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S1期393-394,共2页
Journal of Beijing Sport University
二级参考文献5
-
1课程教材研究所编.20世纪中国中小学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汇编(体育卷)[Z].,2001..
-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
-
3全国中小体育教师全员培训教材编委会编著.体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10.
-
4体育.全国中小体育教师全员培训教材编委会编著[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10.
-
5任长松著.走向新课程[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2.4.
共引文献31
-
1刘毅,陈冬亮.浅谈高校体育与素质教育、终身体育的接轨[J].体育科学研究,2005,9(2):78-82. 被引量:10
-
2刘娜.如何实施“成功体育”之我见[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4(3):261-263. 被引量:3
-
3陈伟霖,黄秀凤.素质教育与新课程体育考试的改革[J].福建体育科技,2006,25(3):32-33.
-
4肖威,江玲,吕新颖,汪鸿,陈英杰,黄正杰.高师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与基础教育需求关系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12):1681-1682. 被引量:21
-
5宣恩平.浅议解决体育课程改革中一些实际问题[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13):208-209.
-
6于军,刘运祥,马祥海.新《指导纲要》背景下的体育教育专业田径类课程整体改革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31(9):1260-1263. 被引量:13
-
7郑文清.研究性学习模式对大学篮球选项课的影响[J].体育科学研究,2009,13(1):91-93. 被引量:1
-
8陈晓霞,王金亮.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目标改革探讨[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1(2):49-50.
-
9李秀玲,魏晓芸.新课程标准下体育课程的实施对体育教师角色的要求[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21):198-198. 被引量:1
-
10陈伟霖,陈彤.普通高校开发体育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实践[J].体育科学研究,2010,14(2):104-107.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70
-
1邓丽萍.小学体育课程一体化思考[J].当代家庭教育,2019,0(33):143-143. 被引量:1
-
2钟华.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基本能力的培养[J].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05,23(4):87-89. 被引量:3
-
3陈琦,杨文轩,郑俊武,杨晓生,于红霞,司徒结蔼.现代体育课程及其发展趋势[J].体育科学,1998,18(5):1-4. 被引量:222
-
4李金梅,谢瑾,张军,路志俊.关于我国学校体育改革的思考[J].体育科学,1998,18(5):8-10. 被引量:121
-
5梁国立,高嵘.中、美体育课程标准之比较——关于课程性质和设计思路的比较[J].课程.教材.教法,2004,24(6):91-95. 被引量:15
-
6陆作生,赵权忠.我国体育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4,21(5):84-87. 被引量:51
-
7陈国成.对大中小学体育教学衔接问题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8):1105-1106. 被引量:52
-
8汤国杰.从小学体育教师的知识状况看一体化课程体系的构建[J].体育函授通讯,2002,18(3):89-90. 被引量:2
-
9宋戈.中小学课程一体化理论的思考[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1,17(7):13-15. 被引量:2
-
10丁英俊,江涛,毛振明.中国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层级衔接[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5,20(4):67-69. 被引量:33
引证文献14
-
1姜楠.基于一体化理念构建小学体育课程体系[J].体育视野,2021(1):89-90. 被引量:1
-
2彭志伟.学校体育教学一体化模式下小学体育教学研究[J].冰雪体育创新研究,2021(13):85-86.
-
3吴诚.新健康体育教育下体育师资能力素质培育商榷[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7(3):81-82. 被引量:3
-
4张玲.新的健康体育教育下体育师资能力素质培育商榷[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28(12):139-139.
-
5王继帅,樊炳有.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相关研究及评价[J].体育学刊,2009,16(1):58-62. 被引量:16
-
6饶平,许金生,蒋德龙.教学型师范院校体育教师理论教学评价的思考[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32(2):143-146.
-
7张晓林,陈新键,毛振明.我国大中小学体育课程有效衔接现存问题及改进思路[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5,49(2):78-83. 被引量:91
-
8陈云芳,谭成清.长沙市民办高校羽毛球教学现状分析[J].内江科技,2016,37(8):102-102.
-
9成黎.高校体育课俱乐部制课程资源整合研究——以长沙学院为例[J].长沙大学学报,2017,31(2):152-153. 被引量:1
-
10张科峰,乐玉忠.关于我国大中小学体育课程衔接的反思[J].体育师友,2017,40(6):7-9. 被引量:5
二级引证文献117
-
1谭仕琪.立德树人视域下大中小学有效衔接的体育与健康课程体系研究[J].运动精品,2021,40(7):23-24.
-
2陈宗杰,安江宁.体教融合下我国大中小学体育课程衔接问题的研究[J].运动精品,2021,40(5):40-41. 被引量:2
-
3林直,顾沈阳.可视化定量分析视域下2011—2020年学校体育研究热点回顾与展望[J].体育视野,2023(4):7-11.
-
4粟金涛,蒲小玲.一体化背景下体育教育专业教学内容与中小学教学内容对接研究[J].体育视野,2021(23):120-122.
-
5乔金雨.构建大中小学体育课程一体化方法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0(50):200-200. 被引量:1
-
6胡诺.小学体育“学、练、赛、评”一体化教学探究[J].当代家庭教育,2024(3):136-138. 被引量:1
-
7钱蓉蓉,黄庆.“互联网+”时代小学体育校本课程的应用现状及对策——以安庆市城区小学为例[J].冰雪体育创新研究,2021(15):31-32. 被引量:2
-
8张亚琨.'健康中国'视域下成都市农村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路径研究[J].拳击与格斗,2017,0(12X):16-16. 被引量:1
-
9华军,李金珠,李珺.复合型体育教师培养模式的构建[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09(12):29-30. 被引量:6
-
10潘雪梅,王继帅.体育与健康课程结构相关研究及评价[J].浙江体育科学,2010,32(1):62-65. 被引量:4
-
1毛文金.高校体育课程“一体化”模式的研究[J].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09(3):216-217. 被引量:4
-
2马襄城,康瑞晓.转型期我国高校体育公共服务的理论分析[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2,20(10):69-70. 被引量:2
-
3马金华.体育教学与思想品德教育[J].安康师专学报,1997,9(2):74-76.
-
4练志宁,楚海月.高校实施课外竞训与体育俱乐部一体化模式的研究[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6(1):101-102. 被引量:1
-
5卢勤.新课改形势下学校体育教育的功能[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30):244-244.
-
6彭国龙.论奥林匹克与体育文化教育[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5,18(3):79-81.
-
7毕立新,梁保才.对学校体育教学规律的研究[J].焦作大学学报,2003,17(3):111-112. 被引量:1
-
8陈丹,杨萍.中国传统文化对于我国竞技体育的影响[J].当代体育科技,2013,3(34):114-115. 被引量:2
-
9张洪潭.论体育与哲学的相互关系(待续)[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8,22(4):1-4. 被引量:3
-
10张洪潭.论体育与哲学的相互关系(待续)[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8,22(3):1-5. 被引量: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