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河道淤积泥沙来源及治理对策
被引量:
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随着国家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河道的淤积和人为填堵现象十分严重,导致河床抬高,河道水面积及调蓄水量日益减少,防洪排涝能力、航运能力和水环境质量下降。河道是水资源的基本载体,是防洪、排涝、引水、灌溉、航运、供水、水资源调度和水环境改善的基础。清淤势在必行,清淤中产生的淤泥堆放问题十分棘手。本文简介了淤泥的来源、资源化利用和治理措施。
作者
张彦南
张礼达
机构地区
西华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
出处
《水利电力科技》
2009年第1期15-18,共4页
Water Resources and Electric Power
关键词
淤积
泥沙治理
淤泥
分类号
TV143 [水利工程—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3
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164
同被引文献
71
引证文献
8
二级引证文献
30
参考文献
7
1
董耀华,惠晓晓,蔺秋生.
长江干流河道水沙特性与变化趋势初步分析[J]
.长江科学院院报,2008,25(2):16-20.
被引量:28
2
季永兴,黄民生,魏梓兴,卢智灵.
上海多自然型河流整治实践与探索[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8,17(2):264-269.
被引量:21
3
牛伟峰,石璐,张小文,于爱建.
黄河口水沙变异与黄河口治理[J]
.治黄科技信息,2007(6):12-14.
被引量:1
4
王卫.
河道疏浚技术在郊区河道整治中的应用[J]
.水利技术监督,2006,14(1):20-22.
被引量:9
5
钱正英,陈家琦,冯杰.
人与河流和谐发展[J]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4(1):1-5.
被引量:83
6
曾瑞胜,庄建树,冯小琴,沈玉涛.
河道疏浚淤泥处理技术探讨[J]
.浙江水利科技,2002,30(3):32-33.
被引量:25
7
魏雪云.
河道淤泥的形成及其整治[J]
.辽宁城乡环境科技,2001,21(1):49-50.
被引量:4
二级参考文献
33
1
顾欢达,顾熙.
河道淤泥的轻质化处理及其工程性质[J]
.环境科学与技术,2010,33(9):63-66.
被引量:25
2
季永兴,何刚强.
城市河道整治与生态城市建设[J]
.水土保持研究,2004,11(3):245-247.
被引量:58
3
牛红义,吴群河.
污泥资源化处置技术研究进展[J]
.资源开发与市场,2004,20(6):450-452.
被引量:5
4
杨爱民,唐克旺,王浩,刘小勇.
生态用水的基本理论与计算方法[J]
.水利学报,2004,35(12):39-45.
被引量:80
5
董耀华,汪秀丽.
世界河流输沙量最新变化趋势调查分析[J]
.水利电力科技,2004,30(3):1-14.
被引量:2
6
董耀华,卢金友,范北林,黄悦.
三峡水库运用后荆江典型河段冲淤变化计算分析[J]
.长江科学院院报,2005,22(2):9-12.
被引量:15
7
陈启慧,夏自强,郝振纯,李琼芳.
计算生态需水的RVA法及其应用[J]
.水资源保护,2005,21(3):4-5.
被引量:28
8
滑丽萍,郝红,李贵宝,华珞.
河湖底泥的生物修复研究进展[J]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2005,3(2):124-129.
被引量:20
9
杨磊,林逢凯,胥峥,范闳颜,高逸秀.
城市富营养化河道复合酶-原位生物修复技术研究[J]
.环境污染与防治,2005,27(8):607-610.
被引量:18
10
董耀华,汪秀丽.
密西西比河下游河道裁弯工程影响与近期演变分析[J]
.水利电力科技,2005,31(3):1-19.
被引量:7
共引文献
164
1
吴华岗.
中小河道疏浚技术及淤泥处理方式[J]
.工程技术研究,2020(13):101-102.
被引量:2
2
孙宇臣,吴广平,杨良权,汪德云.
综合勘察方法在河道生态治理工程中的应用[J]
.人民黄河,2021,43(S02):146-149.
被引量:6
3
李平.
云南在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中的定位与对策研究[J]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6,22(11):19-24.
被引量:1
4
顾欢达,顾熙.
河道淤泥的轻质化处理及其工程性质[J]
.环境科学与技术,2010,33(9):63-66.
被引量:25
5
魏岩峻,吴丽霜,龚长春.
河流生态和谐发展研究[J]
.中国水运(下半月),2009,9(5):156-157.
6
邵立明,何品晶,洪祖喜.
受污染疏浚底泥用作植物培植土的环境影响分析[J]
.环境科学研究,2004,17(3):51-54.
被引量:12
7
牛红义,吴群河.
污泥资源化处置技术研究进展[J]
.资源开发与市场,2004,20(6):450-452.
被引量:5
8
赵新华,马伟芳,孙井梅,谭浩.
植物修复重金属-有机物复合污染河道疏浚底泥的研究[J]
.天津大学学报,2005,38(11):1011-1016.
被引量:10
9
牛红义,吴群河.
污泥土地利用研究动向[J]
.环境科学动态,2005(4):48-50.
被引量:2
10
钱正英.
水利创新的方向[J]
.中国农村水电及电气化,2006(3):1-4.
同被引文献
71
1
朱前维,郭海峰.
水下淤泥的测量与计算[J]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1(1):12-14.
被引量:6
2
张金升,李希宁,李长海,李明田.
利用黄河泥沙制作备防石的研究[J]
.人民黄河,2005,27(3):14-16.
被引量:23
3
王峰,石辉,黄林,周立江,李鉴平,曾明洪,曹源烈,赖道文.
红壤丘陵区生物措施治理水土流失的技术体系——以江西省信丰县崇墩沟流域为例[J]
.水土保持研究,2005,12(5):248-251.
被引量:7
4
陈雪珍,傅树红.
澜沧江小湾水电站枢纽布置[J]
.云南水力发电,1996,12(1):43-50.
被引量:2
5
胡春宏,王延贵,陈绪坚.
流域泥沙资源优化配置关键技术的探讨[J]
.水利学报,2005,36(12):1405-1413.
被引量:25
6
王延贵,胡春宏.
流域泥沙的资源化及其实现途径[J]
.水利学报,2006,37(1):21-27.
被引量:36
7
虞晓峰,毛坚.
利用钱塘江水资源改善下沙水环境初探[J]
.浙江水利科技,2006,34(2):76-77.
被引量:2
8
李得基,梅贵福,田淑梅.
“南方测绘软件CASS6.1”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J]
.青海国土经略,2006(2):41-43.
被引量:6
9
傅开道,何大明,李少娟.
澜沧江干流水电开发的下游泥沙响应[J]
.科学通报,2006,51(B07):100-105.
被引量:22
10
许炯心.
人类活动和降水变化对嘉陵江流域侵蚀产沙的影响[J]
.地理科学,2006,26(4):432-437.
被引量:40
引证文献
8
1
郝洪顺,徐利华,仉小猛,张作顺,翟玮,谢志鹏.
淤泥沙资源转型应用进展与前景展望[J]
.材料导报,2010,24(1):125-128.
被引量:15
2
叶朝霞,苏营营,沈一鸣.
嘉兴市河道淤积测算及轮疏机制探讨[J]
.浙江水利科技,2012,40(1):66-67.
被引量:2
3
王江辉,邓忠良,宁寻安,杨佐毅,李磊.
河涌底泥测量与清淤量计算方法比较[J]
.工程勘察,2012,40(2):88-91.
被引量:1
4
崔国庆,倪皖南,刘丽君.
泥沙治理技术措施及展望[J]
.现代农业科技,2012(5):315-315.
5
沈建飞,俞学军,郑海洋.
小砾山引水枢纽调配水的含沙量对河道淤积的影响[J]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5(4):19-22.
6
章思亮,胡方涛,宋术伟,蒋甫伟.
浅层剖面仪在河道淤泥测量中的应用分析[J]
.工程勘察,2017,45(3):69-73.
被引量:3
7
李孟洋,陈樑,傅开道,路金霞.
基于历史输沙率的水库悬移质泥沙淤积计算[J]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39(6):995-1000.
被引量:6
8
王丽媛,傅开道,段必辉.
澜沧江糯扎渡电站库区泥沙淤积分析[J]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20,32(6):6-11.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
30
1
郝洪顺,徐利华,翟玮,张作顺,仉小猛,谢志鹏.
硅铝系固体废弃物合成Sialon材料的研究进展[J]
.无机材料学报,2010,25(11):1121-1127.
被引量:16
2
翟玮,郝洪顺,徐利华,唐乃岭,张作顺,连芳.
黄河泥沙Sialon的开发[J]
.人民黄河,2011,33(5):23-24.
被引量:1
3
唐乃岭,郝洪顺,王辉利,张作顺,连芳,徐利华.
工艺参数对淤泥沙合成O′-Sialon-SiC-Fe_3Si粉的影响[J]
.材料导报,2011,25(24):111-114.
4
冷元宝,宋万增,刘慧.
黄河泥沙资源利用的辩证思考[J]
.人民黄河,2012,34(3):1-3.
被引量:9
5
郝洪顺,王辉利,范晨啸,钱旭光,王亚会,崔诗琦,胡美慧.
尾矿碳热还原氮化合成Ca-α/β-Sialon复合粉体工艺研究[J]
.材料导报,2012,26(16):125-128.
被引量:1
6
王立久,姚文艺,冷元宝.
黄河泥沙资源利用途径与原则[J]
.人民黄河,2014,36(7):9-12.
被引量:16
7
崔倩倩,李艳君,马腾飞,刘晓存.
黄河淤沙配料对硅酸盐水泥熟料煅烧及性能的影响[J]
.水泥,2014(12):6-10.
8
毛潭,张勇杰,张广涛,牛维嘉.
引黄灌区泥沙处理与利用技术发展现状及分析[J]
.科技视界,2016(10):65-65.
9
岳瑜素,汪自力,谢志刚.
黄河泥沙资源转型利用产业化相关政策探讨[J]
.中国水利,2016(18):49-50.
被引量:3
10
章思亮,胡方涛,宋术伟,蒋甫伟.
浅层剖面仪在河道淤泥测量中的应用分析[J]
.工程勘察,2017,45(3):69-73.
被引量:3
1
三峡工程效益分析[J]
.西部观察,2002(11):26-26.
2
三峡工程概况[J]
.西部观察,2002(11):26-26.
被引量:1
3
张英建,田婷.
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建设管理探索与思考[J]
.江苏水利,2014,30(B12):14-15.
被引量:1
4
刘兰英,李庆和,李海株.
黄河内蒙古段产生“地上悬河”成因分析及治理措施[J]
.内蒙古水利,2012(2):106-107.
被引量:3
5
褚学谦.
论黄河下游“二级悬河”的治理[J]
.科技致富向导,2009,0(10X):23-23.
6
于翚,吴大光.
海河流域蓄滞洪区在洪水资源利用中的作用[J]
.海河水利,2009(6):10-13.
被引量:6
7
孙明志.
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好钓鱼[J]
.中国钓鱼,2010(9):7-7.
8
郭庆超,曹文洪.
水利枢纽联合运用对遏制黄河下游河道淤积的作用[J]
.人民黄河,2005,27(11):71-72.
9
张宗宇,王文东,万福涛.
承德县水资源现状及对策[J]
.河北水利,2006(9):39-39.
10
李旭,周海霞,陈晴,陈李,吴卓尔.
三峡水库蓄水后娄溪沟河段河床演变分析[J]
.现代交通技术,2015,12(3):79-82.
水利电力科技
2009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