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科学浪潮与养育焦虑:家庭教育的母职中心化和儿童的命运 被引量:20

Scientism and Nurturing Anxiety: Historical Review and Criticism of Sanctification of Motherhood and Childhood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现代家庭教育出现了一股跨国度、跨阶层、由母亲掌舵、以科学为原则、以卓越和完美为追求的潮流。母亲登上"教育前台",变成家庭教育的掌舵手、家族竞争的总设计师、资源的动员者和现场指挥者,而家庭父权被削弱。同时,竞争性育儿方式渐成气候,表现为早教低龄化、智育倾向明显、跨阶层参与、高代价化特征,并伴随结构性的养育焦虑。从历史社会学的视角来看,这种现象与童年观和母职观的历史变迁息息相关。现代儿童与母亲作为"纯洁和爱"的象征,经历着"神圣化"的过程。传统家庭教育的泛化性,在前工业社会开始分化,并在学校化社会渐趋专业化,使得科学育儿、追求卓越的竞争性教育逐渐成为主流教育观念。童年和母职观念的过度神圣化,渐渐导向了母职至上和完美教育理念、文凭主义,再生产了性别和阶层的不平等。这种潮流的深层危机和矛盾是长不大的成人和过度早熟的儿童,在封闭的家庭中陷入了互相依附的状态,基于焦虑和恐惧而生长出的"爱"和教育缺乏公共精神。
作者 安超
出处 《少年儿童研究》 2020年第3期5-16,共12页 Children's Study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重大研究专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学基本理论”研究(课题编号:18VXK005)的研究成果.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9

二级参考文献109

  • 1贺晓星.作为方法的家庭:教育研究的新视角[J].教育学术月刊,2014(1):3-12. 被引量:21
  • 2金一虹.“铁姑娘”再思考——中国文化大革命期间的社会性别与劳动[J].社会学研究,2006(1):169-196. 被引量:137
  • 3贺晓星,李黎.彼得·潘写作:作为教育思想的少儿文学[J].教育学报,2006,2(2):43-54. 被引量:11
  • 4[美]杜威,赵祥麟等译..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5....
  • 5刘云杉.从启蒙者到专业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92.
  • 6安妮特·拉鲁.不平等的童年[M].张旭,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 7赵祥麟 等.杜威教育论著选[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
  • 8[英]洛克.教育漫话[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7.
  • 91995年,国家经贸委、原国家教委、财政部、卫生部、原劳动部《关于若干城市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分流富余人员的意见》(国经贸企[1995]184号文件).
  • 10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妇女研究所、陕西省妇女联合会研究室编:《中国妇女统计资料(1949-1989)》,中国统计出版社1991年版,第571页.

引证文献20

二级引证文献7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