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五四”时期写实主义与自然主义概念之辨析——以陈独秀与茅盾为讨论中心
被引量:
1
The Analysis of the Conception of Realism and Naturalism during the May 4th Period-Focusing——Focusing on Chen Duxiu and Maodun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一、引言1931年至1933年,苏联《文学遗产》发表了马克思和恩格斯致斐·拉萨尔的信和恩格斯致保·恩斯特、玛·哈克奈斯、敏·考茨基的信。很快,瞿秋白就将它们译成了中文,然后我们在瞿秋白的《马克思、恩格斯和文学上的现实主义》中首次读到了马克思、恩格斯以巴尔扎克为典型,对西欧现实主义文学进行的分析与评论。
作者
王雨佳
机构地区
长沙理工大学文学与新闻学系
出处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
2020年第3期276-288,共13页
Modern Chinese Culture and Literature
关键词
《文学遗产》
现实主义文学
瞿秋白
拉萨尔
写实主义
哈克
巴尔扎克
自然主义
分类号
I206.6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5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27
同被引文献
7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5
1
〔日〕中屋敷宏(著),郑子路(译),梁艳萍(校).
“五四”新文化运动与陈独秀——关于中国近代文学的思想性基础的考察[J]
.中文论坛,2018,0(1):156-175.
被引量:1
2
吴海江.
新文化运动时期的科学主义思潮:路向、特质及影响[J]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8,24(5):88-93.
被引量:15
3
乐黛云.
茅盾早期思想研究(一九一七——一九二六年)[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79(1):134-158.
被引量:2
4
苏华.
文学研究会时的茅盾与法国文学[J]
.文艺理论与批评,1990(3):137-144.
被引量:1
5
温儒敏.
茅盾与现代文学批评[J]
.文学评论,1996(3):11-23.
被引量:13
二级参考文献
15
1
沈寂.
辛亥革命时期的岳王会[J]
.历史研究,1979(10):37-45.
被引量:8
2
段治文.
中国近代唯科学主义思潮新论[J]
.天津社会科学,1997(2):53-58.
被引量:11
3
江天骥.
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的关系问题[J]
.哲学研究,1996(11):51-59.
被引量:25
4
宁平治.杨振宁科教文选[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246.
5
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M]//陈独秀文章选编:上.北京:三联书店,1984.318.
6
陈独秀.再论孔教问题[M]//陈独秀文章选编:上.北京:三联书店,1984.166.
7
胡适文存:三集[M].上海:亚东图书馆,1930.187.
8
胡适.新思潮的意义[M].胡适文存:一集.上海:亚东图书馆,1921.1021.
9
亨廷顿.转变中社会的政治秩序[M].北京:三联书店,1989.54.
10
默顿.十七世纪英格兰的科学技术与社会[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2.
共引文献
27
1
蔡建伟.
茅盾、沈从文的“徐志摩论”比较研究[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10):103-104.
2
周兴华.
“我”与“我们”:茅盾作家论的意义标志[J]
.文学评论,2005(4):153-160.
被引量:5
3
刘海军.
另类批评的风采——论沈从文的情感性批评[J]
.理论与创作,2006(1):47-53.
4
刘海军.
论情感型作家沈从文的文学批评[J]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9(1):36-40.
5
唐金海,陈正敏.
作为卡里斯马的茅盾——茅盾文学批评的当代价值[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27(9):106-113.
6
刘海军.
心理批评视阈下的沈从文文学批评[J]
.民族文学研究,2007,25(3):104-109.
被引量:2
7
李跃力.
金满成:不该被遮蔽的小说家[J]
.新文学史料,2007(4):117-129.
8
冯长春,冯春玲.
中国近代科学主义音乐思潮探析[J]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9(3):20-31.
被引量:3
9
刘业伟.
《新青年》与现代中国写实主义文学思潮[J]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5(6):45-49.
10
潘建红,曾翠,李俊.
中国科技发展与伦理变迁的脉络探析[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5):137-142.
同被引文献
7
1
沈卫威.
新发现茅盾(沈雁冰)致胡适四封信──茅盾从新浪漫主义向写实主义转变的契机[J]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36(3):88-90.
被引量:6
2
潘正文.
“文学地理”与现代社团文风[J]
.文学评论,2011(5):150-157.
被引量:6
3
陈昶.
胡适与《小说月报》的转型[J]
.文学评论,2017(1):186-194.
被引量:3
4
石晓岩.
自然主义概念进入中国的文化逻辑[J]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35(4):73-79.
被引量:1
5
蒋承勇,曾繁亭.
含混与区隔:自然主义中国百年传播回眸[J]
.学术研究,2019,0(7):136-144.
被引量:5
6
乐黛云.
茅盾早期思想研究(一九一七——一九二六年)[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79(1):134-158.
被引量:2
7
吕效平,武锁宁.
茅盾与自然主义[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83(2):125-147.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1
1
赵京强.
非劝:茅盾自然主义文学转向再辨析——兼及其文学史意义[J]
.社会科学,2024(3):106-117.
1
蓝善康.
老舍的延安聚谈及其延安书写[J]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0(4):281-297.
2
李洋.
有我之像与无我之像——再谈艺术心理学中的视觉错觉[J]
.艺术学研究,2021(3):26-35.
被引量:1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
2020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