光面爆破的工艺特点进行了比较(见下表),结合本段的地质特点,决定采用预裂爆破方案施工。根据水文、地质条件以及开挖断面的宽度,承包人拟对YK9+790~YK9+974段采用全断面开挖施工、初次支护采用“钢筋网片+喷射混凝土+锚杆”方案。问题:
桥涵的跨径小于或等于50m时,宜采用_____。
背景 某市外环路路基平均填土高度13m。该路段因沿黄河大堤,地下水位高(现有黄河河床标高比路面设计高程高出2~3m),而且处于雨季积水地区。土质大部分为黄河粉砂土,少量亚黏土,全线大部分路段为软弱地基路段(地基承载力平均10~80kPa)。因此,设计单位与施工单位共同研究,依据当地材料状况、施工条件与工期要求,采用以下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 (1)换填。K1+000~K1+350,长350m;K3+775~K4+270,长495m。两段粉砂土路段,生活垃圾堆放点和居民旧生活区,在清除垃圾及民用拆迁旧房基,挖至原粉砂土地层后,做二灰土(2:8),犁拌,厚度40cm,碾压密实度90%以上;经土工检测后再做二灰稳定碎石层40cm。 (2)K1+780~K1+980,长200m路段,地下水位高,有较多岩石,采用挂网式坡面防护。 (3)K6+200~K6+350,长150m,位于黄河沉砂池上,粉砂土质、含水量大,地下水位高,采用袋装砂井垂直排水固结。袋装砂井施工工艺程序如下:整平原地面→机具定位→沉入砂袋→埋砂袋头。 (4)在施工至K5+200~K5+350时,由于该路段缺乏地质资料,未发现软土,地基未做加固设计。在填土至5.8~6.3m时发生滑塌,因征地困难,不能做反压护道,施工方考虑工期时间要求充裕,淤泥层厚度≤3m,决定采用自然挤淤处理。 [问题]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组成设计流程正确的是( )。
水泥混凝土路面横向裂缝产生的原因有______。
梁桥和拱桥中常采用的重力式桥台为______。
下列不属于公路供配电系统的组成的是______。
某二级公路K合同段(K22+300~K44+000),主要为路基土石方工程和支挡工程。本地区岩层构成为泥岩、砂岩互层,抗压强度20MPa左右,地表土覆盖层较薄。在招标文件中,60%挖方为石方,填方路段填料由挖方路段调运,施工过程部分事件摘要如下:事件1:施工单位在路段开工后发现,路基挖方土石比例与招标文件中的比例相差较大,施工单位以书面形式向项目法人提出工程设计变更的建议,增加费用23.4万元。结合实际情况,设计单位签发了“设计变更通知单”,项目法人对设计变更进行了审查,同意实施。事件2:在填筑路堤时,施工单位采用土石混合分层铺筑,并用平地机整平每一层,最大层厚40cm,填至接近路床底面标高时改用土方填筑。局部路段因地形复杂而采用竖向填筑法施工。事件3:针对K41+200~K41+320的沿河路基,设计为浆砌块石路肩挡土墙(如图5-1所示),挡土墙最大高度为11.2m。施工单位在施工中,在墙身的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60%时,对墙背土进行回填,采用重型压路机进行碾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