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瞭望》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6期44-45,共2页
同被引文献26
-
1林崇德.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在于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J].思想政治课教学,2000(1):34-35. 被引量:16
-
2张大均.论人的素质[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3(1):81-85. 被引量:12
-
3张大均.论人的心理素质[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3,1(2):143-146. 被引量:150
-
4冯维,王飞飞.国外学习障碍儿童的非标签化教育取向[J].中国特殊教育,2005(6):46-50. 被引量:7
-
5王建军.心理素质概念的内涵新探[J].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1(6):62-64. 被引量:15
-
6郑希付,宫火良.《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个性素质分量表的编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6,4(2):85-89. 被引量:11
-
7曾承志.健康概念的历史演进及其解读[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5):618-619. 被引量:31
-
8全国13所高校社会心理学编写组.社会心理学.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5.
-
9孙时进.社会心理学.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
10库利.人类本性与社会秩序.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
二级引证文献138
-
1郝萍,潘彦谷.中学生心理素质与心理健康:情绪调节策略的中介作用[J].教育科学论坛,2020(28):77-80. 被引量:5
-
2宋璐,龚文进,黄时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对医学生的影响——基于两种教学理念[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1,23(1):120-123. 被引量:1
-
3熊昱可,骆方,白丁元,郭筱琳,梁丽婵,任萍.我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监测框架构建的视角与思考[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1):16-24. 被引量:13
-
4鲁保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价值取向与模式简析[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09(1):44-45. 被引量:15
-
5齐晓栋,张大均,邵景进,王佳宁,龚玲.气质性乐观与心理健康关系的元分析[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2,28(4):392-404. 被引量:34
-
6王鑫强,张大均.心理素质与心理健康关系模型构建:对PTH和DFM的超越[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8(6):67-74. 被引量:67
-
7贺英,杨国愉,郑文红,许爽,陆地,胡光涛.外训应急后勤部队军人心理健康与心理素质的相关研究[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3,22(1):50-52. 被引量:6
-
8肖明玉,王鑫强.高中生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模型的构建及其启示——基于班级生态理论的分析[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3,29(2):76-78.
-
9高洁.皖北地区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索[J].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3(2):98-100. 被引量:1
-
10朱亚.中职学生心理素质评估与优化教育[J].全国商情,2013(16):87-89.
-
1曾茂林.农村学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与对策[J].思想政治课教学,2005(5):65-67.
-
2吉菊平,李龙.警察院校学生心理素质教育之我见[J].四川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13(1):71-74. 被引量:1
-
3许谦.警体教学中实战训练的心理分析[J].吉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16(4):34-35.
-
4龚正荣,杜星.公安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价值观的跟踪调查与思考——兼与“体改班”学员的比较研究[J].浙江警察学院学报,2013,25(4):104-108. 被引量:2
-
5凌有江.营造良好育人环境全面提高大学生素质[J].高校理论战线,2001(2):44-46. 被引量:7
-
6刘方,彭继华.知识经济时代更应加强民族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J].疏导,1999(2):26-28. 被引量:2
-
7王梅花.公安院校应加强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J].公安教育,1999(5):42-44. 被引量:3
-
8桑桂.点燃心灵之火 铸造健全人格——山西省大同市同煤二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探索[J].教育理论与实践(中小学教育教学版),2008,28(5):30-32.
-
9姜海燕.多方位构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体系[J].教育理论与实践(中小学教育教学版),2008,28(2):39-40. 被引量:6
-
10胡文灿,翟建设.警校学生心理素质测查研究[J].河南警察学院学报,1994,14(5):27-30.
;