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美术》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28-29,共2页
Art Magazine
同被引文献64
-
1邵大箴.融入了中华民族的血液——中国油画100年[J].美术,2000(8):30-35. 被引量:26
-
2盛容,孟梅林.朱德群与抽象绘画艺术[J].美术大观,2007(2):14-15. 被引量:3
-
3杨俊.油画创作语言的民族化与当代境遇[J].美术大观,2007(3):14-15. 被引量:2
-
4梁强.浅谈中国油画的民族化[J].美术大观,2006(8). 被引量:4
-
5王立国.浅析当代中国油画发展走向[J].美术大观,2006(12):74-75. 被引量:3
-
6刘骁纯.罗工柳:中国写意油画的开拓者之一[J].荣宝斋,2011,0(10):30-53. 被引量:1
-
7吴冠中.土土洋洋 洋洋土土——油画民族化杂谈[J].文艺研究,1980(1):129-133. 被引量:16
-
8张仃.民族化的油画 现代化的国画[J].文艺研究,1980(1):132-133. 被引量:6
-
9李化吉.油画民族化与创新[J].文艺研究,1981(2):53-57. 被引量:3
-
10袁运生.油画民族化吗?[J].文艺研究,1981(2):58-61. 被引量:5
引证文献10
-
1黄平.中国当代油画的学术诉求[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08(5):90-91.
-
2洪新发.教师引进门 修艺在个人——论绘画教学师生间关系与作用[J].美术向导,2009(1):55-56. 被引量:1
-
3陆小黑.“约束”:中国武术“自由”发展的文化选择[J].搏击(武术科学),2010,7(6):27-29. 被引量:2
-
4马涛.关于民族化油画的审美特征及价值指向[J].前沿,2011(12):155-157.
-
5黄文中.重新发现吴大羽艺术及其价值[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13(2):111-114. 被引量:1
-
6孟思特.图式与油画创作[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5(8):155-157.
-
7张新凯.艺术市场化背景下的中国油画艺术发展[J].艺术科技,2013,26(3):102-102. 被引量:1
-
8牛翰鼎.数字化语境下中国油画民族性探析[J].美术教育研究,2014(1):16-18. 被引量:1
-
9冯民生.终被悬置的问题:“油画民族化”的历史沉浮及其文化意义[J].文艺研究,2016(7):113-124. 被引量:3
-
10李昌菊.21世纪中国油画的自观、定位与概念——《美术》杂志(2000-2020)的思想履迹[J].美术,2021(1):25-30.
二级引证文献9
-
1雷桥.吴大羽油画艺术风格演变探析[J].大舞台,2014(4):20-21. 被引量:1
-
2吴瑶.高校美术专业油画创作教学研究[J].高教学刊,2016,2(3):110-111. 被引量:3
-
3杨赟.东方语境与中国油画民族性建设研究[J].中国民族博览,2017,0(2):188-189.
-
4罗琰娟.中国当代油画视觉艺术中的民族元素呈现与优化[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20,36(5):87-93. 被引量:2
-
5张晶,陈小丽.武术的守矩自由文明[J].武术研究,2023,8(9):21-24.
-
6潘桃铃,冯强.武术人类学研究:历程进展、逻辑理路与实践启示[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24,43(3):92-98.
-
7张俭.浅析油画中风景的表现手法[J].明日风尚,2018,0(2):138-138.
-
8王裕亮.区域民间民俗文化在油画民族化中的运用——以福建油画家创作为例[J].艺术与设计(理论版),2019(8):120-123.
-
9金南彬.论中国油画发展的民族化及现代化[J].艺术品鉴,2018(4X):154-155.
-
1谢燕凇.传统图形和现代平面设计[J].艺术生活,2002(6). 被引量:12
-
2李瑾.最惠民的音乐节——逍遥音乐节[J].音乐生活,2014(6):35-35.
-
3孙焱.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结合与运用[J].北方音乐,2016,36(14):20-20.
-
4谭静.肖邦叙事曲艺术魅力初探[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14(6):72-74. 被引量:1
-
5蔡雅康.从“十七年”看中国戏曲和中国电影的互动性[J].大舞台,2014(3):5-6. 被引量:1
-
6袁敏.以电影《致青春》为例分析网络小说的电影改编[J].西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4):55-57.
-
7哈佛商学院 脸谱的未来[J].董事会,2014(4):91-91.
-
8刘兆雅.民间剪纸艺术在3C产品设计中的应用探析[J].美术教育研究,2014(4):63-63. 被引量:1
-
9李连英,李建凤.跨文化背后隐现的文化趋同危机——基于对《江南style》和《最炫民族风》的分析[J].青春岁月,2013,0(14):396-397.
-
10于蕾.谈现代设计与传统文化的融合与创新[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20(3):91-93. 被引量: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