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高价值作物薄荷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薄荷(Mentha hyplocalyx)是我国传统的药食同源植物,在中医中已有数千年应用历史,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它是辛凉性发汗解热药,内服可治疗流行性感冒、头疼、目赤、身热、咽喉肿痛等症状;外用可治疗神经痛、皮肤瘙痒、皮疹和湿疹等。在西医中,薄荷具有抑菌、抗炎、抗病毒、抗辐射、抗氧化等多种功效。薄荷中含有的薄荷醇、薄荷酮等挥发性成分及黄酮、咖啡酸、三萜等非挥发性成分与其药理作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1]例如,薄荷的抗炎、抗病毒作用主要与酚酸类、萜类等成分有关;抗肿瘤作用主要与薄荷醇、迷迭香酸等成分有关;抗氧化作用主要与黄酮类成分相关。本文以薄荷中的化学成分与不同药理作用的关系为切入点,对近年来国内外关于薄荷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的研究进行了综述,以期为今后薄荷的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并为相关产品的研发提供参考。[2] 。
出处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自然科学》 2023年第4期0069-0072,共4页
  • 相关文献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