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测量准确度是指测量结果与( )之间的一致程度。
单选题计算合成标准不确定度:u
c
(y),计算时应考虑各输入量之间是否存在值得考虑的______,对于非线性数学模型则应考虑是否存在值得考虑的高阶项。
单选题下列关于计量基准描述正确的是______。
单选题企业中的实用计量是属于( )。
单选题乡镇企业建立本单位各项最高计量标准,须向()申请考核。
单选题对某一测量仪器在参考条件下,通过检定确定了该测量仪器各点的示值误差,该误差是______。
单选题死区是指“不致引起测量仪器响应发生变化的激励______变动的最大区间”。
案例分析题 某法定计量检定机构在接受评审组评审时,某评审员在一间实验室对其申请考核的一个项目进行评审。评审员询问检定人员这一项目是依据什么文件实施检定、校准的,检定人员立刻拿出所依据的国家计量检定规程,并告诉评审员这一规程今年进行了修订,我们已经换了最新版本的检定规程。评审员随后检查了该项目使用的设备、环境条件,以及进行检定、校准的原始记录。评审员发现其设备并未按新规程进行补充,原始记录的格式仍然是修订前的内容。评审员让检定人员说说新旧规程有什么不同,他们认为两者差不多。
案例分析题 某市属企业从日本购买了一台准确度等级很高的压力计量标准,向当地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申请计量标准考核,考核合格后,就对外开展压力表的检定工作。
案例分析题 计量校准人员小王有这样的工作习惯。他每次进行实验操作时先将实验数据和计算记录在一张草稿纸上。待做完实验后,再将数据和计算结果整整齐齐地抄在按规定印有记录格式的记录纸上,草稿纸则不再保存。有一次,因对某仪器的校准结果引起关于仪器质量的索赔纠纷,用户方告到法院,将通过法院裁决。这台仪器正是校准人员小王校准和出具校准证书的。法院在调查时要求提供校准原始记录,但由于提供的是抄件,法院认为不能作为凭证,给调查和判断造成麻烦。
案例分析题 某一个计量检定机构正在筹建一项新的计量标准,准备开展计量检定工作。在计量标准装置安装完毕进行调试时,企业送来了2台计量器具需要使用新的计量标准进行检定。该机构为了满足企业的需要,就帮助企业进行了检定,并出具了检定证书。请问该机构的做法是否正确?
案例分析题 某授权计量检定机构请老马做计量标准到期复查的模拟考核。 (1)老马要求建标单位拿出准备递交的申请考核资料,检定员小何拿出《计量标准考核(复查)申请书》、计量标准器及主要配套设备检定或校准证书、检定或校准结果的重复性试验记录和计量标准的稳定性考核记录、仪器设备说明书等。问哪些资料是属于不要求提供的?还缺少哪些资料? (2)老马发现上级机构出具计量标器检定证书的日期分别是2013年10月、2014年8月、2016年8月,老马问2015年的证书在哪儿,小何说可能是那年忙于实验室搬迁耽误了,然后拿出了该计量标准的期间核查记录,说此项计量标准几年来核查稳定性很好的。请分析并指出不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计量技术规范的情况,并说明正确的做法。
案例分析题 检定员小王请教实验室主任:标准物质作为计量标准时应当怎么管理? 主任回答:我们实验室的标准物质由专人购买、统一保存,有清单和发放登记。 小王又问:为什么有些标准物质有证书而有些没有证书?有些注明了有效期,而有些没有注明? 主任说:这些标准物质都是我们向国内一些权威机构或化工商店购买的,买的时候,人家给什么证书、资料,我们就接受什么,技术指标都在各个瓶子标签上标着,至于有效期,他们没有说明,我们也不知道,有的标准物质已经买了多年,但用量不大,一直在用。据我所知,我们同行的一些单位目前也是这样管的。
案例分析题 考评员老马在现场考评某项计量标准时,发现该项目使用的原始记录格式是已作废版本计量检定规程中规定的格式。老马知道新版检定规程在检定项目和方法上比旧版本有较大变化,记录的格式也相应有较大改变。老马问检定人员:“你们现在执行的是新规程还是旧规程?”检定员回答说。“执行的是老规程,新规程还没有买回来”,老马又问:“原始记录格式怎么是旧的?”检定人员回答:“旧原始记录印得比较多,为了不浪费,所以仍然使用,总不能把这些空白记录都当废纸卖了吧。”老马认为回答有道理,就不再继续追查记录的实际执行情况
案例分析题 某市级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设置的法定计量检定机构正在筹建一项新的最高计量标准,准备开展计量检定工作。在计量标准装置安装完毕进行调试时,企业送来了2台计量器具需要使用新的计量标准进行检定。该机构为了满足企业的需要,就帮助企业进行了检定,并出具了检定证书。请问:法定计量检定机构筹建中的某项最高计量标准是否能够对外开展计量检定并出具计量检定证书?
案例分析题 某计量技术机构的内审员在内部审核活动中采用从工作流程的某一环节上随机抽取一个或多个工作对象,跟踪调查其在整个工作流程中是否按照管理体系的规定执行,以检查管理体系文件贯彻执行的情况。他在一个实验室随机抽取了一份校准原始记录。 内审员首先要求调出该被校准计量器具的受理和接收记录。校准人员根据原始记录上被校准计量器具名称和委托单位名称及受理单编号,很快调出了接收时的记录。受理单上记录了委托单位的名称、联系人、联系电话和传真电话号码、被校准计量器具名称、型号规格、出厂编号、委托方要求的校准项目、接收时外观检查的记录,其中特别提醒该仪器适用电压为110V。 内审员询问此次校准依据的技术文件是什么,校准人员出示了自编的校准方法文件。内审员看到该文件上有文件编号,盖有受控章,有受控号,有编写、审核、批准人员签名。方法文件的附件是一份校准结果不确定度分析报告,给出了校准和测量能力。内审员通过核对发现原始记录上校准项目与校准方法文件要求相同,但未记录校准结果不确定度。 内审员又对照原始记录检查了本次校准使用的计量标准器及配套设备,查阅了这些设备的档案、设备使用记录和设备标识。检查结果表明标准器和配套设备都按时进行了周期检定和期间核查,设备状况良好,状态标识齐全。 内审员检查了在记录上签名的校准员、核验员的校准资质证件,其中校准员证件上包含了该校准项目,核验员的证件上却没有此校准项目。内审员问核验员怎样审核时,核验员说他只看一看记录是否规范,有没有涂改,就可以了,不需要知道具体的校准技术。 内审员要求检查校准证书。校准人员通过原始记录上记录的出具校准证书编号,顺利找出了校准证书副本。内审员核对了证书上有关被校准计量器具、使用的校准方法、计量标准器,以及校准结果数据等信息都与原始记录一致。但发现证书上有实验时的环境条件:温度20℃,湿度60%,给出了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数据,这些信息是原始记录上没有的。内审员问为什么不记录温度、湿度。校准人员说实验室是恒温的,每天差不多,又有恒温机房人员每天做温度、湿度记录,检定、校准原始记录就不记了。内审员进一步向恒温机房追查了当天的记录,上面显示上午和下午的记录是温度25℃湿度85%,已超出了方法文件中规定的环境条件要求。 内审员又问记录中为什么没有记录此次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的计算数据。校准人员说在校准方法文件附件中已经做过分析计算了,就是此项目的校准和测量能力,每次出具证书时就打印这个数据,不用计算了。内审员仔细阅读了方法文件的附件,又检查了被校准仪器的情况,发现此次被校准仪器的分辨力低于方法文件附件中分析不确定度时的被校准仪器的分辨力。内审员将上述情况如实填写在内审检查表上。
案例分析题 某计量技术机构的检定人员检定一批强制性检定的计量器具。监督人员在查看原始记录时发现,检定规程规定的8个检定项日,只做了5项。监督人员问检定员为什么少做3项。检定员说最近工作很忙,如果按检定规程做8项要花很多时间,就只做主要的5项,其余3项不重要,这次就不做了。
案例分析题 用电阻标准装置校准一个标称值为1Ω的标准电阻时,标准装置的读数为1.0003Ω。问:该被校标准电阻的系统误差估计值、修正值、校准值分别为多少?
案例分析题 某计量人员在建立计量标准时,对计量标准进行过重复性评定,对被测件重复测量10次,按贝塞尔公式计算出实验标准偏差s(x)=0.08 V。现在,在相同条件下对同一被测件测量4次,取4次测量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被测量的最佳估计值,他认为算术平均值的实验标准偏差为s(x)的1/4,即
案例分析题 某检测机构的一台计量器具由一个具备资质的校准机构给予校准,并且出具了校准证书。该检测机构将校准证书保存在设备档案中。过了一个月,校准机构声称上次出具的证书有打印错误,为了改正,将重新出具的校准证书发给该检测机构。该检测机构将这份新证书也收在设备档案中。当使用这台计量器具的检测人员在分析计算检测结果的不确定度时,需要引用校准证书上的校准结果数据,在设备档案中见到两份同一编号,同一日期出具的校准证书,然而校准结果数据不同,检测人员不知哪一个证书的数据是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