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主体性的离散化:中国新移民作者在新加坡
被引量: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移民和离散族裔的主体性,是经受外部渗透和内部构建的体系,既适应也抵抗生活的环境。1990年后中国新移民到新加坡的人数渐多,以向上、平行、向下的路线分层融入当地社会。由于资源掌握、体制运作、分层融入的不同,新移民作者在新加坡的文学作品展现了本地化、原乡化、全球化三种主要趋势,他们的主体性也因此而离散化。新移民作者的多元、流动、弹性,恰恰是当代离散族裔的现代境遇。
作者
游俊豪
机构地区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中文系
出处
《长江学术》
CSSCI
2009年第1期19-25,共7页
Yangtze River Academic
关键词
中国新移民
新加坡
离散族裔
主体性
分层融入
分类号
I207.42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32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5
参考文献
2
1
朱崇科.
民族身体的跨国置换及身份归属偏执的暧昧——论九丹《乌鸦》中的力比多实践[J]
.中外文化与文论,2008(2):224-235.
被引量:4
2
王茹华.
如“乌鸦”般悲哀——评九丹《乌鸦》中的人格面具和真我[J]
.当代文坛,2002(3):65-67.
被引量:1
二级参考文献
3
1
朱崇科.
当移民性遭遇本土性——以《乌鸦》与《我这滥男人》为例论本土的流动性[J]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9(2):51-56.
被引量:6
2
王坤.
论《乌鸦》中的新妓女形象[J]
.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20(4):53-55.
被引量:1
3
马明艳.
网络时代的文学及女性话语权力——兼评九丹的《乌鸦》[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31(6):92-94.
被引量:2
共引文献
3
1
房伟.
1990年代小说"异域中国想象"的再反思——以《曼哈顿的女人》《扶桑》《乌鸦》为例[J]
.创作与评论,2016(6):4-14.
2
朱盈蓓.
海洋亚洲圈华人流散现象研究[J]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2016,11(4):117-122.
3
朱盈蓓.
海洋亚洲文化生态共荣圈互动体系研究——以华人流散文学现象为启示[J]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8(5):649-653.
同被引文献
32
1
克罗蒂娜·苏尔梦,林永传(译).
十九世紀印尼泗水地区围绕福建功德词的礼俗之争[J]
.海交史研究,1991(2):79-91.
被引量:3
2
罗义华,邹建军.
超越与亏空——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新移民文学的创作新倾向[J]
.华文文学,2009(2):41-46.
被引量:5
3
周冰心.
迎合西方全球想象的“东方主义”——近年来海外“中国语境”小说研究[J]
.华文文学,2006(1):41-68.
被引量:17
4
陈萌红,沈燕清.
在中国传统与荷兰殖民体制之间:19世纪巴达维亚的华人婚姻[J]
.南洋资料译丛,2004(2):66-73.
被引量:1
5
张颐武.
第三世界文化的生存困境——查建英的小说世界[J]
.当代作家评论,1989(5):26-32.
被引量:7
6
郭梁.
战后东南亚华人认同、同化问题研究的几种观点[J]
.南洋问题研究,1992(2):12-20.
被引量:1
7
聂德.
“吧国公堂”档案[J]
.历史档案,2000,13(3):129-132.
被引量:5
8
李长莉.
海洋亚洲:网络化的地域史[J]
.读书,2002(7):150-154.
被引量:10
9
万沐.
开花结果在彼岸——《北美时报》记者对加拿大华裔女作家张翎的采访[J]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5(2):70-73.
被引量:28
10
潘畅和.
论日本与韩国文化机质的不同特色[J]
.日本学刊,2006(5):107-116.
被引量:5
引证文献
4
1
曾庆江.
新移民小说中中国形象的三个维度[J]
.华文文学,2009(5):47-53.
被引量:4
2
朱盈蓓.
海洋亚洲文化生态共荣圈互动体系研究——以华人流散文学现象为启示[J]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8(5):649-653.
3
易淑琼.
新加坡华人作家的中国叙事——以潮籍作家蓉子的中国在地书写为例[J]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21(1):88-97.
被引量:1
4
沈燕清,朱雨茵.
离散批评、“第三空间”理论与吧国公堂华人婚丧档案的解读[J]
.八桂侨刊,2024(1):13-21.
二级引证文献
5
1
欧光安.
欲做“代言”而不得——哈金《移民作家》评介[J]
.国外文学,2012(1):154-158.
被引量:1
2
孙全鹏.
《等待》中的“小脚”表征形式[J]
.青年文学家,2011,0(3X):26-27.
被引量:2
3
周俊.
欧洲新移民小说的跨国婚恋叙事[J]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31(1):81-83.
被引量:1
4
朱云会.
哈金小说的跨界书写[J]
.河池学院学报,2020,40(6):16-20.
5
贾颖妮.
跨域流动、汇聚众声——2021年东南亚华文文学研究概况[J]
.社会科学动态,2023(1):76-83.
1
美国梦、洋同胞与“真美国[J]
.美国研究,1996,10(1):139-146.
2
李洪华,徐丽萍,皮雅君.
首届中国“新移民文学”研讨会综述[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5(7):214-219.
被引量:2
3
于晓霞.
离散中的华裔女性——再看《女勇士》中的女性形象[J]
.北方文学(下),2014(7):78-79.
4
吕燕.
离散族裔的创伤与后记忆--评严歌苓的小说《扶桑》[J]
.华文文学,2012(1):55-63.
被引量:9
5
王性初.
诗的灵魂在地狱中永生——美国天使岛华文遗诗新考[J]
.华文文学,2005(1):17-22.
被引量:7
6
彭涛.
主旋律电影再塑集体记忆的方式[J]
.江汉论坛,2011(10):129-133.
被引量:8
7
毕庆.
我用眼泪完成了采访[J]
.东北之窗,2012(18):48-49.
8
梁晓琦.
把中国故事讲得更精彩[J]
.党建文汇(上半月),2017,0(1):36-36.
9
王春林.
传统文化的现代境遇——评赵德发长篇小说《乾道坤道》[J]
.扬子江(评论),2012(6):35-39.
10
饶先来.
现代境遇中的精神迷失——试析贾平凹新作《怀念狼》[J]
.苏州铁道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8(3):56-59.
长江学术
2009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