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国内外隔震技术的发展和研究现状
被引量: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介绍了国内外隔震技术的发展和研究现状,重点介绍了被动控制中的基础隔震技术,并说明了隔震结构区别于传统的抗震结构体系的特点,最后提出隔震体系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作者
林建芳
机构地区
厦门海发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出处
《科技资讯》
2008年第20期2-3,共2页
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关键词
基础隔震
隔震技术
被动控制
分类号
TU352.12 [建筑科学—结构工程]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8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272
同被引文献
14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5
参考文献
2
1
周锡元,阎维明,杨润林.
建筑结构的隔震、减振和振动控制[J]
.建筑结构学报,2002,23(2):2-12.
被引量:236
2
刘季,周云.
结构抗震控制的研究与应用状况(上)──基础隔震与耗能减震技术[J]
.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1995,28(4):1-10.
被引量:41
二级参考文献
18
1
周锡元.
建筑结构抗震设防策略的发展[J]
.工程抗震,1997(1):1-3.
被引量:14
2
刘季,孙作玉.
结构可变阻尼半主动控制[J]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97,17(2):92-97.
被引量:20
3
刘栋栋.
追踪误差系统的 H_∞优化控制理论在结构主动控制中的应用[J]
.工程抗震,1997(2):32-35.
被引量:2
4
杨蔚彪.
低周反复荷载下二阶摩擦减振控制支撑框架的试验研究[J]
.建筑科学,1997(4):3-7.
被引量:16
5
龙复兴,赵晓红.
土木工程结构最优控制问题的脉冲干扰法(PDM)[J]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97,17(4):88-93.
被引量:3
6
蔡丹绎,李爱群,程文禳.
调频液体阻尼器(TLD)的等效力学模型研究[J]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98,18(1):80-87.
被引量:9
7
王代华,黄尚廉.
机敏/智能土建结构中的执行器——作用、原理及发展趋势[J]
.振动与冲击,1998,17(2):79-84.
被引量:4
8
欧进萍,关新春.
磁流变耗能器及其性能[J]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98,18(3):74-81.
被引量:117
9
韩淼,周锡元.
基础隔震建筑软碰撞保护分析[J]
.建筑科学,1999,15(1):14-20.
被引量:50
10
李宏男,阎石,林皋.
建筑结构利用TLCD减振的神经网络智能控制[J]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0,20(3):137-142.
被引量:18
共引文献
272
1
王云,杨晓东.
几种减隔震装置的型式及基本原理[J]
.中国水运(下半月),2019,0(12):259-260.
2
谢启芳,张毅,魏荣,李胜英,郭宝生.
木质变摩擦阻尼器滞回性能的试验研究与理论分析[J]
.土木工程学报,2020(S02):123-128.
被引量:2
3
赵春风,曾超,WITARTO W,MO Y L.
一维周期性基础的衰减域特性与隔震性能研究[J]
.建筑结构学报,2020,41(S02):77-85.
被引量:5
4
祁润田.
某中学教学楼隔震设计[J]
.建筑结构,2022,52(S01):922-926.
5
刘畅,朱巍.
T形刚构桥基础隔震设计方法研究[J]
.中外公路,2021,41(S02):110-113.
被引量:1
6
富腾,王兴国,张馨园,葛楠.
任意曲面滑道变摩擦系数滚珠支座隔震体系效果分析[J]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21,43(2):46-53.
被引量:1
7
王伟宏,唐葭.
基于动力可靠性约束的基础隔震结构抗震优化控制设计研究[J]
.工业建筑,2006,36(z1):199-202.
8
商萍.
浅谈隔震建筑结构设计[J]
.科技资讯,2008,6(13):95-96.
9
胡兆同,朱巍,刘健新.
场地条件对桥梁减震设计效果的影响[J]
.世界地震工程,2008,24(2):106-110.
被引量:1
10
王宁,李振宝.
隔震结构动力特性脉动测试与分析[J]
.工业建筑,2008,38(z1):373-378.
同被引文献
14
1
苏经宇,曾德民.
我国建筑结构隔震技术的研究和应用[J]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1,21(S1):94-101.
被引量:101
2
李传林,郭子雄.
建筑结构隔震技术在日本的应用与发展[J]
.基建优化,2006,27(5):104-107.
被引量:4
3
Wirsching P H,Yao J T P.Safety design concept for seismic structures[J].Comput Struct,1973(3):809-826.
4
陈旻.
建筑结构隔震技术研究[J]
.山西建筑,2009,35(7):67-69.
被引量:8
5
赵蕴林.
普通民用建筑基础隔震技术研究[J]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4(3):249-252.
被引量:5
6
中日联合考察团,周福霖,崔鸿超,安部重孝,吕西林,孙玉平,李振宝,李爱群,冯德民,李英民,薛松涛,包联进.
东日本大地震灾害考察报告[J]
.建筑结构,2012,42(4):1-20.
被引量:103
7
王珊珊,隋杰英,章蓉,孙晓东.
滚动隔震支座的研究与发展[J]
.山西建筑,2013,39(8):17-19.
被引量:3
8
邵静,姚菲,徐玉华.
隔震支座技术的研究综述[J]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4,40(3):176-179.
被引量:17
9
罗桂纯.
隔震技术在建筑物抗震设防中的应用和推广[J]
.城市与减灾,2014,0(4):27-29.
被引量:5
10
赵志诚.
探究土木建筑结构设计中隔震技术的运用[J]
.低碳世界,2019,9(11):155-156.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3
1
任亮,田宇,董其明,李宏男.
基底隔震的减振控制实验[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5,34(9):46-49.
被引量:3
2
许嘉辉.
试述一种新型球形隔震装置[J]
.建筑与装饰,2019,0(12):153-153.
3
钱坤,徐达.
浅析隔震技术在中国的应用和展望[J]
.四川水泥,2020(5):154-154.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5
1
王彦富,闫培娜,孙小斐,刘洋.
顶部竖井隧道自然通风排烟实验的设计与实践[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33(10):176-180.
被引量:2
2
郭子健,薛斌,薛程,苏战发,王雪涛,夏兆旺.
柴油机周期双层隔振系统振动特性[J]
.船舶工程,2019,41(8):51-55.
被引量:2
3
李家玮,兰飞,陈龙富.
现代建筑工程中隔震支座技术运用探究[J]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2020(11):70-71.
被引量:5
4
林志伟.
建筑隔震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研究[J]
.甘肃科技纵横,2021,50(3):55-57.
5
谭佳俊,谭平,吴玖荣,冯德民.
某百米级高层隔震结构风致效应研究[J]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2023,40(2):97-104.
被引量:2
1
唐连军,王艳丽,王应峰,赵小飞.
复合地基工程理论研究回顾与展望[J]
.中国西部科技,2010,9(9):32-34.
被引量:7
2
方志峰.
复合地基的发展和研究现状[J]
.西部探矿工程,2010,22(3):13-16.
被引量:5
3
韩春燕.
双塔连体结构的受力分析[J]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09(9):102-102.
4
张鹏飞.
工程结构优化的发展和研究现状论述[J]
.山西建筑,2016,42(22):40-41.
5
刘慧萍,余东辉,杨剑,王超.
旋喷桩的发展应用与研究现状探讨[J]
.山西建筑,2016,42(10):67-68.
被引量:2
6
刘洋,陈广洲.
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研究进展[J]
.安徽建筑,2016,23(1):209-211.
被引量:1
7
赖穗欢.
电缆防火涂料的现状及应用[J]
.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13,26(6):48-49.
被引量:5
8
李孟学.
城市空间结构研究现状及展望[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9(5):131-133.
被引量:2
9
石永久,白音,王元清.
大空间钢结构的防火设计与防火涂料选用[J]
.广东建设信息(建材专刊),2005(6):29-32.
10
范金男.
解析土木工程智能结构体系的研究与发展[J]
.科技传播,2013,5(13):70-71.
被引量:1
科技资讯
2008年 第20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