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文化·人格·困境——对《白鹿原》中儒家文化的重释
被引量: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陈忠实的《白鹿原》不仅超越了当代小说对中国现代历史同构的局限。更重要的是以深刻的生命体验重释了儒家文化。再次引发人们对传统文化探寻的热潮。儒家文化在八十年代以后的复兴,
作者
周龙田
机构地区
安康学院
出处
《小说评论》
北大核心
2007年第S1期133-137,共5页
关键词
《白鹿原》
儒家文化
白嘉轩
朱先生
白鹿原
重释
分类号
I207.42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4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45
同被引文献
24
引证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3
参考文献
2
1
南帆.
文化的尴尬——重读《白鹿原》[J]
.文艺理论研究,2005(2):62-69.
被引量:39
2
杨曾宪.
“仁爱”是普世美德伦理吗——儒家伦理历史与当代价值的科学评析[J]
.学术月刊,2003,35(3):89-101.
被引量:8
二级参考文献
4
1
杨曾宪.
建设适应市场经济的新伦理体系导论[J]
.人文杂志,1998(3):19-23.
被引量:9
2
张静蓉.
晚期希腊哲学的伦理价值转换[J]
.哲学研究,2002(1):69-75.
被引量:3
3
章建刚.
儒家伦理、市场伦理和普遍伦理[J]
.哲学研究,2000(2):35-42.
被引量:15
4
南帆.《姓·性·政治》[A]..《文本生产与意识形态》[C].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36页.
共引文献
45
1
郭志治.
现代反思下的文化回望与精神魂归——《白鹿原》白氏兄弟形象分析[J]
.山西能源学院学报,2024,37(2):73-76.
2
赵吉祥.
《圣天门口》与《白鹿原》比较谈[J]
.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22(1):19-20.
3
王春林.
盛宴时代的来临——2005年长篇小说印象[J]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9(3):53-60.
被引量:1
4
杨杰蛟.
一种辩证文化观的尝试——重读《白鹿原》[J]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5):55-56.
5
刘天喜,梁军涛,梁艳阳,黄柳丹.
经济转型与集体主义观念的发展[J]
.广西社会科学,2004(11):22-24.
6
周慧.
弱者人权与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相容性——一种法伦理的视角[J]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35(4):35-38.
被引量:1
7
冯希哲,张雪艳,赵润民.
多维视野下的文本批评——《白鹿原》近期学术研究综述[J]
.小说评论,2006(6):80-84.
被引量:2
8
金明华.
中西方爱的伦理思想及其比较[J]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4(6):76-80.
被引量:2
9
张路,解光云.
析论早期基督教“博爱”思想产生的背景[J]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3):114-117.
被引量:4
10
陈祖英,林夷.
创新家庭反腐倡廉教育长效机制[J]
.发展研究,2008,25(12):137-139.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24
1
张王梅,张统宣.
"仁义"白嘉轩——矛盾的儒者形象[J]
.华章(初中读写),2008(17):140-141.
被引量:1
2
王凤秋.
女性物化的悲歌——《白鹿原》女性形象悲剧意蕴探析[J]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1).
被引量:10
3
雷达.
废墟上的精魂——《白鹿原》论[J]
.文学评论,1993(6):105-118.
被引量:192
4
陈思广.
谁是《白鹿原》中的关捩——黑娃形象的叙述学研究[J]
.小说评论,1993(4):51-54.
被引量:10
5
尹季.
《白鹿原》中朱先生形象的儒家文化内涵[J]
.船山学刊,2004(3):125-127.
被引量:9
6
邵龙宝.
儒家人格理论的历史嬗变[J]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5(6):32-38.
被引量:1
7
孙莹.
重估传统儒家文化与重建历史真实——解读新历史小说《白鹿原》[J]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3(3):300-303.
被引量:7
8
梁德惠.
从《白鹿原》中的女性形象看当代男作家的男权思想[J]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1(2):27-32.
被引量:4
9
吴虞.家族制度为专制主义之根据论[M]∥张骏严.新潮:民初时论选.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4:122.
10
陈独秀.敬告青年[J].新青年,1915(1):15.
引证文献
6
1
马媛.
论中国当代小说人物的儒家人格特征[J]
.文学界(理论版),2010(6):38-39.
2
周龙田.
“乡土中国”的家文化考察——以《家》和《白鹿原》为例[J]
.安康学院学报,2015,27(3):74-77.
3
陈星宇.
“儒家”遮蔽下的乡土中国——《白鹿原》的乡村社会结构指向[J]
.当代文坛,2017(6):80-84.
被引量:2
4
王玉玲,王曼利.
电影《白鹿原》中的土地意象解读[J]
.声屏世界,2020(16):46-47.
5
徐辉.
从《白鹿原》看中国男权文化的经典[J]
.作家,2015,0(3X):30-31.
被引量:1
6
周瑜雯.
白鹿原——儒家文化下“仁义村”的不仁义[J]
.中国文艺家,2018,0(5):123-123.
二级引证文献
3
1
房伟.
《白鹿原》经典化问题考察[J]
.当代作家评论,2017(1):46-55.
被引量:1
2
刘睿.
《白鹿原》:从原乡叙事抵达精神叩问[J]
.小说评论,2020(2):145-150.
被引量:1
3
何兆强.
论《白鹿原》的中国家族文化叙事[J]
.世界文学研究,2023,11(2):146-151.
1
俞天白.
上海人无法定格的形象[J]
.文学自由谈,1992(1):13-16.
2
张颐武.
“相遇”中的生命启悟[J]
.法制资讯,2010,0(12):73-76.
3
乐文.
受苦人──解放区文学一类妇女形象的文化内涵[J]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4):33-36.
被引量:1
4
张维新.
周作人时事散文论[J]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5(9):1-3.
5
张炯.
重庆行[J]
.红岩,2004,0(5):14-21.
6
杨学敏.
横空出世起伏升腾--毛泽东诗词中的山与中国现代历史论略[J]
.重庆师专学报,1993(3):1-8.
7
王彬彬.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与中国现代历史研究的互动[J]
.文艺争鸣,2008(1):64-69.
被引量:21
8
刘再复.
“三剑客”的通信[J]
.上海文学,2017(3):104-105.
9
小说视点[J]
.长篇小说选刊,2005,0(4):283-285.
10
汪树东.
启蒙者的爱与死:鲁迅小说《伤逝》再解读[J]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09(1):87-94.
被引量:4
小说评论
2007年 第S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