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花木兰》动画改编真人:中国观众为何不叫好?——对电影媒介与视觉符号适配问题的思考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2020年迪士尼真人版电影《花木兰》与1998年动画版相比口碑悬殊,豆瓣中真人版评分仅为5.0,而动画版评分为7.9。本文运用文本分析法,对迪士尼动画和真人电影《花木兰》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发现,真人版《花木兰》的视觉符号与其媒介之间并未能产生良好的共生、适配关系,这是导致其失败的重要原因。动画与真人电影媒介分别具有不同的符号系统和感官偏向,动画媒介提供“假定性”“绘画性”的风格限定,拥有像似程度较低的视觉符号系统,观众在感知层面上遵循“陌生化”的审美期待;而真人电影媒介所限定的则是“真实”的风格,其符号系统具有高度真实性的特点,观众的感知则本能地追求真实,期待在拟真中投入自我,如临其境。即使在真人电影中使用CG技术塑造虚构的视觉元素,但也需要遵循真人电影媒介“拟真”的视觉符号风格。
作者 刘慧钰
出处 《中华文化与传播研究》 2023年第2期51-59,共9页 Chinese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Studies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6

二级参考文献35

  • 1北淮.历史剧的历史化和非历史化[J].戏剧艺术,1981(2):86-98. 被引量:7
  • 2刘亮程.库车[J].中国作家(文学版),2002,0(5):4-22. 被引量:2
  • 3周宪.视觉文化语境中的电影[J].电影艺术,2001(2):33-39. 被引量:106
  • 4吴保和.“戏说”类电视剧辨析[J].戏剧艺术,2007(3):66-75. 被引量:2
  • 5吴保和.历史题材的一种写法.戏剧艺术,1996,(2):7-9.
  • 6姚艳.中国形象下的美国血液--从形象学角度浅析迪斯尼动画电影[EB/OL].(2010-09-16)[2010-10-06].http://dushu.zuoyong.org/786.
  • 7《历史剧创作的歌颂问题》[J].新剧作,1983,(1).
  • 8《(宰相刘罗锅)何以吸引观众?》[J].剧影月报,1996,(3).
  • 9陈韬文于1999年11月在第六届全国传播学研讨会(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与复旦大学在上海举办)上发表的《‘文化转换:中国花木兰传奇的美国化和全球化》.
  • 10《文化移转-中国花木兰传说的美国化和全球化》[J].台湾新闻学研究,2001,(66).

共引文献205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