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中医治疗慢性胆囊炎临床体会 被引量:2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胆囊炎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女性多于男性,多发生于40岁以上的肥胖女性。本病多与情志不遂,肝郁气滞,淤血停留,饮食所伤,积湿生热,阴血不足,肝络失养等有关。属于祖国医学的'协痛'、'黄胆'等范围。本节主要讨论慢性胆囊炎。笔者运用中医药治疗本病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现仅慢性胆囊炎的中医治疗与同行共探如下: 1肝气郁结,从肝论治 《内径》谓'肝在天为风,在地为木,王于春'肝为风木之脏,性喜条达而恶抑郁,肝失疏泄是肝胆疾病的主要病机[1]周福生教授认为,慢性胆囊炎的病位在胆,其发病根于胆之特性,并与肝胆密切相联。胆为六腑之首,六腑以通为用,以降为顺,具有泻而不藏的生理特点,而胆又属奇恒之腑,《灵枢、本输》曰:'胆者,中精之府',肝与胆表理相合,且胆附于肝,胆肋肝之疏泄,肝失条达,气机郁滞,络脉失和,故舒肝理气,可排除气机郁滞,使临床症状消失。胁胀痛,走窜不定,甚则可及胸背肩臂,疼痛因情志衰化而增减。柴胡舒肝散加减,处方举例:柴胡15g,枳壳12g,香附15g,白芍12g,佛手12g,郁金12g,蒲公英12g,虎杖10g,痛甚可加醋延胡索12g,增强理气止痛之力,气郁化火可加山栀子12g,黄芩10g,龙胆草15g;胃失和降,可加法半夏10g,赭石10g:近代医家张锡钝曾说'柴胡能疏气之郁,能舒肝气实,又为降胃要药'。因柴胡畅发郁阳而疏化滞阴,血等敛阴泄热而缓急止痛,两药合用,一散一收,可起清肝疏胆、升阳敛阴,解郁止痛之功[2]。香附、枳壳、佛手,具有舒肝理气、散郁开结;郁金为治疗郁证之要药;蒲公英,虎杖,具有消炎利胆之功效,诸药合用,灵活掌握,辩证施治,达到很好的临床疗效。
出处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 2014年第29期235-235,共1页 Medical Information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3

二级参考文献7

共引文献17

同被引文献5

引证文献2

二级引证文献3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