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秩序的失落——在现代性、后现代性与记忆讨论的交叉点上的历史研究
被引量:4
The Los(e)ing of the Order of History
出处
《学海》
2001年第4期31-37,共7页
Academia Bimestris
同被引文献49
-
1郭志超.田野调查与文献稽考:惠东文化之谜试解[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47(3):109-114. 被引量:6
-
2赵世瑜.田野工作与文献工作——民间文化史研究的一点体验[J].民俗研究,1996(1):8-14. 被引量:8
-
3王文光.云南少数民族连名制述论[J].思想战线,1995,21(3):66-72. 被引量:4
-
4陈新,徐菁.对历史与历史研究的思考——约恩·吕森教授访谈录[J].史学理论研究,2004(3):66-79. 被引量:10
-
5扬.阿斯曼,王霄兵.有文字的和无文字的社会——对记忆的记录及其发展[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72-74. 被引量:47
-
6葛兆光.历史记忆、思想资源与重新诠释——关于思想史写法的思考之一[J].中国哲学史,2001(1):45-53. 被引量:24
-
7王利红,陈新.二十年来的西方历史哲学[J].哲学译丛,2000(4):74-79. 被引量:4
-
8丁华东.社会记忆与档案学研究的拓展[J].中国档案,2006(9):32-35. 被引量:32
-
9大卫·格里芬.后现代科学--科学魅力的再现[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5.3.
-
10凯尔纳 贝斯特(张志斌译).后现代理论[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
二级引证文献33
-
1陈佳雨,汤玲玲,王小云.自媒体时代档案故事众开发模式研究[J].浙江档案,2021(1):28-30. 被引量:7
-
2朱雨晨,陈亚芳,王红红,颜祥林.价值导引下不动产历史档案开发利用的框架构建[J].山西档案,2023(2):143-149.
-
3毛雨.读海登·怀特《后现代历史叙事学》——浅谈“后现代主义”史学[J].青年文学家,2019,0(20):150-151.
-
4汤锋旺.超越现代性:后现代对历史学的挑战——以《后现代与历史学:中西比较》为中心[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0(3):101-102.
-
5刘洋.历史影视剧的大众文化样态与作为选修的大学历史课程[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6,23(10):48-50.
-
6李建森.从“历史神话”到历史梦呓——一种对后现代主义历史哲学的现代性结构分析[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7(1):117-121.
-
7张光华.大陆学界“后现代与历史学”研究述评[J].兰州学刊,2008(3):118-120. 被引量:5
-
8郭震旦.近20年后现代史学在中国的传播[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135-139. 被引量:1
-
9田甜,聂有超.浅论后现代主义史学[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9,25(10):77-79. 被引量:3
-
10汤锋旺.中间路线——伊格尔斯眼中的后现代史学[J].晋中学院学报,2011,28(5):78-82. 被引量:1
-
1张楚廷.“左”和右的遐想[J].学园(学者的精神家园),2012(6):1-3.
-
2汪高鑫.何休“人事与灾异”“二类”说论略[J].中州学刊,2004(2):95-98. 被引量:3
-
3张曙光.论秩序与社会历史秩序——关于国家转型和文明重建的思考[J].学术前沿,2015(7):4-49. 被引量:5
-
4聂春华.当代环境美学中的科学主义之争及其实质[J].哲学动态,2011(10):101-105. 被引量:2
-
5尚杰.现代性与“转瞬即逝的美好”——对“宏大叙事”的学理修订[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7(3):41-50. 被引量:3
-
6余乃忠,陈志良.拟像乌托邦:黑格尔式形而上学的后现代复活[J].社会科学研究,2008(6):129-133. 被引量:2
-
7黄华南.儒家传统文化思想与鲁迅的精神至上观[J].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22(5):41-43.
-
8马津.多维视角下的鲍德里亚研究综述[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16,24(3):65-68. 被引量:1
-
9李孝梅.从人文大家看人文真理[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30(4):68-69.
-
10赵克.论直觉主义的双重面孔[J].西部学刊,2014(3):22-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