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代理实务2021年1月21日每日一练
案例分析题试题说明 客户А公司向你所在代理机构提供了自行撰写的申请材料(包括说明书1份、权利要求书1 份)、以及检索到的2篇对比文件。现委托你所在的代理机构为其提供咨询意见并具体办理专利 申请事务。 第一题:请你撰写提交给客户的信函,为客户逐一解释其自行撰写的权利要求书是否符合 专利法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并说明理由。 第二题:请你根据《专利法实施细则》第十七条的规定,依据检索到的对比文件,说明客 户自行撰写的说明书中哪些部分需要修改并对需要修改之处予以说明。 第三题:请你综合考虑对比文件1及对比文件2所反映的现有技术,为客户撰写发明专利申 请的权利要求书。 第四题:请你根据三步法陈述所撰写的独立权利要求相对于现有技术具备创造性的 理由。 附件1 (客户自行撰写的说明书): 背景技术 图1示出了现有起钉锤的立体图,起钉锤大致为英文字母Т的形状,包括把手2和锤头 组件3。锤头组件3包括锤头31和起钉翼32。所述起钉翼32呈弯曲双叉形爪,并在中部形成 V形缺口。起钉时,起钉翼32的缺口用于卡住钉子的边缘,以锤头组件3的中部作为支点, 沿着方向А扳动把手2,弯曲双叉形爪与把手2 起用于在拔出钉子时通过杠杆作用将钉子 拔出。 现有的起钉锤在起钉子时是通过锤头组件的中部作为支点,由于支点和起钉翼的距离有限, 要拔起较长的钉子时,往往起到一定程度就无法再往上拔了,只好无奈地再找辅助工具垫高支 点才能继续往上拔,费时费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起钉锤,包括锤头组件和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锤头组件一端设置有起钉 翼,另一端设置有锤头,所述锤头组件的中间位置具有支撑部。 具体实施方式 图2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如图所示,该起钉锤的锤头组件3顶部中间向外突出形成 支撑部4,用于作为起钉的支点。这种结构的起钉锤增大了起钉支点的距离,使得起钉,尤其是 起长钉,更加方便。 图3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如图所示,该起钉锤的锤头组件3上设置有一个调节螺杆 51,通过该调节螺杆51作为调节结构,可以调节起钉支点的高度。该起钉锤的具体结构是:把 手2的一端与锤头组件3固定連接,锤头组件3远离把手2的一端设有沿把手2长度方向开设的 螺纹槽,其内设有内螺纹。调节螺杆51上设有外螺纹,其一端螺接于螺纹槽中并可从螺纹槽中 旋进旋出,另一端固定有支撑部4。支撑部4可以是半球形等各种形状,优选的为板状并且两端 具有弧形支撑面,这样可以增大支点的接触面积,避免支点对钉有钉子的物品造成损坏,同时 可增加起钉时的稳定性。 使用时,可根据需要将调节螺杆51旋出一定长度,从而调节起钉支点的高度,以便能够轻 松地拔起各种长度的钉子,适用范围广。不拔钉子时,可将调节螺杆旋进去隐蔽起来,不占任 何空间,与普通的起钉锤外观相差无几,美观效果好。 图4示出了第二实施例的一个变型,作为本申请的第三实施例。如图所示,起钉锤包括锤 头组件3、把手2、支撑部4和调节螺杆52。锤头组件3上设有贯穿的通孔,通孔内设有与调节 螺杆52配合使用的螺纹。调节螺杆52通过通孔贯穿锤头组件3,并与锤头组件3螺纹连接。在调节螺杆52穿过锤头组件3的顶部固定支撑部4。所述调节螺杆52基本与把手平行设置,在把 手2的中上部设置一个固定支架7,调节螺杆52可在固定支架7内活动穿过。调节螺杆52的底 部设有调节控制钮61。调节螺杆52的长度比把手2的长度短,以方便手部抓握把手。 在该实施例中,虽然调节螺杆52也是设置在锤头组件3上,但是由于其贯穿锤头组件3, 使得支撑部4和调节控制钮61分別位于锤头组件3的两侧,这样在使用过程中,在将钉子拔起 到一定程度后,使用者可以旋转调节控制钮61,使得支撑部4离开锤头组件3的表面升起一定 的距离,继续进行后续操作,直至将钉子拔出。这种结构的起钉锤能够根据具体情況,随时调 节支撑部的位置,不仅使得起钉锤起钉子的范围大大增加,而且可以一边进行起钉操作,一边 进行支点调整,更加省时省力。 图5示出了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在该实施例中,调节螺杆设置于把手上。如图5所示,起 钉锤包括锤头组件3、把手2、支撑部4利I调节螺杆53。锤头组件3的中部具有一个贯穿的通 孔,通孔内固定设置把手2。把手2是中空的,调节螺杆53贯穿其中。把手2的中空内表面设 置有与调节螺杆53配合使用的内螺纹,这样调节螺杆53可在把手2内旋进旋出。调节螺杆53 靠近锤头组件3的一端固定支撑部4,另一端具有一个调节控制钮62。调节螺杆53的长度比把 手2的长度长。 使用时,可以通过旋转调节控制钮62来调节支撑部4伸出的距离,从而调节起钉支点的高度。 应当注意的是,虽然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二到实施例四中,调节支撑部高度的装置均采用调 节螺杆,但是在不偏离本发明实质内容的基础上,其它具有锁定功能的可伸缩调节机构,例如 具有多个卡位的卡扣连接结构、具有锁定装置的齿条传动结构等都可以作为调节装置应用于本 发明。 附件2 (客户撰写的权利要求书): 1.一种起钉插,包括键头组件和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键头组件一端设置有起钉翼,另一端设置有锤头,所述锤头组件的顶部中间位置具有支撑部。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起钉锤,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由锤头组件顶部中间向外突出的部 分构成。 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起钉锤,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的高度可以调节。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起钉锤,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为中空的,内设调节装置,所述调节 装置与锤头组件螺纹连接。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起钉锤,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为板状,其两端具有弧形支撑面。 附件3 (对比文件1):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45]授权公告日2017年5月9日 [21] 申请号 201620123456. 5 [22] 申请日2016年8月22曰[73]专利权人赵X X (其余著录项目略) 说明书 一种多功能起钉锤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手工工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起钉锤。 背景技术 目前,人们使用的起钉锤如图1所示包括锤柄,锤柄一端设置起钉锤头,起钉锤头的一侧 是榔头,另一侧的尖角处有侄U脚,用于起钉操作。起钉锤头的顶部中央向外突出形成支撑柱, 设置支撑柱是为了增加起钉高度,使需要拔出的钉子能够完全被拔出。起钉锤是一种常见的手 工工具,但作用单一,使用率低下,闲置时又占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使起钉锤有开瓶器的作用,在起钉锤闲置不用时, 可以作为开瓶器使用,提高使用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具体方案如下: 一种多功能起钉锤,包括一锤柄,一起钉锤头,所述起钉锤头固定于锤柄顶部。 优选的,所述锤柄底部有塑胶防滑把手。 优选的,所述起钉锤头的榔头一侧中间挖空,呈普通开瓶器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起钉锤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多功能起钉锤,包括锤柄20,起钉锤头30,所述起钉锤头30的榔头一侧 310中间挖空,呈普通开瓶器状,起钉锤头30另一侧尖角处有倒脚,用于起钉操作。起钉锤头30固定于锤柄20顶部优选的,所述锤柄20底部有塑胶防滑把手40。本实用新型可以提高起 钉锤的使用率,起钉锤头30的榔头一侧310内部挖空形成开瓶器口,开瓶时只需将挖空部分里 侧对准瓶口翘起即可,使用方便,且整体结构简単,制作方便。 附件4 (对比文件2):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45]授权公告日2017年9月27日 [21] 申请号 201720789117. 7 [22] 申请曰 2017年4月4曰 [73]专利权人孙X X (其余著录项目略) 说明书 一种多功能起钉锤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I种起钉键。 背景技术 在曰常生活中,羊角起钉锤是一种非常实用的工具。羊角起钉锤一般由锤头和锤柄组成, 其锤头具有两个功能,一是用来钉钉子,二是用来起钉子。现有的起钉锤在起钉子时是通过锤 头的中部作为支点,受力支点与力臂长度是固定的,当钉子拔到一定高度后,由于羊角锤的长 度有限,受力支点不能良好起作用,力矩太小,导致很长的钉子很难拔出来。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羊角起钉锤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锤身长度可以加长的起钉锤,该起 钉锤不仅能克服很长的钉子无法拔出来的不足,而且使用更加省力、方便、快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起钉锤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该起钉锤包括锤柄200、锤体300和长度附加头500。锤体300 端设置有锤 头,另一端设置有起钉翼。 长度附加头500为一圆柱形附加头,其直径与锤头直径相同。所述长度附加头500与锤体 300的锤头采用卡扣的方式連接在一起。使用时,如果需要起长钉,则将长度附加头500安装在 锤体300上,从而增加起钉锤的锤身长度。
进入题库练习
问答题客户向你所在代理机构提供了他们发明的食品料理机的交底材料(附件1)和他们所了解的现有技术(附件2),委托你所在的代理机构为其提出专利申请。在撰写专利申请文件前,你对现有技术进行检索,并找到了一篇相关的对比文件(附件3)。附件1(客户提供的交底材料):客户发明了一种电机上置式食品料理机10(参见图1),包括机头101,其内设置有电机102和电路控制器件103;刀轴104从机头101的下盖伸出,其前端固定安装刀片105;U型管状的电热器106,从机头101下盖伸出;以及杯体107。此外,食品料理机10还包括一个上下开口中空筒状的引流罩108,其上部卡合固定在机头101的下盖上,下部不接触杯体107内侧底部。引流罩108上设置有多个供水和制浆物料通过的引流孔109,引流孔109的形状可以为圆形、椭圆形或者矩形,位置为交错分布。该食品料理机可以处理大豆、花生、核桃、玉米等五谷杂粮原材料,用以自制豆浆、花生浆、核桃浆、玉米浆,甚至混合五谷浆等。使用时将水和制浆物料放入杯体107内,将引流罩108卡合固定到机头101的下盖上;机头101扣装在杯体107上,刀片105在引流罩108内伸入水中。接通电源,电热器106加热,电机102工作。制浆物料被旋转的刀片105打碎,在引流罩108内形成不规则的涡流和负压。制浆物料和水被从杯体107的底部吸入、提升到引流罩108内充分混合,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被不断地甩出,从引流孔109射出后回流到杯体107内。回流到杯体107内的制浆物料和水再次被从底部吸入、提升到引流罩108内,从而在杯体107和引流罩108之间反复循环(参见图2),并不断被刀片105打碎,浆液中颗粒的细度逐渐提高,最终完成制浆过程。由于食品料理机10中采用引流罩108代替传统的过滤网罩,克服了过滤网罩死角难以清洗的缺陷。此外,由于制浆物料是在杯体107和引流罩108内随水在大范围内循环粉碎制浆,不是在过滤网罩内被粉碎制浆,因而粉碎制浆效果更好,营养更好地溶解在浆液中。作为引流孔109的变形,还可以在引流孔109的上方增设外凸的引流帽110(参见图2),当制浆物料经刀片105打碎后,继续高速旋转,沿引流孔109射出,由于受到外凸引流帽110的阻挡,降低出浆高度并有效回流,缩短了打浆循环时间。客户通过实验发现,引流罩108的下边沿距杯体107内侧底部距离为15~25毫米时,制浆物料的粉碎和循环效果较佳。最上端的引流孔109的上边沿距引流罩108上边沿的距离为引流罩108总高度的1/5时,制浆物料的粉碎和循环效果较好。客户还提供了一种不同于传统豆浆机中刀片单向旋转打浆的控制方式,所述控制方式由电路控制器件103(参见图3)来实现,该电路控制器件103包括:电源模块1031,用于提供微处理机控制单元1033和电机102的工作电压;时间检测模块1032,用于检测电机驱动时间;微处理机控制单元1033,用于控制电机驱动模块1034的工作状态;以及电机驱动模块1034,用于驱动电机102的正反转。电路控制器件103工作时,微处理机控制单元1033向电机驱动模块1034发出正转信号,电机102正向运转粉碎制浆物料;时间检测模块1032对电机102的正转时间进行检测,当正转时间为A秒时,向微处理机控制单元1033发出时间已到信号;微处理机控制单元1033向电机驱动模块1034发出停止信号;时间检测模块1032对电机102的停止时间进行检测,当停止时间为B秒时,向微处理机控制单元1033发出时间已到信号;微处理机控制单元1033向电机驱动模块1034发出反向运转信号,电机102反转进一步粉碎制浆物料;时间检测模块1032对电机102的反转时间进行检测,当反转时间为C秒时,向微处理机控制单元1033发出时间已到信号;微处理机控制单元1033向电机驱动模块1034发出停止信号;时间检测模块1032对电机102的停止时间进行检测,当停止时间为D秒时,微处理机控制单元1033再次向电机驱动模块1034发出正转信号:重复上述过程,循环粉碎N次后,完成制浆程序(具体步骤参见图4)。其中,正反转时间、停止时间以及循环的次数根据浆料不同可做不同设置,优选参数为:5≤A≤10,2≤B≤5,5≤C≤lO,2≤D≤5,5≤N≤10。以上过程中,在刀片105改变旋转方向的瞬间,部分浆料由于惯性作用,来不及改变运动方向,从而与改变方向的刀片105反向运动,使得浆料被撞击、摩擦得更充分。附件2(客户所了解的现有技术):[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实用新型专利说明书专利号ZL200720123456.7[45]授权公告日2007年11月6日                                 [11]授权公告号CN2004:11234Y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申请日2007.2.7[21]申请号200720123456.7(其余著录项目略)说明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具有特殊制浆装置的豆浆机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特殊制浆装置的豆浆机。通常豆浆机是在常压下加热豆浆,加热过程中不断产生热蒸汽和气泡,豆浆体积迅速热膨胀,为避免煮沸时溢锅,需要暂停加热,待液面下降后再通电加热,如此反复加热、停止几次才能制熟豆浆。这样制备的豆浆加热温度限于100℃之内,品质和口味受到影响。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豆浆机,能在高于沸点时对豆浆持续加热,如图5所示,该豆浆机包括电机1、刀片2、滤罩3、电热盘4、制浆装置5及电路控制器件。该制浆装置5由外桶51、内桶52和桶盖53组成,内桶52上端卡装在桶盖53内面上,桶盖53扣装在外桶51上端,内桶52的侧壁上设置有连通孔54、内桶52的底部设置有循环孔55,外桶51置于电热盘4上。刀片2伸入内桶52,滤罩3上端卡装在桶盖53内面上。使用时,将豆子装入滤罩3内,水放入到制浆装置5中,电热盘4加热,电机1启动刀片2打豆制浆,经滤罩3过滤,豆渣残留在滤罩3内,而豆浆液流入制浆装置5的内桶52和外桶51内。豆浆液加热煮沸时,内桶52上部形成高于大气压10~20千帕的微压,内桶52内豆浆液面升高到内桶52侧壁上的连通孔54处,从连通孔54流入外桶51,再经内桶52底部设置的循环孔55回流到内桶52中。豆浆液在制浆装置内循环流动,持续加热4~10分钟,加热温度保持在100℃~105℃,豆浆煮沸制熟。附件3(你检索的对比文件):[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实用新型专利说明书专利号ZL200820123456.7[45]授权公告日2008年12月6日                                 [11]授权公告号CN201121234Y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申请日2008.2.5[21]申请号200820123456.7(其余著录项目略)说明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推进式搅拌机本实用新型涉及工业用推进式搅拌机,具体涉及一种含有导流筒的推进式搅拌机。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效率高、效果好的推进式搅拌机。该搅拌机1包括叶片2、传动杆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导流筒4,导流筒4侧壁的上、下部分别均匀开有上孔51、下孔52,导流筒4下端是开口的,上端与传动杆3活动连接,叶片2位于导流筒4下孔52的下方(参见图6)。将本实用新型安装于反应器10中,导流筒4的上端与反应器10的传动杆3活动连接,当反应器10中充满液体时,启动搅拌机1,导流筒4内的液体在叶片2的作用下向下运动,液体流出导流筒4后在反应器10的作用下向上运动,当到达下孔52时,一部分液体通过下孔52进入导流筒4,其余的液体通过上孔5l进入导流筒4,然后向下运动,如此反复循环,达到搅拌、混合的目的。用于搅拌含固体颗粒悬浮液时,在一部分液体通过下层孔52进入导流筒4后,上面液体的流速明显变慢,反应器10内液体流速不同,从而使其中的固体颗粒按颗粒大小分为两层。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结构简单、搅拌效率高、搅拌效果好、节约能源,以及当用于固体颗粒悬浮液体时,可实现分层效果的优点。附件4(客户来函):专利代理机构:我公司经实验发现,食品料理机中电热器的合金材料,其组分和含量(重量百分比)为0.1%~0.3%的C,0.5%~1%的Mn,P≤0.03%,S≤0.03%,余量为Fe时,加热效果较好。特别是组分和含量(重量百分比)为0.18%~0.27%的C,0.5%~1%的Mn,P≤0.03%,S≤0.03%,余量为Fe时,既能保证力学性能,又有利于加工工艺,同时限制有害元素P和S的含量,防止MnS夹杂物的析出,提高电热器的纯净度,可以获得更好的加热效果。我公司于2010年5月6日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交过一份有关豆浆机的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该申请尚未公开,但在其说明书中,明确记载了豆浆机中电热器的合金材料的组分和含量(重量百分比)为:C含量为0.18%~0.27%,Mn含量为0.5%~1%的,P含量为≤0.03%,S含量为≤0.03%,余量为Fe的内容。此外,我们还检索到一份由其他公司申请并已授权的对比文件(参见附件5)。现在我们希望就“电热器的合金材料”单独提出专利申请,获得保护。请予以办理。                                                 ××公司                                               2010年11月6日附件5(随客户来函提交的对比文件):[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实用新型专利说明书专利号ZL200920123456.7[45]授权公告日2010年6月8日                                  [11]授权公告号CN201431234Y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申请日2009.11.8[21]申请号200920123456.7(其余著录项目略)说明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种防尘防烫伤热得快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放在热水瓶内使用的U型热得快。该热得快由导线及插头、瓶塞体、U型电热管和防尘防烫伤外壳组成,其中用来制造u型电热管的合金材料,其组分和含量(重量百分比)为:0.15%的C,0.7%的Mn,0.01%的P,0.01%的S,其余为Fe。附件1(客户提供的交底材料的附图):附件2(客户所了解的现有技术的附图):附件3(你检索的对比文件的附图):
进入题库练习
问答题权利要求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一种用于挂在横杆(10)上的挂钩,具有挂钩本体(11)和突起物(15),所述挂钩本体(11)具有两个夹持部(17、18)以及连接所述夹持部(17、18)上部的弯曲部(20),其中一个夹持部具有自由端(19),另一个夹持部具有与衣架本体(12)相连接的连接端(13),在所述夹持部(17、18)的相向内侧设有突起物(15),该挂钩挂在横杆(10)上时,所述突起物(15)与横杆(10)的外圆周表面相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挂在横杆(10)上的挂钩,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夹持部(17、18)的相向内侧各设有两个突起物(1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挂在横杆(10)上的挂钩,其特征在于:在与横杆轴线平行的方向上,所述突起物与横杆外圆周表面形成线接触。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突起物,其特征在于:该突起物呈山脊形状。说明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于挂在横杆上的挂钩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可稳固地吊挂在横杆上的挂钩。背景技术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利用衣架来晾晒物品。具体地说,将需要晾晒的物品吊挂在衣架的衣架本体上,再将与衣架本体连接的挂钩挂在横杆上进行晾晒。但是,传统的挂钩挂在横杆上时,由于挂钩和横杆之间的接触为点接触,缺乏固定力或固定力较小,挂钩在横杆上容易产生滑动和扭动,风大时甚至有可能从横杆上脱落下来。发明内容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挂在横杆上的挂钩,具有挂钩本体和突起物,该挂钩本体具有两个夹持部以及连接所述夹持部的弯曲部,其中一个夹持部具有自由端,另一个夹持部具有与衣架本体相连接的连接端,在两个夹持部的相向内侧设有突起物,当挂钩挂在横杆上时突起物与横杆的外圆周表面相接触,起到夹持横杆的作用。最好在与横杆轴线平行的方向上,突起物与横杆外圆周表面形成线接触。突起物可以采用半圆柱形状,也可以采用山脊形状,以便在夹持横杆时与横杆外圆周表面形成线接触。挂钩本体可以采用问号(?)形状,也可以采用其他形状。在夹持部的相向内侧可以对称地各设置两个突起物。每个夹持部上的两个突起物之间的连接部分最好呈V形凹陷。弯曲部上还可以设置一个迂回部,该迂回部的曲率半径小于弯曲部其他部位的曲率半径,从而增大挂钩本体对横杆的弹性夹持力。本发明的挂钩整体上可以是弯曲的板状结构,以适应吊挂较重物品的需要。本发明的挂钩通过突起物夹持横杆,并与横杆外圆周表面形成线接触,增大了挂钩与横杆之间的固定力,使挂钩不容易在横杆上产生滑动和扭动,有效地克服了现有挂钩的前述缺点。附图说明图1(a)是本发明挂钩第一种实施例的透视图;图1(b)是图1(a)所示挂钩上突起物的放大透视图;图2(a)是图1(a)所示挂钩与横杆相配合的示意图;图2(b)是图1(a)所示挂钩的局部正视图;图3(a)是本发明挂钩第二种实施例的示意图;图3(b)是图3(a)所示挂钩的局部正视图;图4是本发明挂钩第三种实施例的透视图;图5是图4所示挂钩与横杆相配合的示意图;图6是从图4所示挂钩后方看的放大透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详细介绍本发明各实施例。图1和图2示出了本发明挂钩的第一种实施例。如图1(a)所示,整个衣架由挂钩本体11和衣架本体12组成,其中挂钩本体11采用弯曲的棒状弹性材料制成。挂钩本体11具有相对平行的两个夹持部17、18以及连接两个夹持部上部的弯曲部20。夹持部17具有自由端19;夹持部18具有连接端13,以可转动方式装配在衣架本体12上。夹持部17、18之间形成有横杆插入口14,从而能够将衣架悬挂在横杆上。夹持部17、18的相向内侧设有四个突起物15。如图1(b)所示,突起物15呈半圆柱状。如图2(a)所示,每个夹持部上的一对突起物15之间的间隔小于横杆10的外径。使用时,使横杆10进入横杆插入口14,对衣架施加向下的拉力,通过横杆10对夹持部17、18的挤压,使挂钩本体11产生弹性变形,从而将横杆10夹持在四个突起物15之间。挂钩本体儿产生的弹性夹持力使突起物15与横杆10的外圆周表面相接触,形成了如图1(b)所示的与横杆10轴线相平行的支撑线16。这种线接触结构增强了挂钩本体11在横杆10上的固定性能,使之不容易在横杆上产生滑动和扭动。图3示出了本发明挂钩的第二种实施例。如图3(b)所示,该实施例与第一种实施例在结构上的区别仅在于,突起物15沿横杆10轴向的宽度大于挂钩本体11沿横杆10轴向的宽度。加宽的突起物可以带来更好的夹持效果,这样挂钩本体11不需要采用较粗的材料就能获得更好的固定性能。图4至图6示出了本发明挂钩的第三种实施例。如图4所示,整个衣架由挂钩本体21和衣架本体22组成。挂钩本体21采用弯曲的板状弹性材料制成,具有彼此相对的臾持部30、31以及连接两个夹持部上部的弯曲部27,夹持部30具有自由端28。夹持部30、31的相向内侧形成有山脊形状的突起物23、24、25、26,突起物23~26沿横杆10轴向的宽度大于弯曲部27沿横杆10轴向的宽度。如图5所示,夹持部30上的两个突起物23、24之间的连接部分以及夹持部31上的两个突起物25、26之间的连接部分均呈V形凹陷。当横杆10被夹持在突起物23~26之间时,V形凹陷部分不与横杆10的外圆周表面接触,因此突起物23~26均与横杆10的外圆周表面形成线接触。弯曲部27上设有远离横杆10的迂回部29,该迂回部29的曲率半径小于弯曲部其他部位的曲率半径。采用这种结构,当横杆10被夹持在夹持部30、31之间时,迂回部29会产生较大的变形,形成较大的弹性夹持力,从而进一步增强了挂钩本体21在横杆10上的固定性能。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对其作出种种变化。例如,在上述实施例中,挂钩本体与衣架本体是相互独立的部件,通过组装形成完整的衣架。显然,本发明所述的挂钩本体也可与衣架本体一体形成完整的衣架。另外,第三种实施例中所述的迂回部也适用于其他实施方式;第二种实施例中所采用的突起物在横杆轴向方向上比挂钩本体宽的方式同样适用于其他方案。第一次审查意见通知书正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N××××××××.×号发明专利申请涉及朋于挂在横杆上的挂钩,对该申请的审查意见如下:一、权利要求1不符合《专利法》第22条第2款关于新颖性的规定权利要求1要求保护一种用于挂在横杆上的挂钩。对比文件公开了一种用于挂在展示架横杆上的挂钩,参见对比文件1文字部分的最后一段和图2,在其挂钩本体1的左右相对的两部分的内侧上分别设有凸部2和突片3,在挂钩挂在横杆上时,这些突起与横杆的外圆周表面接触,从而与横杆牢固定位,防止挂钩脱落。由此可见,对比文件1完全公开了权利要求1的技术方案,并且对比文件1所公开的挂钩与权利要求1所要求保护的挂钩属于相同的技术领域,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和效果相同,因此,权利要求1不具有新颖性。二、权利要求2至3不符合《专利法》第22条第2款关于新颖性的规定1.权利要求2的附加技术特征在对比文件1中已经公开,由对比文件1的图2可清楚地看到其挂钩内侧有左右两个凸部2与左右两个突片3,分别设置在两边相对位置。因此,在其引用的权利要求1相对于对比文件1不具备新颖性的情况下,权利要求2也不具备新颖性。2.权利要求3的附加技术特征在对比文件1中也已经公开,由对比文件1的图1可知其挂钩上设置的凸部沿着横杆轴向方向有一定宽度,由图2可知该凸部具有弧形外表面,在挂钩挂在横杆上时,该凸部弧形外表面与横杆的外圆周表面形成线接触且平行于横杆轴线。因此,在其引用的权利要求1相对于对比文件1不具有新颖性的情况下,该权利要求也不具有新颖性。三、权利要求4不符合《专利法》第22条第3款关于创造性的规定权利要求4引用了权利要求3,其整体上要求保护一种用于挂在横杆上的具有山脊状突起物的挂钩,该挂钩上的突起物与对比文件1所公开的挂钩上的突起物在形状上有所区别。然而,对比文件2公开了这种区别特征,参见对比文件2文字部分的最后一段和图1所示的衣架,该衣架具有相当于本申请挂钩的夹紧部21,夹紧部21具有两个夹臂和位于夹臂圆弧形部分边沿的四个突棱,这些突棱的形状即为本申请所述的山脊形状,当挂钩挂在更大直径的横杆上时,除了夹臂圆弧形部分的四个突棱之外,夹臂的其余部分不会与横杆相接触,此时,横杆被四个具有山脊形状的突棱夹持。因此,对比文件2给出了将山脊形状突起物应用到对比文件1的挂钩上以夹持横杆的技术启示,权利要求4的挂钩相对于现有技术是显而易见的,不具有创造性。综上所述,本申请的权利要求1-3不具有新颖性,权利要求4不具有创造性。申请人应当对本通知书提出的意见予以答复。如果申请人提交修改文本,则申请文件的修改应当符合《专利法》第33条的规定,不得超出原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范围。对比文件1的说明书相关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本发明涉及衣架等的挂钩,特别涉及用于展示衣物的衣架挂钩。在服装店中,为了便于向顾客展示衣物,通常将挂有衣物的衣架通过其挂钩挂在展示架杆上。现有用于展示衣物的衣架,具有挂钩本体以及支承衣物的衣架本体。但是,这些衣架要么在展示架杆上不稳定,容易被来往顾客碰掉;要么挂钩与展示架杆配合过紧,不容易从架杆上取下。因此,渴望提供一种用于展示衣物的衣架,它便于顾客将其从展示架杆上取下,也便于顾客在观看后重新将衣架挂到展示架杆上,同时保证衣架挂在展示架杆上稳定而不易被碰掉。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展示衣物的衣架,包括挂到展示架杆上的挂钩本体。该挂钩本体的内侧设有凸部和突片,用于将挂钩较为牢靠地固定在展示架杆上。该凸部可以是中空的,也可以是实体的。挂钩本体的顶部具有小突起弧,用于增大挂钩本体的弹性夹持力。本发明的挂钩可以由金属材料或塑料制成。图1是本发明衣架挂钩的侧视图;图2是本发明衣架挂钩的正视图。如图1和图2所示,展示衣架具有挂钩本体1和支承衣物的支架(图中未示),在挂钩本体1的内侧设有凸部2和突片3,用于夹持展示架杆5,挂钩本体的顶部有一小突起弧4。对比文件2的说明书相关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本发明涉及用于悬挂服装以进行晾晒、展示和存放的衣架。图1为本发明衣架的透视图;图2为本发明衣架与晾衣杆相配合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衣架包括衣架主体1和悬挂部件2。衣架主体1与一般衣架的衣架主体相似,悬挂部件2与衣架主体1相连接。将衣物挂在衣架主体1上,用悬挂部件2顶部设置的夹紧部夹住晾衣杆或类似物,便可将衣服悬挂起来。悬挂部件2包括柱体22,柱体22底部设有连接衣架主体1的嵌合部23,柱体22顶部设有夹紧部21。夹紧部21采用弹性材料制成,用于夹住晾衣杆或类似物。夹紧部21包括两个夹臂,其开口向右下方或者左下方,处于下方的夹臂底部与柱体22的顶端固定连接。夹紧部21每个夹臂的中间部位设有一个圆弧形部分,在该圆弧形部分的内表面上形成有多个与晾衣杆轴向相平行的凹槽,以防止夹紧部在晾衣杆上转动。两个夹臂的一端通过弯曲部24相互连接。在弯曲部24的外表面上以可以拆卸的方式装有钢制U型板簧25,以增强夹紧部21的弹性夹持力。如图2所示,由于夹紧部21的两个夹臂可以张开,因此适合于不同直径的晾衣杆3。当晾衣杆的直径比图示晾衣杆的直径更大时,虽然夹臂的圆弧部分不能与杆紧密配合,但也能通过在圆弧形部分边缘所形成的突棱夹持晾衣杆,因而同样能够将悬挂部件2固定在晾衣杆上。专利申请附图对比文件1附图对比文件2附图
进入题库练习
问答题试题说明本专利代理实务模拟试题包括无效实务题和撰写实务题两部分。第一题无效实务题专利权人刘某拥有一项其自行撰写的实用新型专利,名称为“纸碗”,专利号为ZL201020654321.7。某请求人针对该专利于2010年8月4日向专利复审委员会提出无效宣告请求,请求宣告该专利全部无效。请求人在提出无效请求的同时提交了对比文件1和2。随后,请求人于2010年9月12日提交了补充意见和对比文件3。假设应试者所在专利代理机构在接受专利权人刘某委托后,指派应试者具体承办该无效案件。要求应试者:1.针对无效宣告请求撰写一份正式提交专利复审委员会的意见陈述书;2.修改权利要求书;3.简述《专利法》《专利法实施细则》以及《专利审查指南2010》中关于无效期间专利文件修改的有关规定。应试者针对无效请求撰写“意见陈述书”时可结合修改后的权利要求书进行,并应当依据《专利法》《专利法实施细则》和《专利审查指南2010》的相关规定及本试卷所提供的事实进行有理有据的答辩。第二题撰写实务题假设客户委托应试者所在专利代理机构代理一件发明专利申请,同时提供了其发明的“纸碗”的技术说明(见ZL201020654321.7的说明书),并提供了三份对比文件(见对比文件1、2、3)。专利代理机构接受该委托后指定应试者具体办理该项专利申请事务。请应试者根据客户所提供的技术说明,考虑对比文件1~3所反映的现有技术,为客户撰写一份发明专利申请的权利要求书。所撰写的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应当既符合《专利法》《专利法实施细则》及《专利审查指南2010》的相关规定,又具有尽可能宽的保护范围以最大限度地维护申请人利益。如果所撰写的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中包含两项或者两项以上独立权利要求,请简述这些独立权利要求能够合案申请的理由。如果应试者认为该申请的一部分内容不能通过合案申请提出,则应当进行相应说明,并撰写出另行申请的独立权利要求。应试者撰写的权利要求书中涉及零部件时,应当在其后面标注说明书附图中给出的该零部件的标号。(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以纸为原材料制作的餐具,更具体地涉及一种以纸为原材料制作的纸碗。背景技术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快餐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现有技术的快餐盒多为保丽龙制作,使用后易造成环境污染,因而已被禁用。作为一种快餐用具的碗,常用的这种碗有塑料碗,基本上包括一碗体,碗底,但这种碗通常隔热效果较差。当碗体内盛装温度比较高的食品时,由于碗体较烫,不利于使用者端持碗体。而且现有碗体的上端由一层碗体构成,较为锐利,使用者不小心时容易划破嘴。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解决了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纸碗,由碗体、碗底组成,在所述碗体上形成多个凸纹构成;在所述碗体外侧形成隔热纸层构成。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外观立体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示意图;图5是图4中A-A的截面图。具体实施例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第一实施例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碗100是选用PE淋膜纸作为原材料制成,该实施例的纸碗100主要包括:碗体1;与该碗体1按照下述方法制成一体的碗底2,碗体1由碗底2向上延伸而且逐渐扩张;以及由碗体1顶端向外伸张的上缘部6,由于具有上缘部6,因此使得碗体上端不会较为锋利,便于使用者用嘴进食碗体中的食物而不会伤到嘴。制造纸碗100时,碗底2为一圆形板体,碗底边缘8向下可折大约80~90度,最好是折85度;其碗体1为简体,用扇形纸板,卷筒重叠通过超声波进行熔化、而后施压粘合成筒状体。另外,在碗体1的外侧还粘附有一隔热纸板层3;碗体1下部圆的直径与碗底2的直径相配合,最好是相同,包容碗底边缘8,内折360度形成底座,在底座的内侧粘压有平行滚花痕迹7,以增加其粘合度。这样得到的纸碗碗底较传统碗底更为坚固,更有益于盛装食物。碗体1上端部外翻折为大于270度的完全卷边,构成上缘部6,该构成上缘部6的卷边最好是大于360度,其直径大约为5mm。借此,得到上述的纸碗100。另外,隔热纸板层3可以是瓦楞纸板,也可以是白纸板,都能获得同样的隔热效果。通过在碗体外层粘附一层隔热纸板层就可达到使碗体隔热的效果,而且粘贴隔热纸板层的加工制造工艺简单,成本较低。第二实施例请参阅图2,该图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较佳实施例的外观立体图,该实施例的纸碗200主要由碗体21、与该碗体21一体成形的碗底22、碗体21由碗底22向上延伸而且逐渐扩张,以及由碗体21顶端向外伸张的上缘部26;在碗体21外侧面具有多个通贯该碗体21的上缘部26和碗底22相接的凸纹24。由于形成凸纹24的碗体21部分的壁厚大于碗体21上没有凸纹的部分的壁厚,因此,相对地也具有较佳的隔热效果。又,碗体21的外侧面上具有多个凸纹24,这些凸纹24以预定间隔排列,使得使用者的手端持着碗体21时会大部分和凸纹24接触,故可达到隔热的功效。第三实施例请参阅图3,该图为另一较佳实施例的外观立体图。该实施例的纸碗300主要由碗体31、与该碗体31一体成形的碗底32、碗体31由碗底32向上延伸而且逐渐扩张,以及由碗体31顶端向外伸张的上缘部36。碗体31和碗底32的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并且与第一实施例相同或相应的部分,用标号3加上相应的标号,例如,第一实施例的标号7表示在底座的内侧粘压的平行滚花痕迹,而在该实施例中则用相应的标号37表示。在碗体31外侧套插外层33,该外层33上端与碗体31上端接触,下端向内形成卷曲并与碗体下端接触,从而在外层33与碗体31之间形成上小下大的间隙39,间隙39产生了隔热效果,当热物体置入碗体内时,碗体内的热量不会传到外层,从而达到隔热效果。为了确保在外层33与碗体31之间形成上小下大的间隙39,外层33的下端向内卷曲90~360度,最佳是100~180度,这样在外层33与碗体31之间形成上小下大的间隙39。外层33可以采用各种纸板或其他合适的材料。第四实施例请参阅图4、5。本实施例是对第三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与第一、第三实施例相同或相应的部分,用标号4加上相应的标号表示,例如,第三实施例的标号31、32、33、36、37等,在本实施例中则用相应的标号41、42、43、46、47等分别给予表示。因此,其含义参见第一、第三实施例,这里省略对其的详细说明。下面仅叙述与第三实施例的不同之处。本实施例的碗体41的结构与第三实施例相同,改进之处在于在碗体41和外层43之间的间隙49之间增设支撑体45,该支撑体45环绕于碗体41与外层43之间的间隙49中,与碗体41的外侧和外层43的内侧分别粘合。所述支撑体可以采用瓦楞纸或其他合适的材料制成。本实施例通过在碗体与外层之间的间隙中增设支撑体,可以增强纸碗的强度,防止握紧时碗体易瘪的缺陷,并能进一步提高纸碗的隔热、防烫效果。这里本实用新型的描述和应用是说明性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清楚的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宗旨下,可以作出各种改变或变形。本实用新型可以以其他形式、结构、布置、比例,以及用其他元件、材料和部件来实现。专利权无效宣告请求书所附的具体意见陈述根据《专利法》第四十五条及《专利法实施细则》第六十五条的规定,本请求人现请求宣告专利号为ZL201020654321.7、名称为“纸碗”的实用新型专利全部无效,具体理由如下:1.权利要求1不具备新颖性和创造性权利要求1请求保护一种纸碗,对比文件1公开了一种纸碗1,由碗体2、碗底3组成,在碗体上具有多个凸肋(相当于本实用新型的凸纹)构成。由此可见,对比文件1公开了权利要求1的全部技术特征,权利要求1不具备《专利法》第二十二条第二款规定的新颖性。由于权利要求1不具备新颖性,自然权利要求1也不具备《专利法》第二十二条第三款规定的创造性。2.权利要求2不具备新颖性和创造性对比文件2公开了一种纸碗,由碗体1和碗底2组成,在碗体1的外侧还粘附有一隔热纸板层3。隔热纸板层3可以是瓦楞纸板等各种合适的隔热材料。由此可见,对比文件2公开了权利要求2的全部技术特征,权利要求2不具备《专利法》第二十二条第二款规定的新颖性。由于权利要求2不具备新颖性,自然权利要求2也不具备《专利法》第二十二条第三款规定的创造性。3.权利要求3不具备创造性权利要求3引用了权利要求2,其限定部分的附加技术特征为:所述碗体的上端还具有由所述碗体顶端向外伸张的上缘部。然而这一特征已经被对比文件1公开了,且该特征在对比文件1中的作用与其在本实用新型中为解决其技术问题所起的作用相同。由此可见,在对比文件2的基础上结合对比文件1得到权利要求3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权利要求3不具备《专利法》第二十二条第三款规定的创造性。4.独立权利要求1、2和4之间不具有单一性独立权利要求1、2和4之间的相同技术特征为:纸碗,由碗体和碗底组成。然而这些特征已经被对比文件1公开了。因此,这些相同技术特征不是对现有技术作出贡献的特定技术特征,也就是说这三个独立权利要求之间没有相同的特定技术特征,不具备《专利法》第三十一条第一款的规定。5.权利要求5不清楚权利要求5引用了权利要求1,其限定部分的附加技术特征为“在所述底座的内侧粘压有平行滚花痕迹”,然而在此之前并没有出现特征“底座”,本领域技术人员也无法确定“底座”与纸碗其他部件之间的位置关系。因此,权利要求5保护范围不清楚,不符合《专利法》第二十六条第四款的规定。综上所述,该专利的权利要求1、2不具备《专利法》第二十二条第二款、第三款规定的新颖性和创造性,权利要求3不具备《专利法》第二十二条第三款规定的创造性,权利要求5不符合《专利法》第二十六条第四款的规定,独立权利要求1、2和4之间不符合《专利法》第三十一条第一款规定的单一性,因此,请求专利复审委员会宣告该实用新型专利全部无效。请求人张某2010年8月4日对比文件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对比文件1说明书相关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纸碗1包括碗体2和与该碗体2一体成形的碗底3。碗体2由碗底3向上延伸而且逐渐扩张,以及由碗体2顶端具有向外伸张卷曲的上缘部4,上缘部4的存在可以防止由于碗体上端锋利而划破使用者嘴的现象;在碗体2外侧面具有多个通贯该碗体2的上缘部4和碗底3相接的凸肋5。凸肋5可达到隔热的功效,使得使用者不会因纸碗内的食物太烫而不能长时间端持纸碗。对比文件2(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对比文件2说明书相关内容本发明的纸碗由碗体1和碗底2组成,在碗体1的外侧还粘附有一隔热纸板层3。另外,隔热纸板层3可以是瓦楞纸板等各种合适的隔热材料,都能获得同样的隔热效果。这样用户在使用纸碗时,不会被内装的热食品烫到。专利复审委员会:本请求人于2010年8月4日针对该专利提出了无效宣告请求,并结合所提交的对比文件1、2详细说明了请求无效的理由,现补充提交对比文件3证明权利要求2、3不具备新颖性和创造性,具体理由如下:对比文件3公开了一种纸碗,包括碗体和碗底,碗体1顶端向外卷曲的上缘部,在碗体的外部粘贴有纸板层。该纸板层起到隔热作用,在碗体内盛装温度较高的食品时,用于防止使用者在端取纸碗时被烫。由此可见,对比文件1公开了权利要求2和3的全部技术特征,权利要求2、3不具备《专利法》第二十二条第二款规定的新颖性。由于权利要求2、3不具备新颖性,自然权利要求2、3也不具备《专利法》第二十二条第三款规定的创造性。综上,请求专利复审委员会宣告该实用新型专利全部无效。请求人张某2010年9月12日对比文件3[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对比文件3说明书相关内容如附图所示,图1是本实用新型正视图;图2是图1的正面剖视图;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纸碗,包括碗体1和碗底,碗体1顶端向外卷曲形成纸碗的上缘部3,上缘部3的存在可以防止由于碗体上端锋利而划破使用者嘴的现象;在碗体的外部粘贴有纸板层2。该纸板层2起到隔热作用,在碗体内盛装温度较高的食品时,用于防止使用者在端取纸碗时被烫。
进入题库练习
案例分析题试题说明 客户 A 公司遭遇 B 公司提出的专利侵权诉讼
进入题库练习
问答题权利要求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一种用于挂在横杆(10)上的挂钩,具有挂钩本体(11)和突起物(15),所述挂钩本体(11)具有两个夹持部(17、18)以及连接所述夹持部(17、18)上部的弯曲部(20),其中一个夹持部具有自由端(19),另一个夹持部具有与衣架本体(12)相连接的连接端(13),在所述夹持部(17、18)的相向内侧设有突起物(15),该挂钩挂在横杆(10)上时,所述突起物(15)与横杆(10)的外圆周表面相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挂在横杆(10)上的挂钩,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夹持部(17、18)的相向内侧各设有两个突起物(1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挂在横杆(10)上的挂钩,其特征在于:在与横杆轴线平行的方向上,所述突起物与横杆外圆周表面形成线接触。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突起物,其特征在于:该突起物呈山脊形状。说明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于挂在横杆上的挂钩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可稳固地吊挂在横杆上的挂钩。背景技术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利用衣架来晾晒物品。具体地说,将需要晾晒的物品吊挂在衣架的衣架本体上,再将与衣架本体连接的挂钩挂在横杆上进行晾晒。但是,传统的挂钩挂在横杆上时,由于挂钩和横杆之间的接触为点接触,缺乏固定力或固定力较小,挂钩在横杆上容易产生滑动和扭动,风大时甚至有可能从横杆上脱落下来。发明内容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挂在横杆上的挂钩,具有挂钩本体和突起物,该挂钩本体具有两个夹持部以及连接所述夹持部的弯曲部,其中一个夹持部具有自由端,另一个夹持部具有与衣架本体相连接的连接端,在两个夹持部的相向内侧设有突起物,当挂钩挂在横杆上时突起物与横杆的外圆周表面相接触,起到夹持横杆的作用。最好在与横杆轴线平行的方向上,突起物与横杆外圆周表面形成线接触。突起物可以采用半圆柱形状,也可以采用山脊形状,以便在夹持横杆时与横杆外圆周表面形成线接触。挂钩本体可以采用问号(?)形状,也可以采用其他形状。在夹持部的相向内侧可以对称地各设置两个突起物。每个夹持部上的两个突起物之间的连接部分最好呈V形凹陷。弯曲部上还可以设置一个迂回部,该迂回部的曲率半径小于弯曲部其他部位的曲率半径,从而增大挂钩本体对横杆的弹性夹持力。本发明的挂钩整体上可以是弯曲的板状结构,以适应吊挂较重物品的需要。本发明的挂钩通过突起物夹持横杆,并与横杆外圆周表面形成线接触,增大了挂钩与横杆之间的固定力,使挂钩不容易在横杆上产生滑动和扭动,有效地克服了现有挂钩的前述缺点。附图说明图1(a)是本发明挂钩第一种实施例的透视图;图1(b)是图1(a)所示挂钩上突起物的放大透视图;图2(a)是图1(a)所示挂钩与横杆相配合的示意图;图2(b)是图1(a)所示挂钩的局部正视图;图3(a)是本发明挂钩第二种实施例的示意图;图3(b)是图3(a)所示挂钩的局部正视图;图4是本发明挂钩第三种实施例的透视图;图5是图4所示挂钩与横杆相配合的示意图;图6是从图4所示挂钩后方看的放大透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详细介绍本发明各实施例。图1和图2示出了本发明挂钩的第一种实施例。如图1(a)所示,整个衣架由挂钩本体11和衣架本体12组成,其中挂钩本体11采用弯曲的棒状弹性材料制成。挂钩本体11具有相对平行的两个夹持部17、18以及连接两个夹持部上部的弯曲部20。夹持部17具有自由端19;夹持部18具有连接端13,以可转动方式装配在衣架本体12上。夹持部17、18之间形成有横杆插入口14,从而能够将衣架悬挂在横杆上。夹持部17、18的相向内侧设有四个突起物15。如图1(b)所示,突起物15呈半圆柱状。如图2(a)所示,每个夹持部上的一对突起物15之间的间隔小于横杆10的外径。使用时,使横杆10进入横杆插入口14,对衣架施加向下的拉力,通过横杆10对夹持部17、18的挤压,使挂钩本体11产生弹性变形,从而将横杆10夹持在四个突起物15之间。挂钩本体儿产生的弹性夹持力使突起物15与横杆10的外圆周表面相接触,形成了如图1(b)所示的与横杆10轴线相平行的支撑线16。这种线接触结构增强了挂钩本体11在横杆10上的固定性能,使之不容易在横杆上产生滑动和扭动。图3示出了本发明挂钩的第二种实施例。如图3(b)所示,该实施例与第一种实施例在结构上的区别仅在于,突起物15沿横杆10轴向的宽度大于挂钩本体11沿横杆10轴向的宽度。加宽的突起物可以带来更好的夹持效果,这样挂钩本体11不需要采用较粗的材料就能获得更好的固定性能。图4至图6示出了本发明挂钩的第三种实施例。如图4所示,整个衣架由挂钩本体21和衣架本体22组成。挂钩本体21采用弯曲的板状弹性材料制成,具有彼此相对的臾持部30、31以及连接两个夹持部上部的弯曲部27,夹持部30具有自由端28。夹持部30、31的相向内侧形成有山脊形状的突起物23、24、25、26,突起物23~26沿横杆10轴向的宽度大于弯曲部27沿横杆10轴向的宽度。如图5所示,夹持部30上的两个突起物23、24之间的连接部分以及夹持部31上的两个突起物25、26之间的连接部分均呈V形凹陷。当横杆10被夹持在突起物23~26之间时,V形凹陷部分不与横杆10的外圆周表面接触,因此突起物23~26均与横杆10的外圆周表面形成线接触。弯曲部27上设有远离横杆10的迂回部29,该迂回部29的曲率半径小于弯曲部其他部位的曲率半径。采用这种结构,当横杆10被夹持在夹持部30、31之间时,迂回部29会产生较大的变形,形成较大的弹性夹持力,从而进一步增强了挂钩本体21在横杆10上的固定性能。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对其作出种种变化。例如,在上述实施例中,挂钩本体与衣架本体是相互独立的部件,通过组装形成完整的衣架。显然,本发明所述的挂钩本体也可与衣架本体一体形成完整的衣架。另外,第三种实施例中所述的迂回部也适用于其他实施方式;第二种实施例中所采用的突起物在横杆轴向方向上比挂钩本体宽的方式同样适用于其他方案。第一次审查意见通知书正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N××××××××.×号发明专利申请涉及朋于挂在横杆上的挂钩,对该申请的审查意见如下:一、权利要求1不符合《专利法》第22条第2款关于新颖性的规定权利要求1要求保护一种用于挂在横杆上的挂钩。对比文件公开了一种用于挂在展示架横杆上的挂钩,参见对比文件1文字部分的最后一段和图2,在其挂钩本体1的左右相对的两部分的内侧上分别设有凸部2和突片3,在挂钩挂在横杆上时,这些突起与横杆的外圆周表面接触,从而与横杆牢固定位,防止挂钩脱落。由此可见,对比文件1完全公开了权利要求1的技术方案,并且对比文件1所公开的挂钩与权利要求1所要求保护的挂钩属于相同的技术领域,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和效果相同,因此,权利要求1不具有新颖性。二、权利要求2至3不符合《专利法》第22条第2款关于新颖性的规定1.权利要求2的附加技术特征在对比文件1中已经公开,由对比文件1的图2可清楚地看到其挂钩内侧有左右两个凸部2与左右两个突片3,分别设置在两边相对位置。因此,在其引用的权利要求1相对于对比文件1不具备新颖性的情况下,权利要求2也不具备新颖性。2.权利要求3的附加技术特征在对比文件1中也已经公开,由对比文件1的图1可知其挂钩上设置的凸部沿着横杆轴向方向有一定宽度,由图2可知该凸部具有弧形外表面,在挂钩挂在横杆上时,该凸部弧形外表面与横杆的外圆周表面形成线接触且平行于横杆轴线。因此,在其引用的权利要求1相对于对比文件1不具有新颖性的情况下,该权利要求也不具有新颖性。三、权利要求4不符合《专利法》第22条第3款关于创造性的规定权利要求4引用了权利要求3,其整体上要求保护一种用于挂在横杆上的具有山脊状突起物的挂钩,该挂钩上的突起物与对比文件1所公开的挂钩上的突起物在形状上有所区别。然而,对比文件2公开了这种区别特征,参见对比文件2文字部分的最后一段和图1所示的衣架,该衣架具有相当于本申请挂钩的夹紧部21,夹紧部21具有两个夹臂和位于夹臂圆弧形部分边沿的四个突棱,这些突棱的形状即为本申请所述的山脊形状,当挂钩挂在更大直径的横杆上时,除了夹臂圆弧形部分的四个突棱之外,夹臂的其余部分不会与横杆相接触,此时,横杆被四个具有山脊形状的突棱夹持。因此,对比文件2给出了将山脊形状突起物应用到对比文件1的挂钩上以夹持横杆的技术启示,权利要求4的挂钩相对于现有技术是显而易见的,不具有创造性。综上所述,本申请的权利要求1-3不具有新颖性,权利要求4不具有创造性。申请人应当对本通知书提出的意见予以答复。如果申请人提交修改文本,则申请文件的修改应当符合《专利法》第33条的规定,不得超出原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范围。对比文件1的说明书相关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本发明涉及衣架等的挂钩,特别涉及用于展示衣物的衣架挂钩。在服装店中,为了便于向顾客展示衣物,通常将挂有衣物的衣架通过其挂钩挂在展示架杆上。现有用于展示衣物的衣架,具有挂钩本体以及支承衣物的衣架本体。但是,这些衣架要么在展示架杆上不稳定,容易被来往顾客碰掉;要么挂钩与展示架杆配合过紧,不容易从架杆上取下。因此,渴望提供一种用于展示衣物的衣架,它便于顾客将其从展示架杆上取下,也便于顾客在观看后重新将衣架挂到展示架杆上,同时保证衣架挂在展示架杆上稳定而不易被碰掉。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展示衣物的衣架,包括挂到展示架杆上的挂钩本体。该挂钩本体的内侧设有凸部和突片,用于将挂钩较为牢靠地固定在展示架杆上。该凸部可以是中空的,也可以是实体的。挂钩本体的顶部具有小突起弧,用于增大挂钩本体的弹性夹持力。本发明的挂钩可以由金属材料或塑料制成。图1是本发明衣架挂钩的侧视图;图2是本发明衣架挂钩的正视图。如图1和图2所示,展示衣架具有挂钩本体1和支承衣物的支架(图中未示),在挂钩本体1的内侧设有凸部2和突片3,用于夹持展示架杆5,挂钩本体的顶部有一小突起弧4。对比文件2的说明书相关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本发明涉及用于悬挂服装以进行晾晒、展示和存放的衣架。图1为本发明衣架的透视图;图2为本发明衣架与晾衣杆相配合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衣架包括衣架主体1和悬挂部件2。衣架主体1与一般衣架的衣架主体相似,悬挂部件2与衣架主体1相连接。将衣物挂在衣架主体1上,用悬挂部件2顶部设置的夹紧部夹住晾衣杆或类似物,便可将衣服悬挂起来。悬挂部件2包括柱体22,柱体22底部设有连接衣架主体1的嵌合部23,柱体22顶部设有夹紧部21。夹紧部21采用弹性材料制成,用于夹住晾衣杆或类似物。夹紧部21包括两个夹臂,其开口向右下方或者左下方,处于下方的夹臂底部与柱体22的顶端固定连接。夹紧部21每个夹臂的中间部位设有一个圆弧形部分,在该圆弧形部分的内表面上形成有多个与晾衣杆轴向相平行的凹槽,以防止夹紧部在晾衣杆上转动。两个夹臂的一端通过弯曲部24相互连接。在弯曲部24的外表面上以可以拆卸的方式装有钢制U型板簧25,以增强夹紧部21的弹性夹持力。如图2所示,由于夹紧部21的两个夹臂可以张开,因此适合于不同直径的晾衣杆3。当晾衣杆的直径比图示晾衣杆的直径更大时,虽然夹臂的圆弧部分不能与杆紧密配合,但也能通过在圆弧形部分边缘所形成的突棱夹持晾衣杆,因而同样能够将悬挂部件2固定在晾衣杆上。专利申请附图对比文件1附图对比文件2附图
进入题库练习
问答题请根据《专利法》《专利法实施细则》《审查指南》的有关规定,对下述问题作出回答,回答的内容应当与你撰写的权利要求书相适应。
进入题库练习
问答题{{B}}答题要求:{{/B}} 1.在答卷中,考生应假设一个指定了所有成员国的欧洲专利申请已经递交,并且欧洲专利局已发出了审查意见通知书。该试卷也可能包含客户的指示信函,表明其对申请欧洲专利具体操作的要求。 2.考生应针对审查意见通知书中所提到的所有观点做出答复,该答复应以信件形式递交给欧洲专利局,并在必要时修改权利要求,但不应修正说明书。 权利要求应在满足公约要求的前提下对发明提供最大的保护。在回应的信件中,考生应提出论据来支持独立权利要求具有专利性。 3.若考生认为申请的任何部分应作为一或多项分案申请的主题,可以以注释的形式清楚地确定这些分案申请的独立权项的特征:可以在现有权项中指明这些特征,也可直接起草该权项。 本试卷包括: 附件1-专利申请 附件2-审查意见通知书 附件3-对比文件1 附件4-对比文件2 附件1(专利申请) 本发明涉及一种粉末状洗涤剂组合物,它包含一种储存稳定性更好的过氧碳酸钠漂白剂。 该洗涤剂为复合配方,主要包括表面活性剂、增洁剂和漂白剂,这些成分的功能不同。 洗涤剂的增洁剂成分在洗涤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主要是起到增强洗涤能力和软化水质的效果。即它可以去除从水和土壤中带来的钙、镁离子。一些络合剂(如三磷酸钠)和一些离子交换剂(如沸石)均可作为增洁剂成分。但出于环境方面的考虑,沸石比磷酸盐更适合作增洁剂。 表面活性剂是洗涤剂中最重要的成分,存在于所有洗涤剂产品中。通常来说,表面活性剂是水溶性的,包含与亲水或增溶官能团接枝的疏水部分。起到清洁的效能。 添加化学漂白剂成分是为了去除纤维上附着的不能被水洗掉的有颜色的污点和污物。漂白剂成分最好包含过氧化物,因它们可以提高洗涤剂组合物的漂白能力。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含氧漂白剂(如过硼酸钠)应用非常广泛。然而,随着含硼漂白剂对环境的潜在危害日益被人们所熟知,其他含氧漂白剂逐渐引起大家的兴趣。 在此,我们要特别提到过氧碳酸钠,它能在水中迅速溶解,除了具有漂白能力外,还具有碱性,可增强洗涤效果。然而,它的稳定性不好,这限制了它在洗涤剂组合物,特别是含有沸石的洗涤剂组合物中的应用。不利于过氧碳酸钠稳定性的因素包括水气和高于 28℃~30℃的温度。 人们业已采用多种方法来改进过氧碳酸钠的稳定性,然而尚未制出一种储藏时间足够长的、可用作洗涤剂成分的过氧碳酸钠。有人提议使用涂覆的过氧碳酸钠。大多数这样的产品所用的涂层材料,从环保的角度来考虑是不可取的。此外,这些涂层材料用量很大,这意味着每克涂覆产品中活性氧的含量下降,因为活性氧只存在于过氧碳酸盐,而不存在于涂覆材料中。活性氧是在过氧碳酸盐分解过程中以氧气的形式释放出去的那部分氧。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改进过氧碳酸钠的稳定性,特别是在较高湿度和高于 28℃~30℃的环境中的稳定性,从而获得储存时间足够长,并可用于含沸石洗涤剂组合物。 我们在本发明中发现向洗涤剂组合物添加碱金属的羧酸盐,或用所述碱金属的羧酸盐涂覆过氧碳酸钠颗粒,可令人满意地提高洗涤剂组合物中过氧碳酸钠的稳定性。 用于提高过氧碳酸钠稳定性的羧酸盐可在市面上获得,它们选自: (1)碱金属的脂肪族一元羧酸盐,其通式为CH3(CH2)nCOOH(Ⅰ),其中n≥2且为整数。脂肪族一元羧酸例如是:丁酸(n=2),戊酸(n=3),己酸(n=4),庚酸:(n=5),辛酸(n=6),壬酸(n=7),癸酸(n=8),十一烷基酸(n=9),或十二烷基酸(n=10)。 (2)碱金属的脂肪族二元羧酸盐,其通式为HOOC(CH2)mCOOH(Ⅱ),其中m取值为2~12的整数。优选的二元羧酸为丁二酸 [HOOC(CH2)2COOH]和己二酸[HOOC (CH2)4COOH]。 (3)碱金属的羟基羧酸盐(含有至少一个羟基取代基的碱金属羧酸盐),例如: (3.1)含有至少一个羟基取代基的一元羧酸,例如3-羟基丙酸(HOCH22CH2COOH), 4-羟基丁酸(HOCH2CH2CH2COOH)或1,2-二羟基丙酸(HOCH2CHOHCOOH)。 (3.2)含有至少一个羟基取代基的二元羧酸,例如2-羟基丙二酸(HOOCCHOHCOOH),酒石酸(HOOCCHOHCHOHCOOH)。 (3.3)含有至少一个羟基取代基的三元羧酸,例如柠檬酸HOOCCH2C(OH)(COOH) CH2COOH和落叶松覃酸HOOCCH2-C (OH)(COOH)-CH(COOH)-(CH2)15 CH3。 通式(Ⅱ)的未取代的脂肪族二元羧酸的碱金属盐的效果最好,其原因现在还不甚明了。含有至少一个羟基取代基的碱金属的羧酸盐[即(3)中所提到的羟基羧酸]也能够赋予过氧碳酸钠适当的稳定性。 优选地,羧酸盐涂覆于过氧碳酸钠漂白剂表面。此外,也可将其直接作为独立添加剂添加到业已含有过氧碳酸钠漂白剂的洗涤剂组合物中。本发明的碱金属羧酸盐能够改善过氧碳酸钠的稳定性,特别是在潮湿和温暖环境中的稳定性。 本发明的涂覆的过氧碳酸钠还有一个优势,那就是它的涂层材料,即羧酸盐本身就是一个良好的洗涤增洁剂,因此减少了洗涤剂组合物中其他增洁剂的用量。 采用常规方法即可获得过氧碳酸钠表面涂层,例如在圆盘式造粒机或转鼓式造粒机中喷涂,再干燥。然而最好的方式是采用流化床干燥器,这种方法的好处是涂覆和干燥一步完成,因而得到一种特别稳定的产品。 若碱金属的羧酸盐不作为过氧碳酸钠的表面涂层,而是作为含过氧碳酸钠的洗涤剂组合物的独立添加组分,可采用任何向洗涤剂组合物中掺入添加剂的常规方法。 羧酸盐的加入量可变范围很大。要稳定过氧碳酸钠,至少应加入其重量1%的羧酸盐,然而因为羧酸盐能溶于水且是一种有用的增洁剂,因此对其用量上限没有特别要求,但在实际使用中一般不超过过氧碳酸钠重量的50%羧酸盐的最适宜用量为过氧碳酸钠重量的5%~15%。 按常规用量,即洗涤剂组合物重量的 1%~25%加入过氧碳酸钠。 洗涤剂组合物也可能包含传统添加成分。这些添加成分的具体特性和加入量取决于所用的具体洗涤操作的性质。传统添加成分包括:酸、酶、泡沫抑制剂、分散剂、颗粒悬浮和抗沉淀剂以及抗腐剂等。 实施例1: (a)在流化床干燥器中,将柠檬酸钠溶液涂覆于过氧碳酸钠表面(基于过氧碳酸钠的重量,涂层重量比分别为5%和10%)。将这些经涂覆的过氧碳酸钠与经喷雾干燥的含沸石的碱性洗衣粉混合,在35℃条件下置于封口瓶中保存。所有样品都包含2.0g过氧碳酸钠 (涂覆前的质量)和8.0g碱性洗衣粉。 (b)将过氧碳酸钠、柠檬酸钠以及与上述碱性洗涤剂组合物直接混合(各组分用量与上述实例相同),并进行测定。 (c)将过氧碳酸钠与同样的碱性洗涤剂组合物相混合(不含羧酸盐)(各组分用量与上述实例相同),在相同条件下封存,作为空白对照。 用高锰酸盐滴定法定期测定所存的氧气量,从而检测过氧碳酸盐的分解程度。过氧碳酸钠在这些洗涤剂组合物中的稳定性在下表中列出。 表1 35℃下,不同储存天数及不同羧酸盐用量(涂覆/混合)的过氧化物的剩余量(%) 时间(天) 无羧酸盐 柠檬酸钠(涂覆5%) 柠檬酸钠(涂覆10%) 柠檬酸钠(混合5%) 柠檬酸钠(混合10%) 7 89.1 97.0 97.7 95.3 95.4 14 87.1 93.4 95.4 91.7 93.2 28 61.4 91.5 91.5 80.3 83.4 42 57.1 77.4 89.2 65.4 69.2 56 46.8 76.6 86.0 59.6 65.9 70 46.1 74.6 84.7 56.2 64.1这些结果表明柠檬酸钠可以显著改善洗涤剂组合物中过氧碳酸钠储存稳定性,并且当柠檬酸钠涂覆在过氧碳酸钠漂白剂颗粒表面时,稳定效果最好。 实施例2: 我们也尝试采用另外一些羧酸盐来增强过氧碳酸钠的稳定性。按过氧碳酸钠重量的 5%检测这些羧酸盐。稳定化的过氧碳酸盐储存于喷雾干燥过的含沸石的碱性洗衣粉中,并在35℃下如例1一样置于封口瓶中保存。这些涂覆产品的稳定性如表2所示。 表2 35℃下,分别储存28天和70天后,不同羧酸盐(涂覆5%/混合)对应的过氧化物的剩余量(%) 羧酸钠 涂覆28天 混合28天 涂覆70天 混合70天 不含羧酸钠(对照样品) 61.4 46.1 CH3(CH2)nCOOH的钠盐 已酸n=4 82.5 67.4 69.3 57.9 辛酸n=8 88.6 73.6 73.5 62.1 癸酸n=10 78.7 62.4 60.8 51.2 HOOC(CH2)mCOOH的钠盐 丁二酸m=2 96.2 92.3 87.2 83.1 已二酸m=4 91.4 86.7 82.1 75.4 十四烷二元酸m=12 77.2 70.1 63.3 59.8续表 羟 酸 钠 涂覆28天 混合28天 涂覆70天 混合70天 羟基羧的钠盐 甘油酸 82.3 73.2 77.3 65.3 柠檬酸 91.5 80.3 74.6 56.2 酒石酸 85.3 78.4 75.4 58.1 落叶松覃酸 83.7 74.8 72.5 59.0这些结果清楚地显示出洗涤剂组合物中含有的羧酸钠能改善过氧碳酸钠的储存稳定性,特别是当羧酸钠涂覆于过氧碳酸盐表面时,此稳定效果更为明显。 权利要求: 1.一种基于沸石的粉末状洗涤剂组合物,包含过氧碳酸钠漂白剂、表面活性剂和作为增洁剂的沸石,其特征在于,基于过氧碳酸钠的重量,所述组合物包含至少1%重量的一种羧酸的碱金属盐,作为过氧碳酸钠漂白剂的稳定剂,该羧酸选自: (1)一元脂肪族羧酸,其通式为CH3 (CH2)nCOOH(Ⅰ),其中n≥2且为整数; (2)二元脂肪族羧酸,其通式为HOOC (CH2)mCOOH(Ⅱ),其中m为2~12的整数; (3)羟基羧酸。 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粉末状洗涤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羧酸的碱金属盐是涂覆于过氧碳酸钠漂白剂表面的。 3.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粉末状洗涤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羧酸的碱金属盐和过氧碳酸钠漂白剂以独立添加剂形式存在于洗涤剂组合物中。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中所述的粉末状洗涤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羧酸的碱金属盐为柠檬酸钠。 5.权利要求1中定义的羧酸的碱金属盐在稳定过氧碳酸钠中的一种用途。 6.过氧碳酸钠漂白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氧碳酸钠涂覆了至少1%重量的权利要求 1中定义的羧酸的碱金属盐。 附件2(审查意见通知书) 1.D1文件属于EPC54(2)条款下的现有技术,它是有关沸石洗涤剂组合物中所含有的过氧碳酸钠的稳定性的文件。由于加入了通式为CH3(CH2)nCOOH的一元碱金属羧酸盐或通式为HOOC(CH2)。COOH的二元碱金属羧酸盐(其中n和m均≥2且为整数),过氧碳酸钠的稳定性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碱金属羧酸盐或涂覆在过氧碳酸钠表面(过氧碳酸钠重量的8%),或作为独立组分加入洗涤剂组合物。该文件特别公开了辛酸钠 [CH3(CH2)6COOH]的用途(见范例)。因此权利要求1、2、3、5、6被对比文件1所覆盖。 D2文件也属于EPC54(2)条款下的现有技术,它揭示了一种粉末状沸石洗涤剂组合物,包括表面活性剂、过氧碳酸钠漂白剂以及过氧碳酸钠,柠檬酸钠(即柠檬酸的钠盐)占过氧碳酸钠重量的比例优选为2%~15%,更佳为5%~10%(见第2页第2段第1、2条权项和实例)。因此权利要求1、3、4的主题缺乏新颖性。 因此,该申请所有权利要求均未满足 EPC54条款的要求。 2.若申请者想要继续申请,需要考虑以上异议并提出新的权利要求。为了简化对新提交的权利要求的审查,申请者应准确地指出如何根据已经提出的申请文件[条款123 (2)EPC,GuidelinesE-Ⅱ,1)导出该新权利要求。在意见陈述书中,申请者应写明以上异议是如何被克服的。在此需特别指出的是新权利要求与现有技术的区别,并说明其重要性。申请者对创造性的立场应在问题一解决方案中体现。 附件3(对比文件1) 本文研究的是过氧碳酸钠的稳定性问题。过氧碳酸钠可作为洗涤剂组合物中的漂白剂,与过氧硼酸盐不同,它是一种环保物质。然而,过氧碳酸钠储存稳定性不好,特别是用于含有沸石的洗涤剂组合物时。 我们现已找到一种全新的方法来提高过氧碳酸钠的稳定性,即在过氧碳酸钠表面涂覆一层特殊的碱金属(最好为钠)的羧酸盐,或者只需将该羧酸盐加入含有过氧碳酸钠的洗涤剂组合物中也可获得足够的稳定性。 所使用的羧酸盐选自:通式为CH3 (CH2)nCOOH的一元碱金属羧酸盐或通式为HOOC(CH2),COOH的二元碱金属羧酸盐 (其中n和m均为整数,且大于等于2)。适合形成碱金属盐的一元羧酸是辛酸(n=6)或癸酸(n=8),适合形成碱金属盐的二元羧酸是庚二酸(m=5)或辛二酸(m=6)。 当羧酸的碱金属盐与过氧碳酸钠的重量比例在1%~20%(最好是5%~15%)之间时,过氧碳酸钠就会获得足够的储存稳定性。 实施例: 在流化床干燥器中,将辛酸钠以重量比 8%涂覆于过氧碳酸钠表面,此过程中涂覆和干燥一步完成。然后将表面改性过的过氧碳酸钠与普通粉末状洗涤剂组合物混合(过氧碳酸钠为洗涤剂组合物重量的5%),该洗涤剂组合物包括表面活性剂和占重量20%的沸石。在35℃下对得到的粉末状洗涤剂组合物进行稳定性测试。70天后,剩余67%为过氧碳酸钠。该结果清楚表明:以上提到的碱金属羧酸盐能有效地提高含沸石洗涤剂组合物中过氧碳酸钠漂白剂的储存稳定性。我们认为该稳定性的提高是由于羧酸中不能被取代的烷基[CH3(CH2)n-]和不能被取代的亚烃基[-(CH2)m-]的存在。 附件4(对比文件2) 本发明涉及一种以沸石和柠檬酸钠(即柠檬酸的钠盐)作为联合增洁剂的粉末状洗涤剂组合物。 增洁剂在洗衣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它的功能是平衡水硬度,提高溶解污物的能力。增洁剂可在多种材料中选择,如硅酸钠,络合剂(如三磷酸钠)和离子交换剂(如沸石)等。而出于环保方面的考虑,最好采用沸石来代替磷酸盐。然而,仅以沸石作为增洁剂,将不能防止污物的再次沉淀和碳酸钠的沉积作用。经多次洗涤之后,由.于衣物纤维表面和洗衣机组件上附着了无法溶解的无机覆盖物,该种洗涤剂组合物的洗涤效果将大大减弱。此外,附着在纤维表面的无机覆盖物会降低纤维的弹性,使纤维黯淡无光并最终缩短纤维寿命。 我们惊喜地发现将柠檬酸钠加入含沸石的洗涤剂组合物,能有效减弱无机物在纤维表面覆盖的现象。作为联合增洁剂的柠檬酸钠可在洗衣过程中直接加入,但最好还是作为洗涤剂组合物的组分。在后一种方法中,柠檬酸钠所占洗涤剂组合物的重量比例范围为0.5%~20%,优选范围是1%~10%,而更佳范围是1%~2%。 本洗涤剂组合物亦包含表面活性剂和漂白剂成分。漂白剂选自过氧化物,如过氧碳酸钠和过硼酸钠,前者因可迅速溶解并在较低温度下完全展现其漂白能力,所以更适宜。如有必要的话,可在过氧碳酸钠颗粒表面涂覆一层硼酸水溶液和碱金属硅酸盐水溶液的混合物,以增强其稳定性。 柠檬酸钠加入量为过氧碳酸钠重量的 1%~50%,优选范围为2%~15%,而更佳范围为5%~10%。 该洗涤剂组合物也可含有其他传统的添加成分,例如酶、泡沫抑制剂、颗粒悬浮和抗沉淀剂以及抗腐剂等。 实施例: 将柠檬酸钠加入一种包含表面活性剂、过氧碳酸钠和沸石增洁剂的粉末状洗涤剂组合物中。该洗涤剂组合物包括重量为 10%的沸石增洁剂和重量为1%的柠檬酸钠作为联合增洁剂。而柠檬酸钠的加入量以过氧碳酸钠的量而定,为过氧碳酸钠重量的10%。 将上面提及的洗涤剂组合物和参照物 (一种含有重量为11%的沸石,而不含有柠檬酸钠的洗涤剂组合物)按欧洲洗衣标准进行测试,测试条件为:温度40℃或70℃,转速 100rpm,硬度100ppm。 测试结果(两次平行试验数据的平均值)如下表所示。结果表明:和不含柠檬酸钠的洗涤剂组合物相比,本发明中的洗涤剂组合物可减弱不溶无机物在纤维表面的结壳率。 曾洁剂 联合增洁济 结壳率 40℃ 70℃ 沸石 无(对照样品) 1,8 3,7 沸石 柠檬酸钠 0,7 1,4 权利要求: 1.一种基于沸石的粉末状洗涤剂组合物,包含表面活性剂和选自过氧化物的漂白剂,其特征在于,含有柠檬酸钠作为联合增洁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洗涤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过氧化物为过氧碳酸钠。 3.一种降低用含沸石的洗涤剂因多次洗涤而使不溶无机物在纤维表面和洗衣机组件表面结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洗衣过程中加入柠檬酸钠作为联合增洁剂。
进入题库练习
案例分析题试题说明 第一题:客户A公司拟对B公司的发明专利(下称涉案专利)提出无效宣告请求,为此
进入题库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