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资料】 某桥梁工程,其基础为钻孔桩。为了保证工程质量,项目经理部组成了以总工程师为组长的质量控制小组。 确定了钻孔桩的质量控制点。内容包括桩位坐标控制、泥浆指标控制、导管接头质量检查与水下混凝土的灌注质量等。 该桥梁由A公司总承包,其中桩基础施工分包给B公司,建设单位委托了C公司进行监理。 A公司要求B公司在施工前复核了该工程的原始基准点、基准线和测量控制点,在经A公司技术人员审核签认后,指令B公司进行该桥桩基础的施工。该桥1号桥墩桩基础施工完毕后发现整体桩位(桩的中心线)沿桥梁中线偏移,偏移量超过了规范允许的偏差。经检查发现,造成桩位偏差的原因是桩位施工图尺寸与总平面尺寸不一致所致。于是,A公司与监理公司共同商议按以下方案处理,并由A公司指令B公司尽快组织实施: (1)补桩; (2)承台的结构钢筋适当调整,外形尺寸做部分改动。 B公司在接到A公司的指令后迅速组织了实施,同时向监理工程师提出了索赔意向通知,并在补桩施工完成后第5天提交了索赔报告: (1)要求建设单位赔偿整改期间机械、人员的窝工损失; (2)增加的补桩应予以计量、支付。 理由是A公司是总承包单位,B公司的桩位放线成果已由A公司审核签认,而桩体本身并没有问题。 问题:
桥梁上部结构施工,在峡谷或______的河段上可采用缆索吊装施工的方法。
公路工程质量事故分为______三类。
V级及以上围岩中,仰拱与掌子面的距离不得超过( )m。
验算模板的刚度时,结构表面外露的模板,变形值不得超过模板构件跨度的( )。
关于隧道施工爆破作业安全技术要求的说法,正确的有______
场景 某大桥施工过程中墩台基础位于地表水以下,桥位区地质条件为:水深3m,流速为2m/s,河床不透水,河边浅滩,地基土质为黏土。某施工单位中标获得该座桥梁的施工任务。该施工单位决定采用围堰法对承台的施工和石砌墩台的施工方法。该桥梁的承台体积约为180m3,承台基坑开挖深度为5m。 施工单位项目部对该工程的施工现场的生产要素管理做了详细的安排,施工的组织形式采取矩阵式管理组织形式。施工中所使用的钢材为预应力钢绞线。 为了查对复核施工单位所交付的桥涵中线的位置,三角网基点及水准基点等桩志和有关测量资料,其业主应检查,复核测量桩志。 施工单位在挖除承台底层松软土、换填10~30cm厚沙砾土垫层使其符合基底的设计标高并整平后,即立模灌注承台混凝土。为控制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构造裂缝,施工单位采取了有效的防治措施,避免了该问题的发生。 根据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在封闭式收费系统中,下列选项中属于出口车道计算机系统设备的有______。
关于堆载预压的目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
下列关于沥青混合料压实的有关说法错误的是______。
级配碎石路拌法施工平地机摊铺混合料时,其松铺系数约为______
护栏按结构可分为缆索护栏、波形梁护栏、混领土护栏,其中,波形梁护栏板又分为双波和( )两种。
关于工地焊接施工要点,叙述正确的有______。
用于大桥的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进场时,除应按出厂合格证和质量证明书核查锚固性能类别、型号、规格及数量外,还应进行______等验收工作。
现场工程质量检查分为______
根据工程技术档案管理的要求,工程完工验收后,施工单位应交建设单位保管的资料有( )
路基压实过程施工中导致局部出现“弹簧”现象,可能原因有( )。
公路电力供电应根据用电容量、工程特点和______来选用地方可靠电源。
【背景资料】某双向四车道一级公路运营10年后,水泥混凝土面板破损严重,拟进行改建。设计方案为:对旧水泥混凝土路面采用碎石化法处理,然后加铺沥青混凝土面层,同时在公路右侧土质不稳定的挖方路段增设重力式挡土墙面及碎落台如图所示。某施工单位通过投标承接了该工程。图路基横断面示意图事件1:旧水泥混凝土面板破碎前,施工单位对全线的排水系统进行设置和修复,并将公路两侧的路肩挖除至与旧路面基层顶面同一高度,对全线存在的严重病害软弱路段进行处治。事件2:路面碎石化施工的部分要点摘录如下:(1)路面破碎时,先破碎行车道2和行车道3,再破碎行车道1和行车道4;(2)两幅破碎一般保证10cm左右的搭接破碎高度;(3)为尽量达到破碎均匀效果,破碎过程中应保持破碎机行进速度、落锤高度、频率不变;(4)对暴露的加强钢筋尽量留在碎石化后的路面中。事件3:铺筑沥青混凝土时,上、中、下面层的铺筑拟采用线性流水作业方式组织施工,各面层铺筑的速度见下表。各面层铺筑的速度表表项目铺筑速度(延米·d-1)上面层600中面层700下面层650事件4:建设单位要求将上面层的粗集料由石灰岩碎石变更为花岗岩碎石,并要求施工单位调查、上报花岗岩碎石的预算单价。施工单位对花岗岩碎石调查如下:出厂时碎石原价为91元/m3,每立方米碎石的运杂费为4.5元/km。花岗岩碎石厂到工地的平均运距为22km,场外运输损耗率为4%,采购及保管费率为2.5%。【问题】
【背景资料】某施工单位承接了一段路基工程施工,其中K8+780~K8+810为C20片石混凝土重力式挡土墙,墙高最高为12m,设计要求地基容许承载力不小于0.5MPa。片石混凝土挡土墙立面示意图如下图所示。挡土墙施工流程为:施工准备→测量放线→基槽开挖→验基→地基承载力检测→测量放线→搭脚手架→立模加固→浇筑混凝土并人工摆放片石→拆除模板交验→养护。图片石混凝土挡土墙立面示意图施工中,采用挖掘机开挖基槽,分段开挖长度根据现场地质情况确定。机械开挖至基底设计标高以上0.3m时,重新进行测量放线,确定开挖正确且不偏位的情况下改用人工清理基底,开挖至设计标高后,用蛙式电动夯将基底夯实,使压实度达到90%以上,检测基底承载力,发现部分基底承载力为0.45MPa。地下水对该基槽无影响。模板采用钢模板分片拼装后,再按设计位置分段拼装,模板在安装前进行了打磨、并刷脱模剂。每段拼完后,四边挂线调整模板直顺度,符合质量要求后固定。施工单位采用拌和站集中拌制混凝土,搅拌运输车运输混凝土,混凝土到达现场后,通过溜槽灌注,混凝土自由落体高度不大于2m。采用插入式振动棒振捣密实。混凝土分层浇筑,每层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加填一层片石。片石在填放前用水冲洗干净,片石的强度不小于30MPa,片石的最大尺寸不大于结构最小尺寸的1/4,最小尺寸不小于15cm。施工单位在施工中注重控制片石投放质量,保证了净间距不小于15cm,片石与模板间的净间距不小于25cm,片石体积不超过片石混凝土总体积的30%。拆模在混凝土强度达到2.5MPa进行,同时考虑拆模时混凝土的温度(由水泥水化热引起)不能过高。模板的拆除顺序遵循先支先拆、后支后拆的原则进行。拆模后,混凝土表面局部出现蜂窝缺陷,但确认施工过程中未出现漏浆及模板变形、跑模现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