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由地方政府设立融资平台公司,银行通过贷款给该公司对城市重要基础设施进行打捆贷款,地方政府以未来经常性财政收入和土地转让收益(也可看作财政收入)作为贷款偿还担保的模式已在国内广泛运用,成为融资制度自发演进的一个典型案例。这一制度演进解决了地方政府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当期资金不足的问题,使过去5年全国各地级以上城市的基础设施水平获得了大踏步发展。2006年4月五部委联合发文叫停了地方财政担保和打捆贷款,使这一模式的合理性受到质疑。文章从制度演进角度,对该制度演进的潜在收益、成立条件、演进路径和阻力进行了分析,肯定了该制度演进的合理性,并对未来的演进方向进行了分析。五部委联合发文叫停打捆贷款和地方财政担保应理解为控制当前投资过热和地方财政不规范条件下避免地方财政危机的权宜之计,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在于投融资体制改革、地方财政体制改革以及包含地方财政在内的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
出处
《生产力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37-39,共3页
Productivity Re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