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研究生课程思政的价值取向、框架体系及实践进路 被引量:4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课程是学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其发展遵循一定的理论逻辑,可以从文化历史课程理论、社会改造课程理论、批判主义课程理论三个角度作出论证。课程思政是一种课程观,是一种教育观,也是一种政治观,不同群体和组织的育人诉求在课程思政中得到了表达和回应。以导师为核心,构建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相结合、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的课程体系,是研究生课程思政的基本体系架构。需要从提升适切性、有效性、联结性三个方面,把课程思政付诸研究生教育教学实践。
出处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1-24,共4页 Teaching Reference of Middle School Politics
基金 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研究课题“心理学视角下研究生党员责任担当路径研究”(课题批准号:2020MSA443)阶段性成果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9

二级参考文献63

  • 1郭本禹.柯尔伯格道德发展的心理学思想述评[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3):67-73. 被引量:32
  • 2魏贤超.认知派德育理论的历史、现状和趋势[J].比较教育研究,1985(3):37-42. 被引量:3
  • 3李都厚.论柯尔伯格“三位一体”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及其现实意义[J].理论导刊,2006(9):87-89. 被引量:4
  • 4彼得·布劳著.《社会生活中的交换与权力》,华夏出版社1988年版,第137页.
  • 5卡尔·波兰尼著,冯钢、刘阳译,《大转型,我们时代的政治与经济起源》,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
  • 6Lawrence Kohlberg. The Philosophy of Moral De- velopment[M]. New York: Harper and Row, 1981 :192.
  • 7艾耶尔.语言、真理与逻辑[M].尹大贻,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1-2.
  • 8G. Blank, Vygotsky, “The man and his cause”, in L.C. Moll, Vygotsky and education: Instructional implications and applications of sociohistorical psycholog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0, p. 31.
  • 9R. W. Rieber, “Vygotsky' s ' Crisis' and Its Meaning Today”, in R. W. Rieber, and J. Wollock, The Collected Works of Vygotsky,1997,Vol.3. ,p. 1.
  • 10J. Bmner, “Prologue to the English edition”, in R. W. Rieber and A. S. Carton, The Collected Works of L. S. Vygotsky, New York and London: Plenum Press, 1987,p. 1.

共引文献2065

同被引文献41

引证文献4

二级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